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医院建筑布局与环境卫生学管理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0238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医院建筑布局与环境卫生学管理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9医院建筑布局与环境卫生学管理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9医院建筑布局与环境卫生学管理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9医院建筑布局与环境卫生学管理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医院建筑布局与环境卫生学管理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9医院建筑布局与环境卫生学管理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医院建筑布局与环境卫生学管理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医院建筑布局与环境卫生学管理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医院建筑规划和设计必须符合功能要求,防止医院交叉感染。

医疗机构应进行区域性划分,并进行严格的区域性管理,同时还要避免建材对健康的伤害。

1.医院隔离

(1)建筑布局

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高低,可以将医院分为4区:

1)A区,低危险区(清洁区):

不接触患者的区域。

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

2)B区,中等危险区(半污染区):

非感染患者,非高度易感患者的护理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

3)C区,高危险区(污染区):

有感染患者的区域,如感染疾病科门诊、感染疾病科病房。

4)D区,极高危险区:

高度易感患者的区域(保护性隔离)或监护区域(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室、新生儿病房、创伤病房和血液透析病房、移植病房等)。

(2)隔离要求

1)各区分开,各区所属科室相对集中。

感染性疾病科或隔离临床科室要相对独立,远离普通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

2)消毒供应中心、手术部(室)、内镜中心和口腔科的建筑布局和消毒隔离应符合相关规定。

3)明确服务流程和交通流量。

建造医院或重建医院要求考虑所有的物理运动和内部人流、物流的交通设计,以及可能污染的地方。

我们可以画出人员(入出院患者、探视者、工作人员)、物资供应(消耗物、无菌物品、饮食、衣服等)以及气体、液体、废弃物的流量和流向。

医院服务流程包括:

a.患者进入医院门、急诊,住院接受治疗或出院流程。

b.探视者、工作人员流程。

c.清洁物品供应流程。

d.尸体和医疗废物运出医院流程。

e.医院内各科相互联系的流程等。

4)设计交通流量和流向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a.清洁回路和污染回路分开的原则,人流物流分开原则,短距离、快捷通路原则,防止因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染。

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工作人员通道、污染通道。

手术室和供应室可以通过电梯连通。

b.如果每类物品都经过正确的处理,如灭菌物品和废弃物封闭在安全容器内,外表没有生物污染的危险,电梯可供医院工作人员、患者、探视者使用,可用于灭菌器械和废弃物的运行。

c.感染患者必须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分开。

同样,污染区也不得危及非污染区。

5)医院应配备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方便医务人员洗手。

6)通风系统尽量区域化,放置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7)尽量采用感应自控门。

(3)建筑材料

对于医院的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是内部表面建筑材料,地面材料必须是易于清洁和耐消毒处理的。

不同的危险区域、功能划分和隔离方式,都要考虑对建筑材料的要求。

2.区域隔离

区域隔离是避免医院内住院治疗或手术患者,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或将自身感染传播给其他住院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方法。

也就是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或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

医院内需要设置区域隔离的科室包括手术室、产科、新生儿科及感染性疾病科。

感染性疾病科需要区域隔离。

区域隔离的建筑布局分为“三区”、“两通道”和“一缓冲”。

区域隔离目的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隔离,即把传染源(患者或带菌者、带毒者)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或特殊环境中,使他们与普通患者分开,并对患者所污染的环境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不同病种的交叉感染。

1)三区:

即将病房的整个区域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a.清洁区:

包括医护人员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b.半污染区:

主要有治疗室、护士站、消毒室、内走廊等。

c.污染区:

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出入院处理室。

2)两通道:

即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

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3)缓冲间:

为清洁区与半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专门设立的区域,是一个两侧均有门的通道。

1)严格服务流程和区域管理。

各区界线清楚,有明显标识,区域间有实际隔离屏障,当一侧门关闭以后,方能开启另一扇门,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

2)不同传染患者分室安置,同种疾病患者可同住一室,两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1米。

疑似患者单独安置,隔离病室应设单独通往室外的通道或阳台。

3)保证病室内通风设施良好,通风不好的可安装合适功率的排风扇,加强通风。

4)各区安装合适数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洗手池。

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的区域管理。

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3.病室隔离

病室隔离适用于保护性隔离以及防感染扩散的隔离。

隔离病房(单间)可设置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移植病房等。

在普通病房的尽端,设一个或多个隔离病室。

1)单人隔离室:

主要用于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患者隔离。

2)同室隔离室:

相同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住一室。

3)独立空调设备:

保护性隔离室可采用正压通风,呼吸道隔离室要采用负压通风。

4)随时关门。

二、空气及物体表面

1.空气污染和疾病传播

有些医院感染是经过空气传播的微生物造成的。

感染可能通过飞沫近距离传播,也可能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核远距离传播,尤其水痘、结核等病原体常可以通过远距离的飞沫核传播。

飞沫核可以较长时间保留在空气中,或停留在病房、手术室物体表面。

保洁工作,如清扫时使用干燥的扫把、抹布、抖动被褥等能将含微生物的颗粒气溶胶化;

