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茶书法欣赏Word格式.docx
《历代茶书法欣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茶书法欣赏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怀素是以书法而闻名的,特别是狂草,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突出的地位。
《茶录》[北宋]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
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北宋著名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
蔡襄以督造小龙团茶和撰写《茶录》一书而闻名于世。
《茶录》问世后,抄本,拓本很多。
见诸记载的有:
“宋蔡襄书《茶录》帖并序……小楷。
在沪见孙伯渊藏本,后有吴荣光跋,宋拓本,摹勒甚精,拓墨稍淡。
此拓本现或藏上海博物馆”。
(《善本碑帖录》)
“宋蔡襄《茶录》一卷。
素笺乌丝栏本,楷书,今上下篇,前后俱有自序,款识云:
治平元
年三司使给事中臣蔡襄谨记。
引首有李东阳篆书‘君谟茶录’四大字,……后附文征明隶书《龙
茶录考》,有文彭、久震孟二跋”。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也藏有一卷《楷书蔡襄茶录》,规格为高34.5厘米,长128厘米纸本,无款。
其他还有《绢本茶录》。
《绢本茶录》原件已轶。
在明代宋珏《古香斋宝藏蔡帖》的《茶录》刻本,就是按绢本茶录刻的,其中或见其端倪。
《精茶帖》[北宋]蔡襄
《精茶帖》也称《暑热帖》、《致公谨帖》,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帖亦入刻《三希堂法帖》其文曰:
“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
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
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
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
公谨左右……”。
《啜茶帖》[北宋]苏轼
《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22字,纵分4行。
《墨缘汇观》、《三希堂法帖》著录。
其书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所谓“无意于嘉而嘉”于此可见一斑。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宋四家”之一。
《苕溪诗帖》[北宋]米芾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等。
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曾任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又因嗜古物如命,不拘小节,世有“米颠”之称。
《苕溪诗帖》是米芾的一件代表作。
诗中记述了他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每天酒肴不断,一次,米芾身体不适,便以茶代酒,事后作了这首诗,诗曰: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
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道林帖》[北宋]米芾
米芾自书诗帖,诗曰:
“楼阁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
诗中描写的是:
在郁郁葱葱的松林之中,有一座寺院,僧人一见客人到来,便“拥帚”、置茗相迎接。
“拥帚”亦称“拥慧”,扫地之意。
古人迎候尊贵,惟恐尘埃触及客人,常拥帚以示敬意。
“茶细旋探檐”,意为从屋檐上挂着的茶笼中取出细美的茶叶。
“探檐”一词,生动地表现了寺院僧人以茶请客的同时,也记录了宋代茶叶贮存的特定方式。
蔡襄的《茶录》中曾有“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蒻,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
”的论述。
米芾的诗,正可谓是这个论述的注脚。
《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北宋]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元年(1064)举进士。
宋代著名书法家,“宋四家”
之一。
该作是其所书自作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八月书写。
其诗曰:
要及新香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
碎身粉骨方余味,莫压声喧万壑雷。
风炉小鼎不须摧,鱼眼常随蟹眼来。
深注寒泉收第二,亦防枵腹爆干雷。
乳粥琼糜泛满杯,色香味触映根来。
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绳床过疾雷。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初字文清),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是明代杰出的书画家和文学家。
徐渭对茶文化作出的贡献也是杰出的,他不仅写了很多茶诗,还依陆羽之范,撰有《茶经》一卷,《文选楼藏书记》载:
“《茶经》一卷,
《酒史》六卷,明徐渭著,刊本。
是二书考经典故及名人的事。
”可惜的是,徐渭的《茶经》今天已经很难看到了。
与《茶经》同列于茶书目录的尚有《煎茶七类》。
徐渭曾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过该文的内容,此处主要介绍一下徐渭该文该书的有关情况。
徐渭一生坎坷,晚年狂放不羁,孤傲淡泊。
他的艺术创作也反映子这一性格特征。
在他的书画作品中,有关茶的并不多,而行书《煎茶七类》则是艺、文合璧,对茶文化和书法艺术研究均属一份宝贵的资料。
徐渭自称:
“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如此的评价,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是相当自信的。
后来的人也称其“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评价也不可谓不高。
徐渭的书法多作行、草书,除了师法晋唐名家外,主要是汲取了宋代米芾、黄庭坚及元代倪瓒之神韵,由此而表现出自己的艺术性格来,他的传世作品多为56岁以后所作。
行书《煎茶七类》刻帖的原石,现藏浙江上虞文化馆。
此后为《天香楼藏帖》的一部分,共分五帧,每帧31×
76厘米,横式。
前有隶书题额“天香楼藏帖”五字,其下有白文“王望霖印”和朱文“济苍”两印。
书迹最后有王望霖小楷尾跋:
此文长先生真迹。
曾祖益公所藏书法,奇逸超迈,纵横流利,无一点沉浊气,非凡笔也。
望霖敬跋。
《天香楼藏贴》是清喜庆元年至九年(1796
-1804)上虞王望霖撰集,仁和范圣传镌刻,共八卷,前五卷为明代人书作,后三卷为清代人书作,共计刻书130余种。
人评“此帖选择精审,俱以真迹上石,摹勒亦能逼真,是汇帖中之可观者。
《煎茶七类》带有较明显的米芾笔意,笔画挺劲而腴润,布局潇洒而不失严谨,与他的另外一些作品相对照此书多存雅致之气。
徐渭行书《煎茶七类》全文如下
煎茶七类。
一、人品。
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领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每传于高流大隐、云霞泉石之辈、鱼虾麋鹿之俦。
二、品泉。
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
并贵汲多,又贵旋汲,汲多水活,味倍清新,汲久贮陈,味减鲜冽。
三、烹点。
烹用活火,候汤眼鳞鳞起,沫浡鼓泛,投茗器中,初入汤少许,候汤茗相浃却复满注。
顷间,云脚渐开,浮花浮面,味奏全功矣。
盖古茶用碾屑团饼,味则易出,今叶茶是尚,骤则味亏,过熟则味昏底滞。
四、尝茶。
先涤漱,既乃徐啜,甘津潮舌,孤清自萦,设杂以他果,香、味俱夺。
五、茶宜。
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呤,清谭把卷。
六、茶侣。
翰卿墨客,缁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轩冕之徒,超然世味也。
七、茶勋。
除烦雪滞,涤醒破疾,谭渴书倦,此际策勋,不减凌烟。
是七类乃卢仝作也,中伙甚疾,余忙书,稍改定之。
时壬辰秋仲,青藤道士徐渭书于石帆山下朱氏三宜园。
《角茶轩》[清]吴昌硕
“角茶轩”,篆书横披,1905年书,大概是应友人之请所书的。
这三字,是典型的吴氏风格,其笔法、气势源自于石鼓文。
其落款很长,以行草书之,其中对“角茶”的典故、“茶”字的字形作了记述:
“礼堂孝谦藏金石甚富,用宋赵德父夫妇角茶趣事以名山居。
……茶字不见许书,唐人于茶山诗刻石,茶字五见皆作荼。
……”
所谓“角茶趣事”,是指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字德父、德甫)和他的妻子,婉约派词李清照以茶作酬,切磋学问,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依然相濡以沫,精研学术的故事:
余建中辛已始归赵氏……赵、李族寒素贫俭。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故能纸礼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后来,“角茶”典故,便成为了夫妇有相同志趣,相互激励,促进学术进步的佳话。
清 袁于令清 刘墉书札近人集体创作百茶字图图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