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中医护理学基础B》平时作业3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2791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中医护理学基础B》平时作业3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中医护理学基础B》平时作业3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中医护理学基础B》平时作业3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中医护理学基础B》平时作业3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中医护理学基础B》平时作业3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中医护理学基础B》平时作业3文档格式.docx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中医护理学基础B》平时作业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中医护理学基础B》平时作业3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中医护理学基础B》平时作业3文档格式.docx

1~3cm

2~4cm

3~5cm

4~6cm

5~7cm

C

煎药时,一般第二煎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

1~2cm

2~3cm

下列关于煎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复方汤剂浸泡20~30分钟

药液煮糊后,不可加水重煎

滋补药不可久煎

下列对煎药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煎药前须先用清水将药物洗干净

煎药时间从水沸开始计算

解表药不可久煎

煎药过程中不可频频加水

A

煎煮清热解表药时,头煎需煎煮:

40~50分钟

煎煮清热解表药时,二煎需煎煮:

煎煮滋补药时,头煎需煎煮:

15分钟

30~40分钟

煎煮滋补药时,二煎需煎煮:

50分钟

煎煮有毒性的药物时,需煎煮:

35~45分钟

60~90分钟

煎煮砂仁时,应采用哪种特殊煎煮法:

先煎

后下

另煎

包煎

烊化

煎煮犀角时,应采用哪种特殊煎煮法:

在煎煮下列药物时,应先煎的药物为:

石膏

饴糖

薄荷

青黛

滑石

在煎煮下列药物时,应包煎的药物为:

鹿茸

代赭石

砂仁

车前子

生附子

在煎煮下列药物时,应烊化的药物为:

生南星

沉香

川草乌

不宜早晨或上午服用的药物是:

补益阳气的方药

发汗透表药

涌吐药

峻下逐水药

清泄阴份伏火的方药

清泄阴份伏火的药物,宜何时服用:

清晨

午前

午后

傍晚

入夜

消导药宜何时服用:

空腹

睡前

饭后

定时

滋补药宜何时服用:

安神药宜何时服用:

睡前服

饭前

驱虫药宜何时服用:

晚饭前

清晨空腹

不拘时间服用

早、中、晚各服一次

涌吐药宜何时服用:

不拘时间

下列哪类药物,不宜空腹服用的药物是:

滋补药

驱虫药

润肠通便药

消导药

下列关于服药方法中,正确的是:

苦寒攻下药宜清晨服用

调经药宜在行经后服用

扶阳益气药宜午后或傍晚服用

服用发汗药时,剂量不必拘泥,以中病即止为宜

治疟药宜在发作前6~8小时服用

服用祛风除湿药时,宜选用下列何种液体送服:

米汤

米酒

泉水

姜汤

温开水

服用祛风散寒药时,宜选用下列何种液体送服:

下列哪类病人适合用鼻饲法给药:

呕吐

泄泻

婴幼儿

口噤者

年老体弱者

真寒假热证服药时,正确的服药方法是:

热药热服

热药冷服

寒药热服

寒药冷服

不拘时间频服

真热假寒证服药时,正确的服药方法是:

服用三七粉时,宜采用的正确服药方法是:

代茶饮

含服

送服

喂服

冲服

服用番泻叶时,宜采用的正确服药方法是:

鼻饲法

毒蕈、马钱子中毒时,可选用的洗胃液是: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碳酸氢钠

生理盐水

绿豆汤

罂粟壳中毒时,可选用的洗胃液是:

3%过氧化氢

蔓陀罗中毒时,可选用的洗胃液是:

2%~4%鞣酸

4%碳酸氢钠

50%硫酸镁

20%氢氧化镁

蔓陀罗中毒时,主要症状是:

全身发麻

咽干、舌麻、胃部不适

肢端发麻

面色及全身发红、皮肤干燥

呕吐、便血

白果中毒时,可选用的洗胃液是:

乌头中毒时,不能解乌头毒的药物是:

芫荽

生姜

甘草

犀角

下列用药法中,患外感疾病时需停用的是:

消法

补法

吐法

汗法

清法

下列用药法中,需特别注意情志护理的用药法为:

下法

温法

和法

关于下法的护理,错误的是:

药宜饭后服用

药宜温服,中病即止

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逐下剂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之实证,体虚者慎用

服用寒下药时,忌同时服用辛燥、滋补药

关于下面的护理,错误的是:

药宜饭前温服

服药宜中病即止

服用寒下药时,可同时服用滋补药,以助正气

关于吐法的护理,错误的是:

卧床病人服药后,应将其头偏向一侧

服药不吐者,可助其呕吐

呕吐后,可立即进食少量清淡饮食

呕吐不止者,应及时给予处理

关于温法的护理,错误的是:

服药后应注意保暖

服温中祛寒药时,应嘱病人坚持服药

服药期间病人若出现虚火上炎的症状时,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

服药宜因地制宜

服药期间宜进温热饮食

针刺时,面部腧穴宜取:

端坐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俯伏坐位

针刺时,背部腧穴宜取:

侧卧位

针刺时,胸腹部腧穴宜取:

针刺时,迎香穴、曲池穴宜采用:

快速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挟持进针法

针刺时,环跳穴宜采用:

针刺时,印堂穴、丝竹空宜采用:

针刺时,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宜采用:

针刺时,老年人腹部的腧穴宜采用:

毫针刺法中,斜刺是指针身与皮肤呈:

15度

25度

35度

45度

90度

毫针刺法中,横刺是指针身与皮肤呈:

毫针刺法中,直刺是指针身与皮肤呈:

针刺时,胸背部的穴位宜采用:

直刺

斜刺

横刺

平刺

沿皮刺

针刺时,四肢、腹部的穴位宜采用:

针刺时,体弱形瘦者宜:

浅刺

深刺

针刺时,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

针刺时,实证、久病者宜:

针刺时,得气的感觉不包括下列哪种:

采用毫针进行针刺时,一般留针时间为:

10~20分钟

20~25分钟

25~30分钟

针刺时,发生晕针的原因不包括:

初诊病人精神高度紧张

病人体质过于虚弱

病人处于饥饿状态下

操作者手法过重

留针时间过长

针刺时,发生弯针的原因不包括:

留针过程中病人移动体位

留针过程中意外碰撞

针刺局部肌肉痉挛、收缩

操作者进针时用力过快过猛

选穴不准,针下碰到坚硬组织

关于针刺时注意事项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针刺时尽量采取卧位

针刺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反应

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时不宜针刺

局部皮肤有瘢痕、感染时,针刺应慎重

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留置一定的时间,给局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称为:

皮肤针法

皮内针法

梅花针法

七星针法

水针法

皮内针法一般留针为:

24小时

1~2天

3~5天

下列关于穴位注射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选穴要准确,进针深浅要适宜

孕妇尽量不使用水针

副作用大、刺激性强的药物注射时推药宜缓慢

选穴宜少而精,一穴不宜连续使用

一病人呕吐、腹痛、泄泻,可选用:

隔蒜灸

隔姜灸

隔附子饼灸

瘢痕灸

化脓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