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3141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课时分配

万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复习1课时

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的整理复习1课时图形与拼组1课时

统计1课时全面复习1课时共5课时

时间

20XX年6月8日——20XX年6月19日

课时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加减法及有余数除法

教案序号

67

授课时间

20XX年6月8日

课型

复习

1、巩固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

2、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复习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点

学难

重点

万以内数及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准备

教学

挂图

B区比C区多多少座位?

840-558=282(个)

共15元钱,每本2元,最多可以买几本?

还余几元?

15÷

2=7(本)……1(元)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

一、创设情境

 

二、创设情境

活动一:

师:

2008年在我们国家将要发生一件大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同学们,请看这副图画,这是一所学校的同学在获悉2008年申奥成功后所做的事,通过这个运动场,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活动二;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知道了看台一共有A、B、C三个区,你能说一说这三个看台各有多少个座位。

这三个数是怎么组成的?

在这三个区中,哪个区坐的人最多?

同学们一起看一看,看台上有这么多的座位,大约能坐多少人呢?

老师给同学们提一个问题,看看你会解答吗?

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谈想法

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看台有几个区,每个区有多少个座位,再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后回答

小组交流,每组的代表回答。

学生认真对这三个数比较,得出结论。

学生估算,全班交流。

学生自己解答,再集体讲解,订正。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生能不能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能不能正确的读数。

学生能不能正确地说出万以内数的组成。

学生能否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能否掌握估算的方法。

了解学生对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的准确性。

指导学生正确地说出万以内数的组成。

指导学生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真棒,能够解决这么多问题,你还能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吗?

活动三:

同学们对万以内数掌握的真好,那我们再一起去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问题课本110页第11题

先解决一下,如果买练习本,最多可以买几本?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学们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你能说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吗?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认真观察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独立解决

学生独立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加减及有余数除法中的知识重点及注意的问题

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了解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掌握情况。

五、

作业

布置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六、

内容

课本108页第3题

补充一个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反思

本节课,通过巩固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

使学生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时分秒的认识的复习

68

20XX年6月9日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及简单的换算。

2、估算测量简单图形和物体的长度

3、在实际情况中引导学生认识钟面时间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通过观察、操作手段,经历认识时分秒的过程。

长度单位的建立,认识钟面上的时刻,建立时间观念。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正确地读出钟面的时刻和时间换算。

小黑板、彩带、钟表模型

千米、分米、毫米以及时、分、秒的复习

1、长度单位换算时间单位换算

1000米=()米1分=()秒

()毫米=1厘米1小时=()分

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

黄瓜长2()

铁钉长2()

大米2()

一、导入

二、复习

三、练习巩固

四、复习整理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老师这里有九根彩带,大家用厘米做单位量一量,提示量的时候注意什么?

谁来说说你的彩带有多长?

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闭上眼睛想想一分米的长度,再互相说说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是1分米。

一分钱的硬币大约是多厚呢?

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出示练习:

铁钉长约2()

黄瓜长约2()

大米约2()

家到学校约2()

既然家远就要早点起,你会看时间了吗?

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

钟面上还有什么?

从12到1有几个小格?

我们已知道熟悉了钟面,你知道:

1、时针从()走到()是1时?

2、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

3、1时与60分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由述说,然后开始量。

学生交流回答10厘米、1分米

学生比划比划

学生找找看

学生练习

学生思考说出。

3根针

1到12,还有小格

学生仔细思考并回答

学生能否系统的学习。

学生能否感知分米、毫米并在生活中寻找变抽象为具体知识。

学生能否掌握长度单位的联系。

学生细致地观察有序地回忆,并能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利用钟表,指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五、练习与应用

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

你知道分和秒有什么关系吗?

1分=()秒

读写时间:

哪两个钟表表示的时间相同?

丽丽的时间表:

6:

30起床8:

30上课11:

50放学

4:

30写作业5:

15完成

在校多长时间

写作业用多长时间

学生计算

学生能否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认识时间,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题

作业内容

1、填空:

1分=60秒1时=()分

180秒=()分90分=()时()分

2、在家长的帮助下制订一个作息时间表。

分层作业,考察各种层次水平的学生的知识。

本节课,通过复习,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及简单的换算。

能够估算测量简单图形和物体的长度。

以及在实际情况中引导学生认识钟面时间及时间单位时、分、秒,通过观察、操作等手段,加强了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

图形与拼组的复习整理

69

20XX年6月15日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掌握五边形、六边形和图形拼组。

3、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

4、指导学生把动手操作教学思考和语言表示结合起来。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小黑板各种图形的纸板

图形与拼组复习

下面的图形中有()个平行四边形,有()个三角形,有()个长方形,有()个正方形。

二、复习巩固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大家来欣赏。

它们都是由什么形状拼成的呢?

请一位同学一介绍一下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请看练习上的这些图形并判断他们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大家都做得很好,说明你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咱们再做一些练习填一填

请看这组图形里有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大家对各种图形能分辨开。

在学过的图形中还有两位成员没有出现,它们是谁呢?

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五边形和六边形。

学生观察

学生独立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量一量并判断

学生先观察然后填写出长度

学生观察后写出各种图形的个数

学生仔细回忆并找出

说出在生活中见到过的五边形和六边形

学生能否细致有序地观察

学生能否找对找全学过的平面图形

学生能否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能否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来解决

学生能否分清各种图形

学生能否掌握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征

指导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征。

三、

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并表述

学生能否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学习感受。

请同学们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各种图形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吧!

学生动手设计

学生能否有创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加深认识了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图形拼组。

培养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

指导学生把动手操作教学思考和语言表示结合起来。

统计知识的复习整理

70

20XX年6月16日

1、进一步巩固有关统计的知识。

2、加深、收集数据与分段统计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整理和复习的全过程,形成初步的归纳知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