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0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届高三历史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0588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专题0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届高三历史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专题0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届高三历史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专题0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届高三历史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专题0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届高三历史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专题0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届高三历史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专题0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届高三历史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历史专题0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届高三历史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专题0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届高三历史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专题0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届高三历史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被列强掌控

B.买办成为左右清廷的新政治力量

C.满清贵族已经无力控制政局

D.大清红十字会官办色彩浓厚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红十字会由“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到“中国红十字会”,再到“大清红十字会”,其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大清红十字会具有浓重的官办色彩,故D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红十字会名称的演变,没有涉及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被列强掌控,故A项错误。

材料中只涉及买办出身的盛宣怀担任红十字会会长,不能推断出买办成为左右清廷的新政治力量,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满清贵族能否掌控政局的消息,而是强调大清红十字会官办色彩浓厚,故C项错误。

3.1943年10月,美、苏、英三国开会讨论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问题,并计划发表共同宣言。

美国国务卿赫尔利当时指出:

“如果在宣言问题上排除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方面都会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

”由此可知,中国

A.在反侵略战争中提高了国际地位

B.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战后国际秩序

C.抗日战争即将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D.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负的关键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答案】A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如果在宣言问题上排除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方面都会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的把握,并结合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加以回答即可。

4.1906年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国家政体发生巨变

B.民族危机日益严峻

C.儒家伦理遭受冲击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解析】材料表明近代中国教育宗旨的变化,1906年仍然强调传统的忠君、尊孔等,1912年辛亥革命后开始注重道德,追求实利及军事教育等近代教育的内容,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A符合题意;

BC与材料无关;

二者均处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D不正确。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教育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时间信息的把握,据材料“1912年”的时间信息可以得出,新的教育宗旨的出现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密切相关,以此作答即可。

5.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

1912年1月

1912年2月

1912年3月

1912年4月

1915年12月

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提出有条件的辞职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蔡锷等率军反对袁世凯称帝

A.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

B.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

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广东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

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

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

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

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

据此可知当时

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虎门销烟后鸦片走私禁绝

C.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

D.腐败统治潜伏着民族危机

【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前期中国官员参与鸦片走私,收取规银贿赂,这些腐败统治加剧了列强侵略,潜伏着民族危机,故D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故A错误;

材料并不能说明鸦片走私禁绝,故B错误;

中国官员参与鸦片走私,也不能说明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故C错误。

故选D。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官员腐败,参与鸦片走私的影响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7.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民主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

这说明中共认识到

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B.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D.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下图是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作品《但闻心语响》。

该漫画反映了

A.革命派对清廷预备立宪失望

B.民众期待建设新社会的心理

C.袁世凯称帝引发社会的不满

D.革命以后社会风气发生改良

【解析】从漫画《但闻心语响》中可以看出,《但闻心语响》以遥远的北京城传出微弱的“逊位”声为整幅漫画的中心,讽刺清政府贪恋皇权,反映了民众对于清帝逊位的渴望以及建设新社会的期待,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武昌起义后的形势,故A项错误;

袁世凯是1915年称帝的,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革,故D项错误。

9.1897年,大连作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

在开港后的两三年中先后超过了天津和汉口,1917年更是越过广州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出口港。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北洋政府实行对外开放

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北方经济地位日益上升

D.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来源】【全国百强校】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1937年底,日本设立“满洲重工业公司”,垄断东北煤炭、钢铁等工业的经营权。

1938年,成立“华北开发公司”和“华中振兴公司”。

日本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

B.扰乱国统区的工业秩序

C.打击抗日根据地经济

D.把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

【来源】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日本侵华期间,为了保持足够的战争资源,适应长期战争需要,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故A项正确;

材料中描述的地区属于解放区,不是国民党统治区域,故B项错误;

材料中提及措施主要是满足战争需要,不是打击根据地经济,故C项错误;

把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不是材料中的目的,故D项错误。

11.蒋介石宣称,如果日本无休止的进攻,中国政府便不能不抵抗,这便给“窥伺于中国国民党之后”的势力以可乘之机。

其结果,日本会被拖垮,国民政府也会因内外交侵而倾覆,双方“同归于尽”。

这种看法

A.表明了国民党抗战的决心

B.延缓了日本侵华的步伐

C.顺应了广大民众的呼声

D.阻碍了全民族团结抗日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2.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评论一:

中国人民抗日史的重要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

评论二:

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组织和参加的革命活动。

A.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标志着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来源】【全国百强校word】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等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答案】C

【解析】由“中国人民抗日史的重要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

”“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组织和参加的革命活动。

”,此为第五四运动的评论。

五四运动发生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之后,排除B;

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选C;

A是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排除;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排除D。

13.下图是1945年9月重庆市民高举中、美、英、苏四国领袖的巨幅肖像游行的场面。

据此可知

A.美国冷战政策影响波及中国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C.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D.国共内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14.“民族”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用于表达宗族和夷夏之辩,然而作为与英文单词nation的对应概念,大规模、高频率出现是在1895年之后,从日文汉字借用而来。

这一变化

A.源于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

B.表明宗法血缘观念的淡化

C.反映出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顺应了当时革命潮流的兴起

【解析】由““民族”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在1895年之后,从日文汉字借用而来”,可见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深重,所以要挽救民族危亡,故选C;

变化源于甲午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深重,排除A;

变化不能说明宗法血缘观念的淡化,排除B;

甲午战后,维新变法是主流思想,排除D。

15.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1933—1934年间发表的声明和公告。

这些声明和公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时间

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声明或公告

1933.1

《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

1933.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

1933.8

《中共中央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告全国民众书》

1933.11

《中共中央为“中日直接交涉”宣言》

1934.1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

1934.4

《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

1934.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出卖华北宣言》

A.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的立场

B.联合国内各阶级力量的努力

C.进行战略转移的军事准备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部署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高三4月综合测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关键信息点材料“1933—1934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声明或公告”。

16.毛泽东在给前线的作战电报中提出:

“为着不使蒋介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