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加工厂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2085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制品加工厂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乳制品加工厂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乳制品加工厂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乳制品加工厂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乳制品加工厂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乳制品加工厂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x

《乳制品加工厂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制品加工厂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乳制品加工厂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Word文档格式.docx

乳制品加工厂经理将监督SSOP实施,其责任包括生产和清洁区的可视检查及微生物实验室检查,经理的其他责任的记录;

董事长也参与SSOP日常操作,他的任务包括检查和指导经理进行原料采购、日常生产和实施SSOP。

以下是参与乳制品生产加工人员的名单。

乳制品加工厂的工作人员要阅读SSOP文件,按照SSOP知指导进行操作,阅读和理解了SSOP文件后,需要在其名字旁签名。

董事长————签名————

经理—————签名————

操作者————签名————

二.生产用水(冰)的安全操作程序

1.控制和监测措施

(1)整个工厂的水源必须是符合城市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或深井水,目前公司所有的生产用水由xx县自来水厂供应商。

县卫生防疫站按国家饮用水标准,至少每年两次对厂区的水质进行全项目指标的检测,质量监督员及时索取检测报告。

检测时间定为每年的二月和八月。

监测频率:

每年两次。

(2)自建贮水池密封、安全,保证水源不受污染。

对自建贮水池每年夏天开工前清洗或每年不少于两次清洗、消毒。

清洗程序为:

清除杂物→水冲洗→200mg∕L次氯酸钠溶液喷洒→水冲洗。

(3)本厂质控部门根据工程部提供的供水网络图,各出口水龙头统一编号,

~0.03用比色法每天对不同的自来水龙头取样进行余氯检测,余氯需保持在.

0.05mg∕L。

每周进行一次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检测。

每天一次∕每周一次。

(4)加工厂的水系统应该由被认可的承包商设计、安装和改装,不同用途的水管用标示加以区分,备有完备的供水网络图和污水排放管道分布图,已表明管道系统的安装正确性,并且对加工车间水龙头进行编号。

水管系统进行安装或改装时。

2.纠正措施

(1)城市供水系统、自备水系统发生故障、自建贮水池损坏或受污染时,企业应停止生产,判断何时发生故障或损害,将本段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进行安全评估,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只有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时,才可重新生产。

(2)水质检验结果不合格,质控部门应立即制定消毒处理方案,并进行连续监控,如有必要,应对输水管道系统采取纠正措施,只有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时,才可重新生产。

3.记录

(1)每年两次由当地卫生部门进行水质检验(全项目指标)的报告,一年两份;

(2)自建贮水池检查报告和定期的卫生记录;

(3)每周一次对生产用水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记录;

(4)每日对生产用水的余氯检验记录;

(5)工厂供水网络图(不同供水系统或不同用途供水系统用不同颜色表示)和管道检查记录。

三.乳制品接触面的清洁消毒操作程序

与乳制品接触的表面可以是设备、工器具、操作人员的手套、鞋靴和工作服。

车间内所有生产设备、管道及工器具均应采用不锈钢材料或食品级聚乙烯材料制造,完好无损且表面光滑无死角,车间地面、墙壁、果池内表面应平滑。

针对各接触表面制定清洁消毒程序如下。

1.一般设备、工器具生产后清洁消毒程序

(1)每班结束后,从操作区和设备上清理所有的碎片和杂物。

(2)遵守规定的切断电源次序切断设备电源,必要时保护设备与点连接处敏感部分,使之与水隔离。

(3)根据设备说明书拆卸可清洗零件。

(4)用50~55℃的热水冲洗设备,去除残留固体,不能直接冲洗发动机、接线口和电线。

(5)利用轻便式或集成式清洗系统和强酸性清洗剂清洗设备。

轻便式清洗系统较适合用于小型企业,集成式清洗系统适用于大型企业。

对重污垢区域,如果利用轻便式或集成式高压清洗设备,清洗剂的效率将得到提高。

如果清洗非不锈钢金属表面,应该用强碱性清洗剂代替强酸性清洗剂。

取出泡沫清洗后残留的污垢沉积物可能需要进行手工刷洗。

清洗剂必须与所有框架结构、操作台下面的区域以及其他难以触及的表面发生直接接触。

清洗剂的浸泡时间应该控制在10~20min。

洗涤溶液的温度控制在50~60℃,洗涤溶液的配制应参照洗涤剂使用说明书。

℃的热水冲掉洗涤溶液和尘土。

60~50用内,20min使用清洗剂后的)6(.

(7)检查清洗的有效程度,如有必要重新清洗。

(8)利用轻便式或集成式清洗设备和含氯消毒剂清洗设备,将浓度为1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淋于待清洗设备上,停留3min。

