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国家气候中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0769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国家气候中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国家气候中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国家气候中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国家气候中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国家气候中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国家气候中心Word下载.docx

《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国家气候中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国家气候中心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国家气候中心Word下载.docx

图22006年10月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图(%)

图12006年10月全国降水量分布图(毫米)

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其中东北西北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华南大部、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大部、南疆西部、西藏西南部等地偏少3~8成,华北南部、黄淮大部及福建东部和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

东北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及青海西部、新疆北部和东部等地偏多3~5成,其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青海西北部等地偏多5成至3倍(图2)。

10月上旬,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

山东省月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少(表1)。

2.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偏高

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除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略偏低外,全国大部地区普遍偏高2℃以上,其中内蒙古中部等地偏高达4~6℃(图3)。

全国及京、津、冀、晋、内蒙古、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黔、陕、甘、宁、新等24个省(市、区)月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辽、川为次高(表1)。

不少省(市、区)的上、中、下旬的旬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或次高值。

全国及晋、鲁、苏、沪、浙、皖、粤、桂、琼、陕、甘、宁12个省(市、区)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也突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10月上旬前期,山东青岛、河北承德、北京和天津等地的日最高气温达29~31℃,超过了当地1951年以来10月上旬日最高气温的极值。

表12006年10月全国各省(市、区)旬、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极值情况表

降水量

最大值

次大值

最小值

次小值

10月上旬

10月中旬

10月下旬

10月

平均气温

最高值

次高值

最低值

次低值

京、内蒙古、辽、吉、黑

全国及津、沪、苏

全国及津、冀、晋、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陕、甘、宁、新

琼、川、渝、黔

闽、粤、桂、琼

沪、浙、渝、黔、甘

全国及京、津、冀、晋、内蒙古、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黔、陕、甘、宁、新

辽、川

注:

全国平均气温及降水量采用省(市、区)面积加权平均方法计算。

3.全国大部地区月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

月日照时数,东北大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及内蒙古、西藏等地普遍在200~300小时,内蒙古西部和西藏西部的局部地区超过300小时;

四川盆地大部及贵州、广西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南部、重庆等地有50~100小时,其中贵州中北部、重庆南部等地不足50小时;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有100~200小时。

与常年同期相比,除贵州中东部等地偏少50~80小时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月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图4)。

图32006年10月全国气温距平分布图(℃)图42006年10月全国日照时数距平分布图(小时)

二主要气候事件及影响

1.河北、山东、广西等地秋旱严重

10月,东北西北部、华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淮西北部、江南东部、华南东部及广西中东部等地降水量普遍不足2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9成,同时上述地区气温普遍偏高2~4℃,土壤失墒迅速,致使干旱范围不断扩大。

据10月底气候干旱监测显示,华北、黄淮、江淮大部、江南东部、华南及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地均出现了中度以上的干旱,其中河北南部、山东大部、广西南部等地旱情严重(图5)。

山东省平均月降水量仅为3.7毫米,不足常年同期降水量的十分之一,为历史同期次少(仅比最少的1969年多0.9毫米)(图6);

加上同期气温显著偏高,全省干旱露头并迅速发展。

据10月下旬统计,全省有252.0万公顷农田受旱,其中重旱44.0万公顷;

有177万人和108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

广西大部自8月中旬起降水量就持续偏少,8月11日至10月31日全区平均降水量为201.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5成,为历史同期第3少,发生了严重干旱。

据10月上旬统计,全区有869.1万人受灾,129.1万人和84.3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农作物受灾面积为49.8万公顷,其中绝收2.0万公顷;

全区晚稻已有近3成受旱;

农业经济损失达5.8亿元。

另外,10月中下旬,东北东部和南部地区出现较大范围降水,降水量一般有20~100毫米,这些地区前期的旱情得到了有效缓解。

图5全国气候旱涝分布图(2006年10月31日监测)

图61951-2006年山东省10月降水量历年变化图

2.云南、陕西、湖北等省的局部地区发生暴雨洪涝或泥石流、山体滑坡灾害

10月5~13日,云贵高原等地连续出现较强降水天气,其中云南南部部分地区持续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天气,云南中南部地区累计降水量有100~300毫米,局部达300毫米以上(耿马328.0毫米、澜沧310.5毫米)(图7)。

由于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致使云南省红河、思茅、临沧、西双版纳、丽江和楚雄等市(州)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涝或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据统计,云南全省受灾人口59.7万人,因灾死亡39人,伤病52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4.7万公顷,其中绝收1.8万公顷;

损毁房屋2.2万间;

直接经济损失3.9亿元。

图72006年10月5~13日全国降水量分布图(毫米)

6日上午,陕西省渭南市的华县大明镇高楼村,因前期连阴雨导致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图8),滑坡体约6万立方米,造成94间房屋倒塌,12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655万元。

图82006年10月6日陕西渭南市华县发生山体滑坡(摘自新华网)

7日下午,因受雨水浸蚀影响,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发生山体滑塌,造成6人死亡,1人轻伤。

