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的权重0Word下载.docx
《绩效考核的权重0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效考核的权重0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至少它比管理者单纯地依据自身经验进行设定的方式要客观一些。
二、倍数环比法
倍数环比法首先将各个考评因素随机排列,然后按照顺序对各项因素进行比较,得出各因素重要度之间的倍数关系,又称环比比率,再将环比比率进行统一转换为基准值,最后进行归一化处理,确定其最终权重。
这种方法需要对考评因素有客观的判断依据,需要有客观准确的历史数据作为支撑。
以上述四个因素为例,如下表。
说明:
表格第二行,0.3表示a的重要性是B的0.3倍;
2表示B的重要性是c的2倍,0.55表示c的重要性是d的0.55倍;
1表示d本身。
第三行,是以d为基准进行的比率归一化,因c的重要性是d的0.55倍,因此取值为0.55*1=0.55;
B是c的2倍,所以取值为0.55*2=1.1;
以下类推。
最终权重则以合计数为分母,各基准值为分子算出。
这种倍数环比法决定权重的方法较为实用,计算也简单,由于有准确的历史数据作支撑,因此具有较高的客观科学性。
三、优序对比法
倍数环比法虽然较为实用,但事实上,许多企业的历史数据常常不能反映因素之间的客观关系,而且也有些因素不能用量化的形式进行计算。
如何评定它们之间的重要程度呢?
优序对比法通过各项因素两两比较,充分考虑各项因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从而确定其权重。
首先需要构建判断尺度,一般情况下,重要程度判断尺度可用1,2,3,4,5五级表示,数字越大,表明重要性越大。
当两个目标对比时,如果一个目标性为5,则另一目标重要性为0;
如果一个目标为3,则另一个目标为2。
仍以上述四个因素为例,进行说明。
说明:
合计列是将该行与其他因素两两比较得出的值进行加总,最终权数则是以各行合计数除以总合计得出。
优序对比法通过各考评因素之间的对比,充分显示出因素与因素之间重要性的相互关系,实施过程仍需要管理者依凭经验作出判断,虽然在某一判断上,可能会出现偏差,但是却可以在与其他因素的比较上得到弥补,对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判断是一个补充,因此,具有较大的客观科学性。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四、层次分析法
虽然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算有点复杂,但这并不妨碍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笔者不打算对层次分析法原理进行详尽的解释,而用Excel作为语言,力图清晰描述层次分析法决定权重的全过程。
1.选择判断尺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判断尺度与优序对比法的判断尺度不同,在层次分析法中,当两个目标对比时,如果一个目标性为5,则另一目标重要性为1/5,而不是优序对比法中的0。
2.根据判断尺度对考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如下图1。
3.列规范化的Excel公式代码
4.规范列平均,确定最终权数
最终的权数从这一步已经确定。
但是使用层次分析法决定权重后,还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管理者对各因素的判断思维是否保持一致的。
5.求最大特征值,进行一致性检验
一般而言cR=ci/Ri愈小,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愈好,通常认为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本例中cR=0.06102811﹤0.1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证明管理者的判断倾向是一致的,得到的权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红圈中的数据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它随n的不同而不同,可从下表进行查询
层次分析法不仅可以确定权重,进行排序,它还与其他的方法(如模糊决策法、专家咨询法)互相补充,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篇二:
绩效考核指标及权重
绩效考核评价说明
岗位:
篇三:
各单位绩效考核权重及比率计算公式
1、人事单位:
薪资计算准确率=计算准备人数/公司管理员工总数
人力稼动率=(实际作业时间÷
实际出勤时间)×
100%
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附加价值(同期增加值总额)×
=人工费用/增加值(纯收入)
招聘到岗率=实际到岗人数/录用人数
人力消耗指数—年离职率=在同一年内离职的人数/在某一年内的平均员工人数×
人力损耗指数—月离职率=(某一期间内离职人数/该期间平均人数)*100%人力稳定指数—稳定率=(目前服务满一年的人数/一年前总人数)*100%人力留任率=定期间仍在职人员/原在职人员×
试用期离职率=期间试用期离职总人数/期间平均人数,
人事流动新进率=新进人数/(正式职工期初数+期末数)÷
2×
勤缺分析=因各类勤缺原因而损失的工作日数/损失工作日数(同上)+工作日数×
人力流动率=(某一期间内离职人数+新进人数)/该期间平均人数*100%净人事流动率=补充人数/(正式职工期初数+期末数)÷
人力替换率=(某一期间内新进人数-离职人数)/该期间平均人数*100%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
