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3928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理论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翻译理论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翻译理论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翻译理论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翻译理论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翻译理论复习文档格式.docx

《翻译理论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理论复习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翻译理论复习文档格式.docx

译作Atranslation

译者translator

西方的一些观点:

1、泰勒tytler:

thetranslationshouldgiveacompletetranscriptoftheideaoftheoriginalwork;

thestyleandmannershouldbeofthesamecharacterwiththatoftheoriginal;

thetranslationshouldhavealltheeaseoforiginalcomposition.

2.befaithfultoitsspirit,sense,andstyle;

3.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

纽马克newmark(英国)

4.交际翻译:

communicativetranslation

中国的翻译:

1、佛经的翻译:

Buddhistscripture,安世高,还有三支/

2、佛教三大翻译家:

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

金刚经

玄奘:

既需求真,又需喻俗(忠实,通顺)

3、我国的翻译历史:

2000年

4、五四时期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uringtheMayFourthMovementperiod,modernvernacularChinesereplacedtheClassicalChinese

翻译的基本步骤:

原文理解:

comprehensionofsourcetext

译文表达:

expressionoftargettext

译文校对check-upoftargettext

几个概念:

原语:

sourcelanguage;

译入语:

targetlanguage

德国的威尔斯wales

前苏联:

费道罗夫、科米萨罗夫

陈宏薇: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cross-cultural和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

严复的“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andelegance;

天演论evolutionandethicsandotheressays与赫胥黎huxley

傅雷的“神似”bealikeinspirit

钱钟书的“化境”sublimity;

鲁迅的”直译”literaltranslation、word-for-wordtranslation、transliteration

鲁迅:

信faithfulness、顺smoothness

林语堂:

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

意译:

freetranslation

佛经翻译

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theBuddhistScriptures开始的。

东汉时代,天竺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

佛经翻译经过晋朝逐渐发展,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

南宋以后趋于衰微。

以下介绍三名著名的译师:

1.释道安:

东晋前秦时高僧。

在他监译下译了《四阿含》、《阿毗昙》。

他主张直译,译文不增不减只在词序上作些调整。

2.鸠摩罗什:

后秦高僧。

他和弟子僧肇等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共七十四部,对佛经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他倾向意译,虽然译法灵活,态度却谨慎。

他的译文准确流畅。

3.玄奘Xuanzang:

唐高僧,俗称唐僧。

曾游学天竺各地达十七年之久,译著很多。

他倾向直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他的译文质量是很高的。

4.我国古代佛经译师有的倾向于直译,有的倾向于意译,究竟是应直译多一些,还是意译多一些?

罗纳德.诺克斯把这个问题归结为两个问题。

一是以何为主:

文学性的译文,还是逐字翻译。

二是译者是否有权选择任何问题与词语来表达原文的意思。

严复与“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elegance

1.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信”指的是“忠实”,“达”指的是“流畅”,“雅”指的是“尔雅”。

“尔雅”用严复自己的话就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01年试题考过)

2.从严复的《天演论》来看,他并不十分重视“信”,然而对于“雅”他是十分重视的。

3.周煦良教授在“翻译三论”中说,他认为“雅”应当作为“得体”来理解。

4.严复翻译著作:

《天演论》EvolutionandEthicsandOtherEssays.

<

<

原富〉〉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oftheWealthofthenations.

群学肄言〉〉StudyofSociology.

〈〈法意〉〉L’espritdesLois.

《穆勒名学》SystemofLogic.