3.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雾天气较多

10月份,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雾较多,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和江淮的部分地区雾日有3~1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3天(图9)。

大雾天气对部分地区的交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能见度降低、污染物持续,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图92006年10月全国雾日距平分布图(天)

4.甘肃、贵州、辽宁等地发生雷击或大风冰雹灾害

据不完全统计,10月份,全国有13个省(市、区)的局部地区遭受大风冰雹、雷暴等强对流天气袭击。

其中:

10日、13日、19日,辽宁省抚顺、营口、大连等地出现雷阵雨或雷暴天气,共有7人遭雷击身亡。

6日,甘肃省玉门市境内遭受大风袭击,平均风力达6~7级,瞬间最大风力达8级,造成1800多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44.4万元。

10日,渤海出现6~7级的偏东大风,阵风达到17米/秒,因风大浪高,天津市汉沽地区有3名渔民翻船死亡。

图102006年10月25日,贵州黔西南州部分

农作物遭受雹灾(贵州省黔西南州气象局提供)

22日,辽宁省大连市出现偏北大风。

海区平均风力7~8级,最大阵风风速达26米/秒(10级);

陆地平均风力6~7级,阵风7~8级。

受大风影响,大连周水子机场66个航班被迫取消;

渤海湾水域全面停航,各码头客运站先后滞留旅客约15000人。

19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遭受冰雹袭击,冰雹直径约30~50毫米,造成2人死亡;

25~26日,六盘水市水城县、盘县和黔西南州普安县先后遭受风雹袭击,造成3.4万人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88万元(图10)。

三气候专题影响评价

1.气候对农业影响

10月份,华北、黄淮、江淮大部、江汉和江南东部、华南大部降水偏少5成以上,气温显著偏高,部分地区干旱维持或发展,农田土壤水分普遍亏缺,不利于冬小麦、油菜等作物适时播种、出苗及生长。

江南中西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持续阴雨、多雾天气,日照不足,不利晚稻灌浆成熟和油菜生长。

特别是四川和云南大部10月上旬多雨寡照,降水量明显偏多,部分地区作物一度遭受暴雨或连阴雨危害,对一季稻成熟收晒及油菜播种出苗等造成不利影响;

中旬以后状况有所好转。

但较多的降水使重庆、贵州等地的旱情得到缓解,有利于适时秋播及作物出苗生长。

东北大部地区上半月晴多雨少,光热充足,对农作物的收获、晾晒和脱粒比较有利,中旬以后出现明显降水,土壤水分充足,利于封冻前土壤蓄墒。

西北地区大部月内以晴暖天气为主,利于作物成熟收晒,下半月,西北地区东南部出现10~50毫米降水,旱情得到缓和,对冬小麦出苗生长有利。

2.气候对植被影响

极轨气象卫星监测显示:

2006年10月,东北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江淮大部、江南东部、华南西部和西北地区东南部等地植被长势较去年同期差;

东北中北部及山西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等地植被长势比去年同期好(图11)。

图112006年10月与2005年10月气象卫星植被长势监测对比

3.气候对水资源影响

10月,华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华南大部、西北东北部等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部分地区旱情较重,导致库塘蓄水不足,江河水位持续偏低。

10月底,河南全省116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为43.6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11.02亿立方米。

湖北省10月底长江水位接近常年冬季枯水位,给沿江涵闸自流灌溉带来影响;

汉江襄樊段水位持续下降并多次刷新历史最低水位记录;

全省库塘蓄水113.95亿立方米,其中有效蓄水仅72.59立方米,比历史同期少11.54亿立方米。

10月中旬,广西全区水库有效蓄水量减少到50.8亿立方米,仅占有效库容的51%。

海南省10月降水资源量为37.4亿立方米,比9月减少33.66亿立方米(47%),较常年同期偏少55.62亿立方米(60%),属枯水月份。

4.气候对人体健康影响

图122006年10月全国人体舒适日数距平分布图(天)

10月,全国大部分地区人体舒适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或接近常年同期,其中,东北东南部、华北西北部、西北大部及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偏多3~7天;

广西南部、广东西部、海南等地偏少5~10天,局地偏少10天以上(图12)。

海南海口和三亚两市月内气温明显偏高,阳光强烈,不利户外工作和活动,两地均为炎热不舒适等级,人体健康易受影响。

国庆长假前期,我国大部地区天气晴朗,气温偏高。

晴热天气使病毒细菌繁殖加快,食物易变质,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湖北武汉各家医院接诊的腹泻患者比平日多了近3成。

10月中下旬,广东局部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出现了长时间的轻雾和灰霾天气(图13)。

灰霾笼罩导致呼吸道感染和心血管疾病高发,广州各大医院呼吸科、心血管科人满为患。

有不少人因胸闷、咳嗽、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到医院就诊,肺部感染性疾病比上季增加了20%左右。

图13灰霾笼罩下的广州城(摘自新华网)

图142006年10月4日,辽宁沈阳街头被浓雾笼罩(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