人工成本效益指标=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人工成本/总成本*100%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总量/销售(营业)收入*100%
=(人工费用/员工总数)÷
{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员工总数}
=薪酬水平/单位员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人工费用比率=人工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增加值(纯收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人工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增加值率×
劳动分配率
人工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人工成本总额)×
100%
企业人工成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支出。
人力资源成本=取得成本(招募成本+选拔成本+录用成本+安置成本)+开发成本(岗前培训成本+在职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使用成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调剂成本+替代成本(补偿成本+遣散前业绩差别成本+空职成本))*职工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或实物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包括记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人事诊断常用指标分析表
指标计算公式意义及公能判定标准
员工比率非生产人员÷
员工总数×
100%测验员工结构状况定通常非生产人员越小越好,视企业而
员工增加率(本年度员工数-上年度员工数)÷
上年度员工数×
100%测验每年员工增加比率视发展规模而定
工资增加率(本年平均工资-上年平均工资)÷
上年度平均工资×
100%测验每年工资增加率略低于劳动生产率增加率
加班工资率加班工资额÷
工资总额×
100%测定加班工资占工资总额比率视实际状况而定
离职率每年离职人数÷
100%测定每年离职人员比率不宜超过10%
离职增加率(本年度离职人数-上年度离职人数)÷
上年度离职人数×
100%测定每年离职人员增加率不宜超过10%
奖金率奖金额÷
100%测定奖金占工资总额比率各行业不同标准
福利费与销售额比率福利费÷
销售总额测定福利费占销售额比率各行业不同标准
平均工资工资总额÷
员工总数测定人均工作以评价员工待遇高低视物价指数调整为佳
人均管理费管理费总额÷
员工总数测定人均管理费,以评价人均负担费比率愈小愈好
出勤率出勤人数÷
100%测定出勤人员占员工总数比率出勤率愈高愈佳,应达85%以上
迟到早退率迟到早退人数÷
100%测定出勤员工迟到早退比率比率愈小愈好
新进人员比率新进人员数÷
100%测定新进人员比率无一定标准,以新陈代谢为度
员工固定率(月底员工数-该月离职数)÷
月底员工数×
100%测定员工安定性比率80%-85%,安定性愈大愈好
工资标准准工资总额÷
员工累积人数测定员工工资标准各行业不一,一般不超过1/3为佳
福利与用人费比率福利费÷
用人费×
100%测定员工福利标准比率愈高愈好
建议与提案率提案件数÷
平均员工人数测定员工对工作热诚和希望通常愈多愈好
纷争率纷争损失时间÷
100%测定员工纷争情形愈少愈好
惩戒率违规人员数÷
100%测定员工违规事件受惩情形愈少愈好
临时工比率临时工人数÷
100%测定临时人员比率愈少愈好
灾害损失率灾害损失日数÷
直接人工总数×
100%测定灾害损失比率愈低愈好
劳动灾害补偿率灾害给付总额÷
劳动灾害保险费测定灾害给付补偿率愈低愈好
.教育训练时间率教育训练时间÷
平均员工人数教育训练比率无一定标准
3、生产单位:
一次交验合格率=检验合格数/一次交验数
生产效率=产出/投入
人工单价=月收入÷
标准产量
标准工时=实测工时+宽放工时
标准产量=净工时÷
标准工时
作业能率(生产效率)=(实际产量÷
标准产量)×
=(标准作业时间÷
实际作业时间)×
稼动率(利用率)=(实际作业时间÷
=((实际出勤时间-损失时间)÷
综合效率=作业能率×
稼动率
报废率=(废品数÷
生产数)×
月生产计划达标率=(月生产实绩÷
月生产计划)×
日生产目标达标率=(日产量÷
日计划)×
制造良品率=(良品数÷
100%=1-不良品率
制程不良率=(不良数÷
100%=1-良品率
备注:
稼动率是服务部门的管理指标,综合效率是高级主管和计划部门的指标。
4、设备工程单位:
设备故障停机率=停机时间/设备运行时间
故障维修达标率=
设备稼动率(利用率)=(实际出勤时间-损失时间)÷
5、财务单位:
账、物、卡相符率
抽查合格数/抽检总数
6、生管单位
定额领用率=实际领用/定额领用
交期达标率=(交期达成批数÷
交货总批数)×
100%报表及时准确率
机台运转率
生产计划完成率
原片成品存量控制率
原辅料计划正确率=实际使用数/计划数×
7、总务单位:
公司电话系统维护及时率=预计天数/实际天数*100%
8、研发单位:
样品开发完成率
新产品开发成功率
技术数据发放不及时
9、业务单位:
营业目标达标率=(月营业实绩÷
月营业计划)×
10、品保单位:
100%=1-不良品率制程不良率=(不良数÷
100%=1-良品率报废率=(废品数÷
抽样不良率=(抽样不良数÷
抽样数)×
批次合格率={(合格批+1/2特采批)÷
交验批}×
100%质量成本比例=(质量成本÷
制造成本)×
100%客户抱怨次数=客户退货次数/金额/数量
11、安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