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案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3731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教案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科学教案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科学教案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科学教案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科学教案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教案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科学教案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教案汇总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教案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2.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三、学情分析(手写)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五、教具准备

1.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孩子们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2.孩子们准备:

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

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小草根的长度。

七、教学流程(学法指导,学生活动,习题设计)

(一)挖一挖,找一找。

1.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讨论:

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

1.注意安全;

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

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

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评析】孩子们知道要出教室考察土壤是非常兴奋的,如果他们不知道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考察肯定会变成玩耍。

让孩子说一说,这样既对孩子们进行了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己的训练,又让孩子们对考察目的加深理解。

(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

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评析】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是孩子们把观察经验内化、升华为知识的环节,所以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讨论。

课后我对孩子们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土壤的认识是什么样的,结果发现: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交流、讨论的深刻与否是他们对土壤形成知识体系的关键,因此本环节孩子们的参与效果就成了考察本课成败的主要标准之

3.下面大家就可以把土放在白纸上研究了。

为什么要放在白纸上?

4.大家开始研究吧,别忘了做个记录?

5.小组合作研究。

6.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7.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

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评析】研究别人的研究,这是本课的一大探究特点。

学生常常陶醉于自我的研究成果,认为自己的研究是最好的,表现于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总是忙着自己的讨论。

交换一下,研究别人的研究,让他们自我发现对方不足的地方,同时也让对方找出自己的不足,产生思维上的震撼力。

8.小组交换研究。

9.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10.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11.小组汇报。

(三)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

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

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

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

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手写)

上课时间:

备课时间:

了解土壤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了解土壤》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的课文。

土壤是一切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它对于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了,由于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物质,反而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通过引领学生观察土壤和通过实验来认识土壤的特点,引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事物的关注,学习研究和认识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4、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科学知识

1、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活动,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粘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

2、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

类;

3、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4、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2、具有探究土壤的热情和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习指导法、观察法

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白纸(3张)、烧

杯、水、玻璃棒、铁片、酒精灯、三脚架、放大镜等。

教学重点:

了解土壤的成分。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

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

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谈话:

为了更好的研究,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花园的不同地方采集了三种不同的土壤,分别装在了一号、二号和三号烧杯里。

关于这些昨天采集的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板书并分类。

3、师讲:

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

(板书课题)

(二)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活动一:

观察土壤

1、谈话:

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家拿出来。

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记录,要求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把我们看到的情况用图画、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活动二:

研究土壤的成分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那只是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

要想知道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2、现在就请四人一组,做一做下面这个实验,看它是否对

你了解土壤有所帮助。

投影:

实验步骤:

1)、用手捏土壤,有什么现象?

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把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3)、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杯中的土壤发生了什么变化?

4)、再取一块土壤样品,放在一块铁片上,先扒开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再用酒精灯烧一烧,有什么现象产生?

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3、汇报交流实验情况。

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这份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活动三:

研究土壤的种类

(一)观察颗粒大小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三份土壤的样本,请你们仔细观察,首先看看它们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领取土壤样本,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3、汇报自己的发现。

4、谈话:

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课本第6页的阅读资料,它会给你一个原因解释。

5、学生阅读资料。

6、师生小结:

通过这一环节的观察、阅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更多的了解。

(二)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1、提问:

沙土、黏土和壤土的颗粒大小不同,在遇到下雨这样的情况时,它们的渗水性会不会一样呢?

你是怎么认为的?

2、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3、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量的控制:

土壤的多少、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

不同的条件:

三份不同种类的土壤;

以及最后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

方法1:

倒入量杯;

方法2:

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

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

(三)交流感想、分享收获

1、教师小结: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

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交流讨论:

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

小结:

人类就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

那我们将没有地种,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我们已经品尝到了人类一手酿造的苦果。

还记得1998年

的长江全流域的洪水,1999年席卷半个中国的沙尘暴,以及日益逼近北京城的沙漠,,这些都给我们生活造成了严重

的影响。

3、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你想对土壤妈妈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请将你想说的、想做的,用文字或者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出一份保护土壤的小报,在校园内举办一个小报展,呼吁全体同学都加入到保护土壤,保护到环境的行列中来。

肥沃的土壤

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对学生而言,腐殖质是如何形成的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讨论,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由此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同时,知道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蚯蚓的作用,确立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的意识。

让学生亲历成肥的全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恒心和毅力的大好时机,从而达到坚持

长期持久观察,在科学学习中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关爱生命”的目标。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B、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体验探索土壤的整个过程,体验科学的研究

从问题出发一一观察研究过程一一解决问题;

2、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2、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

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学情分析(手写)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

分析法、讨论法

分组材料:

学生自带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菜

等。

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连续五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七、教学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