林纾

林纾:

用文言文writingsinclassicalChinese;

classicalstyleofwriting

1.翻译欧美小说,其中不少是外国名作。

如:

《巴黎茶花女遗事》Ladameauxcamelias(作者:

AlexandreDumas,file)

《鲁滨孙漂流记》RobinsonCrusoe(作者:

DanielDefoe)

《海外轩渠录》Gulliver’sTravels(作者:

JonathanSwift)(06年试题考过)

《吟边燕语》TalesfromShakespeare

《块肉余生述》DavidCopperfield(作者:

CharlesDickens)

《贼史》OliverTwist(作者:

《黑奴吁天录》UncleTom’sCabin

2.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了一条新的标准———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鲁迅与瞿秋白

1.鲁迅在1921---1932年翻译和校订的作品达34种之多,这包括苏联、日本、荷兰、匈牙利、美国等国家许多作家的作品。

他对翻译工作的态度是极其严肃认真的。

2.在理论方面,鲁迅曾针对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的提法,提出了“宁信而不顺”。

瞿秋白认为“信”和“顺”不应当对立起来。

3.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中对翻译做了新的概括。

他说: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即翻译既要通顺smoothness,又要忠实。

Faithfulness

郭沫若与茅盾

1.在我国,从二十年代开始从事翻译,到五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还在讨论翻译问题的,大概只有两个人,郭沫若与茅盾。

2.郭沫若在1923年曾著文谈到理想的翻译。

“我们相信理想的翻译对于原文的字句、对于原文的意义,自然不许走转,而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

1954年他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讲话,说: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可能超过创作。

”他还说:

“我们对翻译工作决不能采取轻率的态度。

翻译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3.茅盾认为与其失“神韵”而留“形貌”,还不如“形貌”上有些而保留“神韵”。

关于直译,他于1922年写道:

“直译的意义若就浅处说,只是‘不妄改原文的字句’;

就深处来说,还求‘能保留原文的情调与风格’。

”1954年他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作报告说:

"

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境界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但是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直译与意译literaltranslationandfreetranslation

一.在二三十年代,反对直译的人所反对的是看不懂或看起来吃力的译文;

反对意译的人所反对的是随意增删原著、不讲究忠实原文的译文。

这时期代表人物有茅盾与鲁迅:

1.茅盾认为看不懂的译文是“死译”的文字,不是直译的。

2.鲁迅也是积极主张直译的。

二.在四五十年代,人们直译和意译是一回事,二者是无法区分的。

1.1946年,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写道:

‘直译’偏重对于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译文语气的顺畅…依我看,直译和意译发分别根本不应存在……

2.1953年,林汉达在“翻译的原则”一文中写道:

正确的翻译是直译,也就是意译。

3.1959年,周建人为《外语教学与翻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关于‘直译‘”。

他的观点就是直译是指真正的意译。

三.在七八十年代,人们又对直译和意译分别作了分析。

1.1982年,周煦良在“翻译三论”一文中写道:

直译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译音而不译意。

第二类是照字面译。

第三类是不按照中国语言习惯和词序而按照原文的结构或词序的翻译。

2.1978年,许渊冲在“翻译的几对矛盾”一文中也谈到直译与意译的问题,他说:

“直译是把忠实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

意译却是把忠实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3.1979年,王佐良在“词义。

文体。

翻译”一文中写道:

一部好的译作总是既有直译又有意译的:

凡能直译处坚持直译,必须意译处则放手意译。

傅雷

1.1951年,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一文中最初提到“重神似不重形似”。

2.为向中国读者介绍法国文学,傅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翻译的作品包括巴尔扎克Balzac

的〈〈人间喜剧〉〉TheHumanComedy、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及《老实人》等。

3.傅雷是一位有责任感有见地的翻译家,他认为“翻译重在实践”。

4.傅雷说:

“谈到翻译,我觉得最难应付的倒是原文中最简单最明白而最短的句子”。

关于风格(特别指文学作品)

关于风格能不能译,大体上有两种意见:

1.一种意见认为风格能译。

(1)茅盾说:

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将他的风格翻译出来。

(2)刘隆惠认为:

风格不是不能译,而是难译。

译者需具备两格外条件:

一是认识风格的水平;

二是表现风格的能力。

2.另一种意见认为风格不能译。

(1)周煦良认为一部文学译品的风格由四方面决定的:

原作的风格、译者本人的文章风格、译者本国语言的特征、译者所处的时代。

所以原文风格是无法转译的。

(2)张中楹坚持这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