(9)用清水冲洗,并请卫生监督员检查,每周对重要设备的表面进行一次微生物检验。

(10)有必要时,利用白色食用油保护设备表面,以避免其腐蚀或生锈。

由于油保护膜上易沉积微生物,因此不能用的太多。

每班开工前。

2.原料乳盛放容器的清洗消毒程序

(1)用高压喷水枪冲洗容器内外,以除去容器内外的杂物。

(2)操作者准备20kg的含有洗涤剂溶液,用适用于与食品接触表面的刷子,彻底刷洗内表面和外表面。

(3)用高压喷水枪,冲洗内外表面去除洗涤剂。

(4)用肉眼检查容器内外表面,确保所有污物都被除去,从容器上滴下的水应该是干净的水。

(5)用次氯酸钠配制5kg消毒剂,用石蕊试纸检查,游离氯含量必须达到100~200mg/L,并装入有泵的喷洒壶中。

用手动喷洒壶喷洒容器所有表面使消毒水从容器上滴下。

用温水冲掉消毒剂,在空气中使其自然干燥。

(6)填写检查记录,并请卫生监督员检查。

3.乳制品加工设备清洁消毒程序

(1)用温水(50~55℃)冲洗设备

(2)每个操作人员准备一白色塑料大桶大约重5kg、含有洗涤剂和温度为50~60℃的清洗溶液。

(3)用食品接触表面的专用清洗刷和清洗溶液洗刷设备,并注意用刷子将设备底部清洗干净。

(4)用热水或温水冲洗设备,去除洗涤剂。

用肉眼检查,保证所有颗粒、有机物去除。

(5)在10kg水中放入适量次氯酸钠,使游离氯含量达到100~200mg/L,装入手持喷洒壶中。

(6)喷洒消毒剂在设备的表面,并停留3min。

(7)用可饮用水冲洗净设备表面的消毒剂。

(8)填写检查记录,请卫生检查员检查。

4.包装产品贮存区域的清洁消毒程序

(1)只要条件许可,采用机械清扫机或擦洗机进行清扫擦洗。

(2)采用轻便式或集成式清洗系统以及50℃热水可有效清洗污垢区域,具体清洗方法与一般设备的清洗方法相同。

(3)适时拿开、清洗和更换排水沟盖。

(4)更换水管或其他设备。

(5)填写检查记录,并请卫生监督员检查。

监测频率:

每周一次/每天一次

5.地面和墙壁的清洗消毒程序

)用清洁水冲洗地面和墙壁。

1(

(2)用含氯400mg/L的漂白粉溶液擦洗地面和墙壁。

(3)用85℃热水清洗干净,并用海绵拖布擦干。

(4)填写检查记录,并请卫生检查员检查。

每班开工之前/每4小时一次。

6.工作服和其他要求

(1)员工应穿戴干净工作服和工作鞋帽。

(2)企业管理人员在加工区也应该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

(3)卫生监督员应监督员工手套的使用和工作服的清洁度。

7.纠正措施

(1)彻底清洗与乳制品接触的设备和管道表面。

(2)重新调整清洗消毒液浓度、温度和时间,对不干净的乳制品接触面进行清洗消毒。

(3)对可能成为乳制品潜在污染源的手套、工作服应进行清洗消毒和更换。

8.记录

(1)定期卫生检查记录。

(2)每日卫生检查记录。

(3)各种设备和工器具的清洗消毒检查记录。

四.防止交叉污染的操作程序

1.生产车间的防交叉污染操作程序

(1)加工作业区分为清洁作业区和准清洁区和一般作业区。

(2)不同清洁作业区工作人员,所有工器具不能交叉使用。

加工工艺流程的设计不能造成交叉污染。

(3)废水应直接流入下水道,不能造成地面积水,防止溢溅污染食品和食品接触面。

(4)直接用于洗涤,冷却等生产的水管,使用完毕后不能拖于地面上,应离地放置,以防止污染。

(5)车间内不得堆放与生产加工无关的物品,不得同时同地加工不同类别的产品。

(6)车间内所有使用的水槽必须由明显标记;

落地产品应用专用桶加盖放置并标记清楚;

盛放下脚料的容器采用不漏水防腐蚀的材料制作;

落地产品、下-6-6NaClO消毒并清洗,10×

20010上述记~300×

脚料应及时清理,清理完毕后用录于《清洗消毒执行记录》。

(7)设备布局合理并保持清洁完好,粗加工间,精加工间与包装间相互间隔;

加工人员相对固定不得串岗,物流流向;

粗加工间→精加工间→包装间;

在各个不同的车间及不同的场所,原料入口、下脚料出口处没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接触过部卫生物品的手、手套、设备、工器具等在接触产品前要清洗、消毒。

固定装置、输送管道的水滴或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能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或包装材料。

(8)各生产加工环节,质检员要作好卫生之间监控,并记录于《加工车间卫生监测记录》。

2.所有工作人员防交叉污染的操作程序

(1)每天开始工作前要穿干净的工作服,工作服在工作期间尽可能保持清洁。

(2)在加工区域使用的胶鞋、防水鞋必须保持清洁。

工作人员在进入加工车间前,应在盛有200mg/L次氯酸钠消毒液的消毒池中对其工作鞋进行消毒。

(3)在加工区禁止吃、喝、抽烟、装扮,要划出特别区域作为午饭区域。

(4)在加工车间内禁止戴首饰和手表。

(5)各工序工作人员不得串岗。

(6)患有脓肿、开放性化脓、割伤、烧伤及皮肤病和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患者,不允许从事原料处理、包装材料处理和乳制品加工工作。

(7)卫生监督员应及时认真地监督每位工作人员的操作。

3.纠正措施

(1)卫生监督员应对可能造成污染的情况加以纠正,并要评估乳制品的质量。

(2)新上岗的卫生监督人员及员工应接受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和操作指导。

(3)工作人员在工作衣帽穿戴、首饰佩戴、手套使用、手的清洗、个人物品带入车间、工作鞋的消毒方面存在问题时,应对其清洗消毒容器。

(4)请维修人员对排水问题加以解决。

4.记录

(1)原料验收记录

(2)每日卫生记录

(3)定期的卫生控制记录

(4)日常清洁消毒操作检查记录

(5)员工培训记录

五.手的清洗、消毒及卫生间设施的维护

1.良好的进车间洗手、消毒程序:

工作人员换鞋→穿戴工作服→皂液洗手→清洗→消毒→干手→进车间。

2.良好的入厕习惯程序:

工作人员换鞋→入厕→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