嗜肺军团菌能在空调冷凝塔的水沫蒸发时或患者沐浴雾化时称为气溶胶,被抵抗力低、有感染可能的患者吸入。

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取决于病房内人的数量、活动量和气体交换频率。

空气标本中常出现的细菌包含来自皮肤的革兰氏阳性菌或来自污染液体的革兰氏阴性菌。

2.通风

适当的通气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有空调的病房要调节通气频率(每小时换气次数),医院的高危险区域(手术室、婴儿室、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的空气应尽可能减少细菌污染。

好的通气设备系统,需要好的设计和保养,以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所有门外空气入口必须尽可能高出地平面。

入口必须远离换气时的气体排出口等。

高危患者的区域或有严重污染的房间内,空气入口和排放口的位置影响空气的流动。

墙上方或天花板的入口和墙下方的出口,使清洁的空气向下朝着污染的地面移动,并通过墙下的排放口排出。

通气设备中的过滤器必须符合此区域患者标准。

在特别易感患者的病房(血液病房、肿瘤病房、移植病房、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或某些将给患者带来创伤(手术,特别是移植术)的临床操作区域空气安装高效过滤器,并定期监测空气质量。

必须对通风设备系统中的过滤器、湿化器和加热器进行常规检查和保养,并将检查和保养情况进行登记。

将通气系统区域化,可以控制空气的流向,避免污染空气向洁净区流动,防止污染的传播。

需要空气尽可能洁净的区域采用正压通气。

污染区用负压通气,适用于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的隔离。

为了保证有效的通气压力,除留有必要的出入口外,所有的门都必须保持关闭。

3.超净空气

为了尽量减少经空气携带的颗粒,空气必须以至少0.25m/s的速率通过高效微粒空气(HEPA)过滤器,并排除规定大小的颗粒。

如果能去除直径0.3um或以上的颗粒,进入房间的空气将是清洁和没有细菌污染的。

静脉输液配制或准备胃肠外高营养溶液时,可以使用类似的设施,以预防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无菌液体。

在重症监护病房,层流装置用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在手术室,一个单向清洁气流系统至少有9m2的规模,气流速率至少是0.25m/s,以保证手术室和器械台在整个手术工程中处于无菌状态。

在高危险手术,如矫形手术、血管手术、神经外科手术中,尤其需要。

4.手术室的空气质量

现代手术室的空气标准是:

当没有人进入时,没有大于0..5um的颗粒(包括细菌)。

影响手术室内空气污染(或经空气传播的细菌数量)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手术类型、实施感染控制的程度、工作人员服装的质量、清洁过程的质量。

传统手术室采用垂直层流的高效过滤,每小时换气20-25次。

高效微粒空气无菌。

手术室相对于周围过道,通常是正压通气,以及尽可能减少外周空气进入手术室。

三、水

医疗用水的物理、化学、细菌学特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饮用水的标准不符合医疗用水。

1.饮用水

水受到排泄物的污染会通过食品准备、清洗、患者的一般护理,甚至通过蒸汽或吸入的气溶胶(含嗜肺军团菌)引起感染。

自来水中存活的微生物常能引起医院感染,如伤口感染,如烧伤或外科伤口,呼吸道感染和其他部位的感染。

医疗卫生机构中自来水使用设备也具有危险性,如五官科使用的冲眼和耳的装置等。

2.洗浴

医院患者的洗浴可以是卫生(患者、婴儿清洁),也可以是保健(烧伤、游泳池康复治疗)的需要。

洗浴时主要感染的病原体是铜绿假单孢菌,可以引起毛囊炎、外耳炎及伤口感染。

对糖尿病患者和免疫力地下患者,毛囊炎和外耳炎会相当严重。

病毒感染还能在公共浴室通过接触污染的表面而传播。

限制感染患者进入公共浴室。

静脉穿刺或置管的皮肤表面,尤其是深静脉穿刺置管的皮肤侵入点,必须用防水敷料进行保护。

3.医疗(药剂)用水

医疗或药剂用水必须是无菌水,或洁净水,不需要灭菌,但必须不含致热源。

用于注射配药的水必须无菌。

血液透析盐的稀释用水和透析盐溶液的微生物数(或细菌数)必须达到国家标准,且需每月监测一次。

四、医疗废物

1)护士常接触的医疗废物有感染性废弃物、病理学废物、锐器、药物性废物、细胞毒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

2)被血液污染的锐器是最具有感染传播危险性。

锐器必须在使用场所用固定盒盖的耐刺盒收集(高密度板或硬塑料做成)。

收集盒应是严密、防漏和防针刺的。

为避免滥用,容器应难于打开或打破。

3)感染性废物被怀疑含有病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当病原菌的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能引起易感宿主的疾病。

感染性废物包括:

a.实验室中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基和储存物。

b.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手术或尸体解剖的废物。

c.隔离病房感染患者的废弃物(如排泄物、感染患者或外科切口的敷料、被血液或其他体液严重体液污染的衣服)。

d.血液透析时接触感染患者的废弃物(如透析设备中的透析管路和过滤器等)。

e.被感染患者或动物污染的其他器械或材料。

4)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

5)细胞毒性废弃物必须收集在结实、防漏、有明显细胞毒性废弃物标记的容器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