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素材24《月迹》知识点 教学设计院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1483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素材24《月迹》知识点 教学设计院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素材24《月迹》知识点 教学设计院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素材24《月迹》知识点 教学设计院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素材24《月迹》知识点 教学设计院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素材24《月迹》知识点 教学设计院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素材24《月迹》知识点 教学设计院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素材24《月迹》知识点 教学设计院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素材24《月迹》知识点 教学设计院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素材24《月迹》知识点 教学设计院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袅袅:

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羡慕:

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嫉妒: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

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掬:

两手捧(东西)。

反义词:

盈——亏 

争执——和解

粗糙——光滑 

灿烂——暗淡

近义词:

满足——满意 

踪迹——痕迹

嫉妒——妒忌 

争执——争吵

兴趣——兴致 

无边无际——一望无垠

词语积累:

(粗粗)的桂树 

(累累)的骨朵儿

(细细)的河水 

(无边无际)的天空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记叙一场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月的神秘与美好,赞扬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同时告诉人们:

对光明、美好的事物,只要执着努力地追求,人人都能拥有。

课内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

本文写了中秋夜里,“我”和弟弟妹妹寻找月亮的故事。

2、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月亮的足迹出现在:

竹窗帘儿里、穿衣镜上、院子里、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河水里、弟弟妹妹的眼睛里、“我”的眼睛里。

3、文中的“月亮”有什么象征意义?

文中的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

作者含蓄地告诉人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袅、嫦”等7个生字,掌握“累”这个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

3.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4.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

1.给文章划分段落。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月迹”  

1.播放歌曲《童年》(多媒体播放),鼓励同学跟唱。

  

2.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唱出了我们内心的欢悦;

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我们人生的斑斓!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乐园,她记载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闪烁着童心孕育的梦幻之光。

这节课,就让我们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当代著名文学家贾平凹的童年乐园,和他一起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去触摸他那颗纯洁的童心,去追寻月亮的足迹,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二、走近文本,感知“月迹”  

1.?

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仔细听,完成三个任务:

⑴文中的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的踪迹?

请勾画出来。

⑵地方不同,月亮的特点不同,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有什么变化?

⑶请在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标上“?

”。

2.师生交流。

明确:

⑴孩子们在“镜中——院中——杯中——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河中——眼瞳中”寻到了月亮。

边交流,教师边随机引导学生勾画课本每页右侧的赏析文字,明确写作思路:

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中见月——河滩议月;

或概括为:

盼月——看月——寻月——议月。

(只要扣住了内容,其他的概括方式亦可。

)  

⑵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梳理出在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期待——失望——羡慕——小心——惊喜——甜蜜。

(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自圆其说即可。

三、与文对话,品味“月迹”  

1.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你最喜欢的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

为使成果交流时不走乱步子,教师可提示学生按一定的思路赏析,如可以注重于品“月迹”,遵循“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中见月—河滩议月”的次序,找一找能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并赏析;

或者注重于品孩子们因月亮而变化的“心迹”,寻找孩子们“期待—失望—羡慕—小心—惊喜—甜蜜”等心情变化的过程,找一找能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并赏析。

2.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展开探究,①找——和问题相关的语句;

②分——联系上下文及生活体验,分析、综合;

③结——归纳认识,得出结论;

④问——提出疑难。

合作学习:

各小组内部交流成果,知识共享,合作探究。

主要完成以下工作,①紧紧围绕要求讨论交流;

②认真听取每个同伴的探究成果;

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同伴的探究成果作修正或补充;

④共同帮助学有所难的同伴;

⑤提出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向其他小组或老师咨询。

教师仔细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同时,教师既对探索过程进行及时调控,还适时点拨,推波助澜,不断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使探究过程更加热烈、丰富、深入。

3.交流成果。

估计学生会谈到以下几处。

①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我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明明知道我们在盼着它,却偏偏不让我们看见似的,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

又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十分优雅。

“爬”表明月亮一点点升起,越过一个个横格,就像是长了腿会爬一样,作者用一个“爬”字,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月亮是十分有趣的,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

②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满满”写月亮的圆;

“玉玉的,银银的”写月光亮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烂,两个名词作形容词,也是一种比喻;

“粗粗”写桂树的壮;

“疏疏的”写枝叶不是很繁茂,银银的月光从枝叶缝隙里穿出,影影绰绰,幽静柔美;

“累累”形象地写出了花朵的多。

使用叠词,写出了月光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也符合儿童语言的特色。

③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袅袅”,形容花香,将无形赋予有形,仿佛都能看到花香在空气中弥漫、缭绕的踪迹了;

“淡淡的”写出香气似有似无;

“痒痒的”是从触觉的角度写。

独特的联想和奇妙的通感,巧妙地将视觉形象变成了嗅觉、触觉意象,遥不可及的月形月影变成了可闻可触的,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④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酥酥地”,既有形状上的“碎”,又有触觉上的“软”,一个酒杯中荡漾着的月影被写得似乎可以触摸到,也可以感觉得到;

“使人可怜儿的样子”是儿童心理感受,写出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⑤月亮是个好。

—“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直接把月亮和“好”联系起来,用童真的语言表明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⑥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

“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教师要边引导学生品味,边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师生对话,探究“月迹”  

1.自由朗读课文。

用“?

”标出疑问处。

估计会提到以下问题:

⑴开头第一句话与主题无关,能否去掉  

⑵“月亮是这么多的”这是为什么?

  

⑶为什么说“月亮是每个人的”  

⑷文章说“我们都满足了”,满足了什么  

⑸为什么说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

2.教师相机整合为下边几个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

⑴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⑵为什么说“月亮是每个人的”  

⑶“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这句话怎么理解?

3.速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4.交流成果。

⑴“不觉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满足”—寻找月亮,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

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

⑵这里的月亮不单单只代表月亮,而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所以,孩子们“寻月”,实际上是追寻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

“月亮是每个人的”实际上在告诉我们只要不停地追求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追寻到美好的事物,都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

⑶很有诗意的回答,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长天为纸月为印,表明天空是我们的作品,天空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

贴切新奇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

板书设计:

板书

内容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月迹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

月的过程。

(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月亮无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处不在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用横线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niǎojí

dāo

袅嫉妒刃

xiāojì

n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

2.没有边际。

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3.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忌恨的心理。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

(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

(缩句)

参考答案:

一、niǎojí

二1.面面相觑2.无边无际3.嫉妒

三、1.星星还在天上眨着眼呢。

2.净沙闪着银光。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

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篇自读课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贾平凹描写了幼年时候,中秋节时从盼月到寻月再到议月的过程。

文章的重点在“寻月”中,作者用儿童视角介绍了中秋时分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等,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告诉人们,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的道理。

【作者介绍】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