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1115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Word文件下载.docx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Word文件下载.docx

“9枚硬币,有一枚重量和其他的不一样,你用两只手,至少几次可以找出这枚硬币?

”曾子墨毫不犹豫地回答:

“三次。

”“还是9枚硬币,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两次就可以找出这枚特殊的硬币,这个条件应该怎样改变?

”“告诉我这枚特殊的硬币比其它的硬币重还是轻。

就这样,曾子墨以她出色的表现,征服了所有分析员。

最终在她的评定书上写的是:

不惜代价,一定要雇佣!

数学素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生疏,其实它时时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

商场打折信息、家庭投资理财问题等。

那什么是数学素养?

对于数学素养的解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

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话说:

“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肤浅认识:

一、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

二、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三、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首先看第一个方面:

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数学意识的培养。

什么是“数学意识”呢?

举一个例子,假如学生会计算“48÷

4”,说明学生具有除法的知识与技能。

学生会解“有48个苹果,平均每人分4个苹果,可以分给多少人?

”,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都不能说明学生具有数学意识。

而在体育课上,48位学生在跳长绳,教师共准备了4根长绳,由此学生能想到“48÷

4”这个算式,这就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了。

(一) 

 

理解数的意义与数的联系,培养数感。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有一块展板:

“1983年初在东北地区进行的航行调查表明,在7000平方米的山林中仅发现两只老虎,因此东北虎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对外经贸大学的小杨认为:

一个标准的操场都比7000平方米大。

如果在7000平方米的范围里就有两只老虎,那么老虎的数量应该很多,怎么还会因此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呢?

那为什么那么多的参观者对此说明都熟视无睹,而小杨却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呢?

一方面我认为小杨善于观察、思考,另一方面说明小杨有很好的数感。

“数感”,就是对数的本质的理解和感觉。

数的本质是“多与少”或者“大与小”,从而过渡到数的顺序。

有关“数感”问题我们可以追溯到动物的感知,比如说—条狗,它可能敢与一匹狼争斗,但如果有两匹狼它就会害怕,如果面对一群狼它就会逃跑。

这说明动物也知道“多与少”。

在《数:

科学的语言》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一只乌鸦在一家庄园的望楼顶上建了个鸟巢,庄园主对此很生气,决心杀死这只乌鸦。

可是,每当庄园主走进望楼,乌鸦就离巢而去,直到庄园主走出望楼才回巢。

庄园主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个朋友,两人一起进去,然后走出一人,希望留下一个人去杀乌鸦,但是乌鸦并没有上当回巢。

后来又三人进去两人出来,四人进去三人出来,依然如故。

直到五人进去四人出来,乌鸦才分辨不清,回巢了。

这说明乌鸦关于数的悟性至少可以分辨到4或5。

如果人不会数数的话,能辨别到几呢?

实验表明,人也只能辨别到4或5。

由此可以推断,在数学方面,发明了计数之后,人类才与动物产生了本质的差异。

有了“多少”这一概念,人类才能理解“有序”、“后继数”等概念。

从l开始,借助“后继数”,便形成了自然数系;

通过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形成了有理数系;

通过有理数的代数运算,最终形成了实数系。

所以,“多少”的概念,以及由其自然产生而不是通过运算产生的自然数,才是数学最本质的概念,也是小学数学的根基。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低学段教学的重点。

其实学生入学前就已经知道了不少数,但那只是他们凭生活经验认识的数,对数他们只是有一种非常“肤浅”的表层认识,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成人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数,在孩子的脑子中逐渐丰富起来,富有“数的内涵”。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和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

理解同一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

一上课我通过猜数游戏引出“11”这个数,然后要求学生把11根小棒摆在桌面上,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

当学生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两部分后,接着让他们把10根捆在一起。

这时告诉大家,和同学们一样,数也有自己的位置,并出示数位筒,认识个位和十位。

1根小棒表示1个一应放在个位筒里,1捆小棒表示1个十应放在十位筒里。

另外,学生通过1个十和10个一的相互转化过程,体会“数位”“计数单位”概念的实际意义,建立“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

同时,“数位筒”的教学又在不知不觉中对后面“份”的概念的教学起到了非常微妙的作用,从份的概念来分析,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把10根小棒看成1份。

学完后我问学生当你看到20你想到了什么?

