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新教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1382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新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新教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新教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新教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新教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新教材Word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新教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新教材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教案新教材Word下载.docx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优点

缺点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起团结,你们能想到哪些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呢?

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填空: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后分别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提问: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二、检查上节课自学情况,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上节课表格的理解。

2.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例如,学习描写大拇指的第2自然段,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

具体表现为: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使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能吃苦的。

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读书、进门时的大拇指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表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4.读第1、6自然段,思考:

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就是力量。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语言特点。

(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

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

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

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其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的优裕环境中,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突出了无名指和小指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地位。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三、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根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3.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四、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手指

姿态不同 性格各异

团结一致 握成强有力的拳

(团结就是力量)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语言幽默风趣。

可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读出作者的幽默感。

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获得启示的习惯。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课外阅读。

超级思维

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在学校附近买了一间(简陋 

豪华)的房子,住下的前几个星期还很(嘈杂 

安静),不久有三个年轻开始在附(fǔ  fù

)近踢垃圾桶闹着玩。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 

嗓)音,出去跟年轻人谈(叛 

判)。

“你们玩得真开心。

我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

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垃圾桶,我给你们每人一块钱。

三个年轻人很高兴,更加使劲地表演“足下功夫”。

过了三天,老人(高兴 

忧愁)地说:

“通货膨胀(减少 

增加)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了。

年轻人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

每天下午,他们(陆续 

继续 

连续)去垃圾桶旁边使劲踢。

一个星期后,老人又对他们说:

“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对不起,每人只能给两毛了。

“两毛钱?

”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我们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 

贵重)的时间在这里撒(sā 

sǎ)野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1)根据意思写词语。

数量少。

________ 

国家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2)文章几次提到三个年轻人踢垃圾桶,说法却不尽相同,请你从文中找出来。

(3)文章几次提到三个年轻人神情的变化,找出来。

(4)“超级思维”是谁的?

为什么说这是“超级思维”?

(5)选出括号里正确的拼音、字或词。

豪华)________ 

的房子,住下的前几个星期还很(嘈杂 

安静)________ 

,不久有三个年轻开始在附(fǔ  fù

)________ 

近踢垃圾桶闹着玩。

嗓)________ 

音,出去跟年轻人谈(叛 

判)________ 

忧愁)________ 

地说:

增加)________ 

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了。

连续)________ 

去垃圾桶旁边使劲踢。

”两毛钱?

贵重)________ 

的时间在这里撒(sā 

sǎ) 

野呢,不干了!

【答案】

(1)区区

通货膨胀 

(2)①踢垃圾桶闹着玩。

②更加使劲地表演“足下功夫”。

③他们继续去垃圾桶旁边使劲踢。

④在这里撒野。

(3)很高兴、不大开心、脸色发青。

(4)退休的老人。

因为老人明明受不了嗓音,跟年轻人谈判,却告诉他们每天都来踢垃圾桶,每人一块钱,过了三天,以通货膨胀减少了自己的收入为由,只给他们每人五毛钱。

一星期后,他又以没收到养老金支票为由,只给他们每人两毛钱。

三个年轻人失去了踢垃圾桶的兴趣;

老人过上了安静的日子,所以说老人的思维是超级的。

(5)简陋

安静

忧愁

减少

继续

宝贵

【解析】【分析】第一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意思,不难写出。

文章几次提到三个年轻人踢垃圾桶,说法却不尽相同,分别是①踢垃圾桶闹着玩。

②更加使劲地表演“足下功夫”。

④在这里撒野。

文章提到三个年轻人神情的变化,分别是很高兴、不大开心、脸色发青。

根据全文,超级思维是“退休的老人“。

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5小题是考查学生对生字词的字形以及拼音等的掌握。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3.课外阅读。

感 

去年冬天,沈阳某商厦突发大火,三层楼都被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围住了,大火逐渐向上蔓延,即将吞噬着商厦三楼趴在窗口呼救人的性命,有的人不顾危险选择跳楼逃生,有的渐渐被浓烟熏倒了,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头戴坦克帽的叔叔不顾消防队员的劝阻,身穿厚厚的皮袄硬是闯进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火海中。

据一位被救者回忆,当她感觉自己离鬼门关不远时,忽然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坦克帽”来。

“坦克帽”背起她,探索着向外走去。

在“坦克帽”的背上,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她知道,自己有救了!

当她被消防员接过时,心想:

我一定要报答我的救命人。

可是,等她转过身准备问问“坦克帽”姓什么,住在哪儿时,却看见“坦克帽”又冲进火海中,只留下那永远印在她心里的背景。

就这样,“坦克帽”一次又一次地深入火海,先后从鬼门关抢回11条性命。

当“2005——中国骄傲”节目主持人将“坦克帽”叔叔请上台时,我才发现他是那么瘦弱、矮小,可是他留给我的形象却是无比崇高、伟大。

虽然电视画面上我们只看到了冲天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还有一个头戴坦头帽的瘦弱背影,但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不顾个人安危,从大火中连续救出了11个人;

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托起了这11个人希望的明天;

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在救过人后,选择了默默离开,默默地忍受着救人时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而引起的肺部后遗症。

他接过主持人的话筒,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那番朴实的话语,却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我冲进去救人时,并没有多想,我知道,危险的确存在,可我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

是啊,中国需要感动,但更需要有“坦克帽”这样奋不顾身、全身为人民的好叔叔,他们,正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吞噬:

豪言壮语:

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________的浓烟 

________地承受

________的烈火 

________地蔓延

________的皮袄 

________地摸索

(3)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4)“坦克帽”叔叔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冲入火海?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答案】

(1)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