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中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3252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食两用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药食两用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药食两用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药食两用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药食两用中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食两用中药文档格式.docx

《药食两用中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食两用中药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食两用中药文档格式.docx

1.降气止呕:

用治虚寒性呃逆呕吐,腹胀等证。

2.温肾助阳:

用于肾虚腰痛,以刀豆2粒,包于猪肾内,烧熟食用。

用量用法10~15g

4.小茴香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肝,肾,脾,胃经。

1,散寒止痛:

主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肿痛。

每和暖肝行气止痛药同用。

2,行气和胃:

可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证。

可伍温中散寒药。

用量用法3~8g

5.小蓟

凉血,祛瘀,止血。

主治

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甘,凉。

①《日华子本草》:

"

凉,无毒。

②《本草汇言》:

味甘微苦,气寒,无毒。

入肝、脾经。

①《本草通玄》:

入脾、肝二经。

②《本草新编》:

入肺、脾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1.5~3钱(鲜者1~2两);

捣汁或研末。

外用:

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①《品汇精要》:

忌犯铁器。

②《本草经疏》:

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6.山藥

甘,平脾、肺、腎

1.益氣養肺:

脾胃虛弱證(山芋丸,參苓白朮散,清帶湯,易黃湯,完帶湯),肺虛證(資生湯,薯蕷納氣湯)

2.補脾肺腎:

消渴證(玉液湯),腎陰虛證(六味地黃丸,金鎖玉關丸,縮泉丸)

本品養陰而兼澀性,能助濕,故濕盛中滿或有積滯者不宜單獨用,實熱邪實者忌用。

用量3錢

7山楂

酸、甘、微溫脾、胃、肝

1.消食化積:

食滯不化,脘腹脹痛或泄瀉

2.活血散瘀:

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

疝氣或睪丸偏墜疼痛

脾胃虛弱者慎服,山楂與萊菔子均有較好的消食化積之功,所不同的是,山楂長於消肉積,消積力較好,且長於活血化瘀,萊菔子長於治積滯腹脹痛較重者,攻積力強而兼降氣消痰.2-3錢

用量用法10-15g,大剂量30g

8.馬齒莧

酸,寒大腸、肝

1.清熱解毒涼血:

濕熱瀉痢;

熱毒癰癤;

赤白帶下

2.止血通淋:

崩漏;

血淋;

熱淋

用量2錢

9烏梢蛇

性味:

甘、平。

无毒。

归经:

入肝经。

主治和使用:

本品具有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可用于风湿顽痹、惊痫、皮肤疥癣及麻风病。

多研末用,或浸酒服。

治风湿麻痹,常和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配伍;

惊痫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蝎等使用。

3-12克。

注意事项:

血虚生风者忌用。

10烏梅

酸,平;

肝、脾、肺、大腸

1.斂肺:

肺虛久咳(一服煎)

2.澀腸:

久瀉久痢(固腸丸,烏梅丸)

3.生津:

虛熱口渴(玉泉丸)

4.安蛔:

蛔厥腹痛(烏梅丸)

本品酸澀收斂,內有實熱積滯者不宜單用。

2-3錢

11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

归肝,脾经。

1,舒经活络:

适用于风湿痹证,手足麻木,腰膝疼痛,筋骨无力,每伍祛风湿药同用。

2,化湿和胃:

主治湿浊伤中,吐泻转筋;

脚气肿痛,冲心烦闷。

常配温化寒湿药。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胃津不足,口干口渴,食少纳呆之证。

用量用法6~12g

12火麻仁

性味归经甘、平脾、胃、大腸

潤腸通便:

腸燥便秘(麻子蘇子粥,麻子仁丸)

潤燥、殺蟲:

髮落不生;

瘡癩

本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

症狀為惡心、惡吐,腹瀉,四肢麻木,失去定向力,抽搐,精神錯亂,昏迷,瞳乳散大等。

用量2-3錢

13代代花

性味和归经:

甘,微苦。

功能和主治:

气郁不舒,胃脘痛,胸腹胀满

用法和用量:

3-4.5g

14玉竹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胃经。

1,滋阴润肺:

用于燥咳痰粘,阴虚劳咳。

2,滋阴:

用于阴虚之体,外感风热而发热咳嗽,咽痛口渴。

3,养胃生津:

用于热伤胃阴,舌干食少。

用量用法10~15g,清热养阴宜生用,滋补养阴宜制用。

15.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胃,心,肺经。

1,补脾益气:

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2,润肺止咳:

用治咳嗽气喘,适当配伍后,不论寒热虚实,皆可使用。

3,缓急止痛:

适于腹中挛急作痛及四肢拘挛疼痛,每和白芍同用。

4,缓和药性:

可用于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并用以协调药物间的联合作用。

此外,用治食物,药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用量用法2-10g。

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以炙用。

使用注意:

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

大量久服可引起水肿,也应注意。

湿盛中满者忌服。

16白芷

辛,溫肺、胃、脾

1.祛風除濕通竅止痛:

外感風邪,頭痛,眉稜骨痛,牙痛,鼻淵(九味羌活湯,都梁丸,川芎茶調散,蒼耳散),風濕痹痛,皮膚風濕瘙癢,婦女白帶過多

2.消腫排膿:

瘡瘍腫毒(仙方活命飲)

陰虛血熱者忌服,癰疽潰後宜漸減去。

用量1-3錢

17白果

甘、苦、澀,平。

有小毒肺

1.斂肺平喘:

哮喘痰嗽(鴨掌散),肺熱痰喘(定喘湯),肺虛咳喘

2.收澀止帶:

濕熱或脾虛帶下(易黃湯),白濁小便頻數等證

生用毒性大,易中毒,大量或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銀杏食多則收令太過,令人氣壅臚腸昏頓,白果中毒成分叫白果中毒素,最損害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症狀,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並可迅速出現頭痛,驚厥,抽搐,呼吸困難,昏迷,最後死於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解救方法,洗胃.導瀉.利尿.盡快排毒,服雞蛋清,或用甘草或白果殼.1-2錢

17-1銀杏葉

性味

甘、苦、澀,平

功能

斂肺、平喘、止痛:

肺虛咳喘,胸悶心痛等

18白扁豆

甘,微溫脾、胃

健脾化濕:

脾虛挾濕證(參苓白朮散),暑濕證(香薷散)

生用清熱養胃,炒用健脾止瀉,扁豆內含毒性蛋白質,生用有毒.

