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研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3644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研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研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研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研究Word格式.docx

《江苏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研究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研究Word格式.docx

“十五”期间,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在全省GDP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51.9%升至2005年的56.6%,而第一、三产业的比重则分别下降4.2个和0.5个百分点。

由于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要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的上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下降,意味着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加快。

2000-2005年全省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由6773.02万吨标准煤增至13953.11万吨标准煤,增长1.06倍,年均增长率比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快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78.6%升至82.6%。

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明显增加。

2005年全省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达1522.48万吨标准煤,是2000年749.56万吨标准煤的2.03倍。

“十五”期间,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虽由2000年的8%降至2005年的6.5%,但绝对量却由688.91万吨标准煤增至1098.23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9.8%。

大量私人汽车、大功率家用电器等进入城乡家庭,天然气、煤气等在居民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是带动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全省私人汽车拥有量由2000年的18.94万辆发展到2005年的109.43万辆,年均增长42%;

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空调器由2000年的45.9台增至2005年的123.9台。

居民生活消费煤气由2000年的4.06亿立方米增至2005年的5.55亿立方米;

石油液化气由48.07万吨增至78.9万吨;

天然气从“0”增至1.36亿立方米。

  表1 全省能源消费分产业构成情况表

单位:

万吨标煤,比重% 

年份

能源消费总量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活消费

绝对值

增长(%)

比重

2000

8612.43

5.6

6773.02

78.6

749.56

8.7

688.91

8.0

2001

8881.41

3.1

6920.29

77.9

894.69

10.1

684.95

7.7

2002

9608.60

8.2

7528.92

78.4

1002.21

10.4

712.46

7.4

2003

11060.68

15.1

8769.67

79.3

1123.75

10.2

803.15

7.3

2004

13651.69

23.4

11122.84

81.5

1325.63

9.7

822.25

6.0

2005

16895.39

23.8

13953.11

82.6

1522.48

9.0

1098.23

6.5

2、一次能源生产量小、增长慢,自给率持续下降

江苏是能源资源小省,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等一次能源生产量较少。

2000-2005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由1996.86万吨标准煤增至2267.63万吨标准煤(详见表2),年均增长2.6%。

全省一次能源产品结构以原煤为主,2005年一次能源产品构成中,原煤占88.7%、原油占10.4%、水电占0.5%、天然气占0.4%。

多年来,江苏原煤产量一直在2500万吨左右徘徊,原煤产量由2000年的2479.02万吨增至2005年的2817.56万吨。

江苏是一个贫油省份,原油产量维持在150多万吨的水平。

2005年全省原油产量为164.70万吨,比2004年下降2.5%,江苏原油产量首次出现下降。

由于江苏少煤贫油,近年来虽然加大了科技开采力度,但一次能源自给率仍屡创新低且持续下降。

2000-2005年全省一次能源自给率由23.2%降至13.4%,其中原煤自给率由28.2%降至17.8%,原油自给率由11.3%降至7.3%。

 

表2 全省一次能源生产、自给率情况

一次能源生产量(万吨标煤)

原煤、原油生产量(万吨)

增长率(%)

自给率(%)

原煤

原油

1996.86

23.2

2479.02

155.02

1979.23

-0.9

22.3

2451.14

157.02

2083.33

5.3

21.7

2593.59

2223.44

6.7

20.1

2760.4

166.35

2231.50

0.4

16.3

2761.93

168.94

2267.63

1.6

13.4

2817.56

164.7

3、能源消费量与生产量不平衡,依靠省外调进能源解决需求

江苏能源消费量与生产量之间的落差,需要从省外大量调进能源,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的需求。

“十五”期间,全省从省外净调入能源量(含进口量)由2000年的6466.09万吨标准煤增至2005年的14291.42万吨标准煤,净调入率由75.1%升至84.6%。

2005年全省原煤消费量15814.25万吨,其86.6%需从省外和国外调进。

2005年全省原油加工量2264.76万吨,其93.3%来源于省外与国外,其中进口原油1410.3万吨,比上年增长45.8%,进口依存度为62.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全省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现状

1、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快于GDP增长

从图1可出,“十五”头两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年增长率均低于GDP增长率,2003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比GDP增长率快1.5个百分点。

2004、200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年增长率远高于GDP的增长率。

全省GDP从2000年的8553.69亿元增至2005年的18305.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2.9%;

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4.4%,快于GDP年均增长率1.5个百分点。

图1 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GDP增长率比较图

2、单位GDP能耗在波动中上升

单位GDP能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综合体现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也集中体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反映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十五”前三年,全省单位GDP能耗值小幅波动,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见图2)。

2004、2005年全省高能耗行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大量增加,全省单位GDP能耗明显上升。

“十五”期间,全省单位GDP能耗由2000年的0.86吨标准煤/万元升至2005年的0.92吨标准煤/万元(GDP均按2005年价格折算),上升了7%。

  图2 全省单位GDP能耗走势图

3、各省辖市单位GDP能耗水平相差较大

2005年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宿迁(0.81吨标准煤/万元)、盐城(0.81)、南通(0.83)、扬州(0.86)、无锡(0.92)5个市的单位GDP能耗低于或等于全省0.92吨标准煤/万元的平均水平。

连云港(0.94吨标准煤/万元)、镇江(1.02)、苏州(1.04)、泰州(1.06)、常州(1.07)和淮安(1.12)6个市的单位GDP能耗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南京、徐州2市的单位GDP能耗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1.36吨标准煤/万元和1.4吨标准煤/万元。

全省单位GDP能耗最高的省辖市是最低省辖市的1.73倍,各省辖市单位GDP能耗水平差距较大。

4、江苏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2005年,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江苏单位GDP能耗高于广东(0.79吨标准煤/万元)、北京(0.80)、上海(0.88)和浙江(0.90),从低至高排列居全国第5位,比全国1.22吨标准煤/万元的平均水平低24.6%,江苏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在全国位居前列。

三、工业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关系

1、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能源消费大量增加

“十五”时期,江苏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3848.52亿元增至2005年的9334.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5.5%,比“九五”时期快4.2个百分点。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更以历史上最快的增长速度发展。

“十五”时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2559.12亿元增至2005年的8054.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9.2%。

进入2003年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呈现持续高位走势。

三年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长速度连续33个月、累计增长速度连续36个月超过20%,其增长速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为江苏工业生产历史罕见。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全省工业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十五”时期,江苏全部工业能源消费量由2000年的6731.68万吨标准煤增至2005年的13748.43万吨标准煤,增长1.04倍,年均增长15.4%、比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速度快1个百分点,全部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78.2%升至81.4%。

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迅速走高,能源消费量增长与工业增加值增长高度正相关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它从总体上反映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国际上通行用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即工业能源消费增长率与工业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值来反映。

目前,江苏工业化进程总体上处于中期阶段,且呈明显加快的趋势。

在这个阶段,创造财富与消耗资源同时并存,特别是在工业化还未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时,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以消耗一定的资源作为代价,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会随之提高。

“十五”前三年,江苏全部工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小于1(详见图3),但上升速度很快。

2004年由于高能耗行业生产能力发展过快,全部工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猛增至1.51。

2005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效应的显现,重工业发展速度有所放慢,高能耗行业发展得到控制,全部工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有所回落。

"

十五"

时期,江苏全部工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总体上呈快速走高的趋势,2005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2000年的3.29倍,表明江苏工业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两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图3 全部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工业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增长两者的相关关系十分密切。

能源是工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在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