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0093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差数列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理解等差数列是一种函数模型。

四、学习者分析

普通高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的学习生活,已经慢慢习惯的高中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逐渐加强。

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从教法、学法两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通过引入实例来启发学生,挺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更加形象、愉快的去学习这堂课。

下面是我教学设计:

1.教法

  ⑴诱导思维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⑵分组讨论法:

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⑶讲练结合法:

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女子举重奖项设置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一)学习环境:

多媒体教室

(二)用到的资源:

1查找有关等差数列的实例

2写出上课要提到的问题

3制作相关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或依据

情境导入

在南北朝时期《张邱建算经》中,有一道题"

今有十等人,每等一人,宫赐金以等次差降之,上三人先入,得金四斤,持出,下四人后入得金三斤,持出,中间三人未到者,亦依等次更给,问各得金几何,及未到三人复应得金几何"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由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答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

0,5,___,___,___,___,„

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理水库的杂鱼。

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c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

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

m):

18,15.5,13,10.5,8,5.5

思考:

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的这两个数列:

0,5,10,15,20,„„①18,15.5,13,10.5,8,5.5②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倾听和观察分析,发表各自的意见。

课堂引入,引向课题

探索与归纳

对于以上几组数列我们称它们为等差数列。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等差数列的特征,尝试着给等差数列下个定义:

等差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那么对于以上两组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5,5,-2.5。

提问: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成等差数列数列,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

的等差中项。

不难发现,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如数列:

1,3,5,7,9,11,13„中5是3和7的等差中项,1和9的等差中项。

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5和13的等差中项。

看来,

从而可得到在一等差数列中,若m+n=p+q则

由学生归纳和概括出,以上两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数(即:

每个都具有相邻两项

差为同一个常数的特点)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相关概念,找出关键字。

由学生回答:

因为a,A,b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那么由定义可以知道:

A-a=b-A所以就有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找出关键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思维概括能力,学会抓重点。

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引领学习更深入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等差数列的通项: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归纳……运用的是不给出另一种严密的方法—迭加法.……

上述各式左边相加等于右边相加,得an-a1=(n-1)d

即an=a1+(n-1)d(n∈N)

当n=1时,上式也成立,上面公式都要成立。

学生发现规律,并归纳

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与推导,从而得出公式。

应用巩固

例、⑴求等差数列8,5,2,…的通项公式和第20项.⑵-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

如果是,是第几项?

例题评述:

从该例题中可以看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实是关的方程;

另外,要懂得利用通项公式来判断所给的数是不是数列中的项,当判断是第几项的项数时还应看求出的项是否为正整数,如果不是正整数,那么它就不是数列中的项。

学生分组讨论并让两个学生代表分别对这两小题加以分析。

解:

⑴由a1=8,d=5-8=-3,n=20,得a20=8+(20-1)×

(-3)=-49

⑵由=-5,d=-9-(-5)=-4,得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由题意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4n-1成立。

解这个关于n的方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内容为: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公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学习小组中,各自归纳自己对这堂课的收获,然后有小组代表总结归纳。

学生自己小结,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课后作业

课本12页“习题”A组第9、10题

 

学生课后完成.

作业是课堂的延续,除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在于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进一步探究,让学生在更大的深度与广度之间进行思考。

九、教学评价与设计

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本节课的主要评价有:

1、提出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答不完整者有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回答。

以此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2、写作评价,布置家庭作业,同学在课下能及时的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使知识得到巩固。

十、教学反思

1.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各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引导分析细致、到位、适度.如:

判断某数列是否成等差数列,这是促进概念理解的好素材;

此外,用方程的思想指导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运算等等.学生在经历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3.本节课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从“灌输式”到“引导发现式”的转变,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本人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多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因为只有理解掌握了概念,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等差数列,认识等差数列的思想和本质,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