用量3錢

19白扁豆花

性寻味甘,平

消暑化濕和胃:

夏傷暑濕,發熱泄瀉或下痢,以及赤白帶下等症

20龍眼肉

甘,溫心、脾

補心脾益氣血:

心脾兩虛證(歸脾湯),氣血雙虧證(玉靈膏,龍眼酒)

內有鬱火,痰飲氣滯及濕阻中滿者忌服,本品甘溫滋潤,不利於表邪的解除.

21決明子

甘、苦,微寒肝、大腸

1.清肝明目:

肝熱或風熱的目赤腫痛(決明子散),青盲內障(決明丸),雀目

2.平肝潛陽:

肝陽上亢頭目眩暈證

3.潤腸通便:

熱結或腸燥便秘證

生品,性較涼,清肝明目,祛風散熱之力較強,多用於實證目疾,炒用,清肝疏風之力略減,

本品性寒降泄,故風脾虛泄瀉,或低血壓者忌用,石決明與決明子,兩藥均有平肝潛陽,清

肝明目之功,對肝陽上亢或肝火上擾的頭目眩暈,目赤腫痛等症,皆可用治,但石決明鹹寒

質重,以平抑肝陽為勝,兼有滋養肝陰作用,決明子苦寒,功偏清肝,疏風,多用於肝經實火

目赤腫痛之症,像睫膜炎.角膜炎,且有潤腸通便作用.

22百合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肺,心经。

1,润肺止咳:

诸证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及劳热咳血等证。

2,清心安神:

可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虚烦不安,失眠多梦等证。

用量用法10~30g

化学成分含泻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糖。

22肉豆蔻

归脾,胃,大肠经。

1,涩肠止泻:

主治中焦虚寒,脾虚久泻及脾肾虚寒,五更泻等。

每伍益气温阳药同用。

2,温中行气:

适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

常配行气温中药。

用量用法3~10g;

入丸散剂每次1.5~3g。

煨用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功。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

24肉桂

辛、甘,熱腎、脾、心、肝

1.補命門火:

命門火衰證(右歸丸,黑錫丹)

2.散寒溫脾止痛:

脘腹冷痛或吐瀉(大已寒丸,聖朮煎);

寒疝疼痛

3.溫煦氣血:

婦女經寒血滯諸證,產後瘀滯腹痛(殿胞煎),陰疽,癰瘍膿成不潰或久潰

(陽和湯,內托黃耆散);

氣血虛證(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

陰虛火旺,裡有實熱,不要用,桂枝辛溫,偏於上行而散寒解表,走四肢而溫通經脈,

肉桂辛熱而偏於溫暖下焦,為溫補命火之要藥.

用量1-2錢

25余甘子

味甘、微涩,性凉。

功用主治

清热利咽、润肺止咳。

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

维生素C缺乏症。

1、治上感发热、咽喉痛:

余甘子20个,生食。

或余甘子20个,岗梅根30克,银花30克,

连乔30克,水煎服,每日2次。

2、治乙型肝炎:

余甘果加工提纯的结晶冲剂,每次10克,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

3、治牙痛:

余甘子15个,细辛9克,石膏30克,知母9克,水煎服,每日1-2次。

用法用量生食或水煎服。

每次10-30个。

宜忌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

26佛手

辛、苦,溫肝、脾、胃、肺

1.舒肝理氣:

肝鬱氣滯證;

脾胃氣滯證

2.和中化痰:

咳嗽痰多證佛手花藥力較為緩和

陰虛火旺,無氣滯症狀者慎用。

27杏仁

苦、微溫。

有小毒肝、大腸1.止咳平喘:

風寒(杏蘇散)或風熱(桑菊飲,三拗湯)咳嗽,

燥熱咳嗽(桑杏湯),肺熱咳喘(麻杏石甘湯)

2.潤腸通便:

腸燥便秘證(麻子仁丸,五仁丸)

炒杏仁,經炒後微去油脂,其苦泄之性減緩,多用於體虛脾弱者之咳喘證,杏仁霜,除去油脂,

幾無潤腸通便作用,多用於大便易動者的咳喘證,本品苦溫泄肺,不宜於陰虛咳嗽或虛咳之證,

大便溏泄者或嬰兒應慎用,本品有小毒,勿過量,中毒症狀輕者,頭暈乏力,吐瀉,腹痛,

上腹部燒灼感,血壓升高,呼吸加快,嚴重者,昏迷,痙攣,解救方法,用鮮蘿蔔,取汁服,

或用蕹菜。

27-1甜杏仁

味甘,性平。

入肺、大肠二经。

用法用量

煎汤,2~3钱;

或入丸剂。

捣敷。

28沙棘

性味性温,味酸、涩。

功能主治

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

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仆瘀肿、瘀血经闭。

用量3-9g。

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