最新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建设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融合在整套教材的设计之中,为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立德树人-语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制教育(整体规划、有机融合、自然渗透)
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2.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新教材努力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尊重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做到“守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
新教材的编写也是对课改的总结与支持,注意吸收课改的经验,如“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并尽可能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力求达到“创新”。
具体做法:
少做题,多读书,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
自主、合作、探究,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语文课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
3.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
教材的突出特点与创新之处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有整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有对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力的要求。
因此,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始终是新教材追求的目标。
关于教材。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7~9年级)是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组织编写的,聘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担任总主编,由国内著名专家和教授、语文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全体编辑共同组成了近40人的教材编写队伍。
部编语文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吸收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大胆创新,努力建设符合语文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有特色、让广大师生满意的新的教材体系。
1.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为避免当前较为流行的“人文主题”组元或“人文与文体”混合组元带来的不同弊端,新编教材创新设计,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向组织单元的结构。
所谓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挚爱亲情”“科学探索”“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在线索。
所谓语文要素,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教学单元和教学内容中。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又保证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每课一得,使教学有一条大致可以把握的线索,也有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梯度结构,使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与训练更为清晰。
阅读:
双线组元
维度之一:
人文主题
人与自然:
四季美景、动物与人、科幻探险
人与社会:
至爱亲情、学习生活、群星闪耀、凡人小事
人与自我:
人生之舟、想象之翼、生活哲理、修身正己
维度之二:
语文要素
阅读方法
七年级上册:
朗读、默读
七年级下册:
精读、略读、浏览
阅读策略
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
概括文中心、发挥联想想象
把握人物特征、掌握叙事角度和详略;
了解抒情方式、感受文章风格;
学有心得、学会思考质疑
2.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建立“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编教材的阅读教学,以各单元课文学习(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为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并在这方面凸显特色,以更好的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并达到课标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要求。
教读课文,由老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
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
课外自读,强调整本书阅读、古诗词积累、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等,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
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教读课文2—3课、自读课文1—2课、课外阅读每单元推荐3—5篇、名著阅读每册推荐6部)
3、选文注重经典化、多样化,文质兼美,尤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对中外经典文化产生尊重和认同。
为此,本套教材将经典性作为选文的重要标准,所选课文大部分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有定评的作品,包括那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
以经典为主,可以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大师、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语文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这些经典作品不只是作为语言运用的范例,更主要的是成为学习与古今中外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话的桥梁。
通过这座桥梁,使学生突破原先狭小的心灵圈子,放眼国际化多元化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风采,同时从作品中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领悟言语世界的奥秘,提高语文水平和提升精神境界。
选文强调多样性,尤其重视古代传统文化,作品的选取和学习。
以现代为主,精选古代诗文,外国的作品也占一定比重,同时也选入一些科普文、新闻报道、应用文,以及非连续性文本。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部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新教材更加强调古代诗文教学,一方面加大选文的比例(约占全部课文的40%以上),一方面开发适合教学需要的新选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性、适用性也是选文的重要标准,所选文章既要思想格调高,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培养,又要语言形式优美,满足“语文素养”这条线的教学需要,值得咀嚼、涵泳,并能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难度适中,适合特定年段学生学习,适合教学。
4.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便于学生使用。
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教材编写也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内容到形式,处处为学生考虑,适应学生自学的需要。
新教材注重建构助学系统,包括单元提示,预习(阅读提示)、注释、练习、写作技巧的点拨、探究性学习、阅读链接,等等,力求使教材不只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自学的学本。
比如阅读教学不只是注重字、词、句及段、篇的积累和理解,也非常重视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品位;
探究性学习更考虑兴趣,注意搭建适合学生交流、探究的平台,培养学生的一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区分,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由教师引导到逐渐走向自主学习;
两种课型不同的体例设计,特别是自读课文旁批的安排,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自主学习,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5.强调学生自主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
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忽视这一点,语文教学会更多的陷入课文分析、知识讲解、机械训练中。
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培养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重要,培养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特定任务,解决特定问题的重要。
为此,新编教材在原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在八、九年级新增四个专门的“活动探究”单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其基本设计思路是:
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
6.合理安排各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学以致用。
语文知识如何体现是教材编写的一大难题,现在的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往往很注重讲授和操练,注重做题,语文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系统性或基本取消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或把握母语自身的特点。
新教材尽量避免这些弊病,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历戒繁复,不要求学生死板记忆概念定义,不刻意追求系统性,而尽量和阅读写作教学结合,学以致用。
因此我们在语文知识的安排上,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除旧布新,删繁就简,依据课标中附录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有计划地安排到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中;
二是格外重视程序性知识,诸如阅读策略、写作策略等,目的是让学生学了之后能自主建构知识;
三是特别注重“随文学习”的原则,主要素材来自课文,又很自然的呈现在各单元习题和相关设计中;
四是与课文结合,选择一些精要的知识做成小补白,且多与阅读、
写作配合,有利于教师掌握与实施,也有利于学生自学。
补白:
知识补给站
语言知识:
词义词汇词类短语
修辞知识:
比喻比拟排比
文学常识:
关于词关于律诗古代戏曲
文化知识:
谦称与敬称
三、教材的体系结构。
本套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套教材6册,每册6单元,由不同的板块综合构成。
阅读与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
阅读着重培养阅读一般文章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相对独立同时又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
各单元相机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等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
每册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
(看目录感知)
(一)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安排的重点。
一般每册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全册共24课。
七年级采用现代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形式,一般每单元安排1课文言诗文;
八年级以后独立编排,每册4个现代文单元,2个古诗文单元。
1.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阅读按双线组织单元,各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努力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
人文主题力求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味,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
语文能力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训练加以落实,包含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方面,力求从两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的培养,在七至九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