刘钰杰说:

“我穿20号的鞋子。

”刘翔宇说;

“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

”杜雨萌说:

“我有20支新铅笔。

”丁中岚说:

“20比11大多了。

”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说的自由,大概就没机会知道孩子心中的数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了。

(二)经历符号化过程,培养符号意识。

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

“什么是数学?

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学生在生活中能接触到很多像停车标志、奥运五环标志等用符号表示的情境,所以有一定的符号经验。

上学期学习“统计我们的鞋码”时,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符号经验,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有的学生写数,有的画“√”,还有的用“○、△”等图形表示。

记得王老师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教室里的座位这一具体场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

通过交流,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来表示位置的需求。

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逐步抽象成圆圈图、网络图这种平面图,并让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

这样学生就经历了“具体事物——个性化地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化表示”的学习过程,体会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以及数学符号的简洁与实用,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当然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和使用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结合数的认识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数字诞生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数字符号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实践操作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我们就生活在宇宙这个大空间里,如,你想邀请别人去你家做客,就要说清楚你家的方位及去你家的行走路线。

还有,我们的楼房,就要经历先有设计师把头脑中的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再由建筑师负责把它转化为实物的过程。

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

上学期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利用学生已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生活经验,先确定东方,再来认识其他三个方向。

这样就把教学视野拓展到了生活空间,利用生活原型来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空间观念的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现实情境、而且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

在教学“体积和容积”时,有位教师就利用从粉笔盒抽出粉笔和放回粉笔的动态过程,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

还有在学习“搭一搭”时,老师先出示两幅从物体前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平面图:

前面:

右面:

然后让学生通过想一想、搭一搭、说一说等活动,知道有多种可能的情况,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形状。

这时老师又出示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

上面:

最后,大家通过想一想、搭一搭确定了物体的形状。

在这里,教学过程把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实现了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之间的转化,有效促进了活动的内化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四)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培养统计观念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数据打交道,如:

“今日沪综指开于2845.33点,跌幅1.07%,成交额679.80亿元。

”“我国1.91亿亩作物受旱,422万人饮水困难”,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是我们每位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

统计就是一个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完整过程。

小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统计观念”

统计观念的培养仅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必须让学生去亲身体验。

如,上学期学校举办“阳光女孩节”,我班就开展了一次“应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的调查。

学生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通过交流,作出决策的统计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以及统计的作用。

现代公共媒体已经大量使用统计图来表示信息,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重要的数学素养。

因此,进行统计教学时,应将学习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读懂统计图表、会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推理上,而不是放在制作统计图表上。

如,一位同学调查了自己班上的5位男同学,其中有4位同学喜欢打篮球,便得出结论他班80%的同学喜欢打篮球。

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对数据来源、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使学生对统计数据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五)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有一次,我的好朋友不好意思的问我:

在超市买东西时,你好不好看同一产品不同的包装的价格,然后比较一下哪个便宜再买?

其实,我们学知识为了什么?

不就是用吗?

学了不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学它干什么。

比如,同样是光明纯鲜牛奶:

大包装1000ml,8元/桶;

小包装220ml,2元/盒。

通过计算1000÷

8=1250(ml/元) 

220÷

2=110(ml/元)可以知道,同样1元钱,可以多喝15ml牛奶,如果家庭人口比较多,当然选择大包装合算。

什么是数学应用意识呢?

数学应用意识是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心理倾向,主动尝试用数学知识、方法、策略、思想去思考和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

看来我这位朋友就有很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这些数学问题,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以及数学的应用价值,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仅靠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安排一些有意思的实践活动,把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外。

在认识“厘米和米”时,一位教师就安排了四次课外实践活动:

(一)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用脚量一量你的小房间的长。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同一物体用不同的长度单位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其次让学生在学习长度单位前,对长度单位先有一个广义的了解,并在与爸爸妈妈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请你和同桌一起用一拃来量一量课桌的长。

通过本活动,学生再一次体验到同一物体用不同的长度单位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就自己的一拃在量的过程中长短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