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19102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Word下载.docx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docWord下载.docx

传真: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况

********开发有限公司在襄州区航空路与西湾路交叉口西侧新征地范围内拟建世界城三期A6块项目,该项目由武汉和创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

二期项目主要由2栋25层办公楼、4层商业用房及1层地下室组成,各建筑物类型结构特征见表

(1)。

拟建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4层商业用房及地下室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为0.002L;

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为200mm,高层建筑物的整体倾斜60m<

Hg≤100m为0.0025。

25层办公楼为剪力墙结构,4层商业用房为框架结构,拟采用桩基础。

±

0.000m的绝对标高为66.20米,场区整平标高为65.70m。

二期工程±

0.000m的绝对标高为66.20m,设一层地下室,底板标高-6.70m;

现场地整平高程65.70m。

喷锚支护基坑计算深度取邻近基坑侧壁的承台底垫层深度,桩排支护计算深度取承台底垫层深度。

地下室基坑平面上呈不规则矩形,基坑顶部外边线长为351.00m,宽为105.00m,基坑面积35945.00m2,基坑实际开挖深度7.10-7.60m。

1.2、水文地质概况

拟建场区位于地貌部位属于汉江北岸I级冲洪积阶地,根据场区地层结构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第四系砂、砾石层中的孔隙潜水。

杂填土层上层滞水:

赋存于上部填土层中,补给来源为地表生活用水及大气降水,一般为季节性含水,雨季含水,旱季疏干,无统一自由水位。

因拟建场区原排水系统较健全,勘察期间,场地上层滞水较少。

砂砾石层孔隙潜水:

赋存于砂、圆砾层中,场区地下水主要为承压水,勘察期间测得承压水位标高约为61.50米。

场区孔隙潜水与汉江有水力联系,并相互补给。

水位随季节变化,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汉江,洪水期地下水受汉江的补给。

襄阳市汉江崔家营水电枢纽工程于2009年5月下旬开始蓄水,汉江襄阳城区段正常水位高程达64.00m,地下水位将随库水位变化,相应的变化幅度约2~3m。

1.3、基坑周边环境概况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及现场调查,基坑周边环境如下:

1、基坑北侧为空地(征地范围),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最近距离为4.10m;

2、基坑西侧为A6地块一期基坑支护范围相接;

3、基坑南侧为空地(征地范围)和规划道路,场区内民用建筑已拆除。

地下室外墙距离红线最近距离为24.24m;

4、基坑东侧为空地(征地范围)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最近距离为8.40m,距离航空路中心线33.21m.

二、监测目的

在围护结构和土体加固施工期间,由于土体应力平衡受到破坏,会对周边的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周期性地对周边的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进行观测,及时发现隐患,并根据监测结果对应地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营和正常使用。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情况、材料性质、施工工况和外界其它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加之理论预测值尚不能准确、全面、充分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

本工程的监测目的主要有:

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判断上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合理或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实现对下步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

2)通过监测确保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周边的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等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支护体系处于受力均衡、安全、可控状态;

4)通过监测及早发现围护结构的渗漏问题,并提请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封堵止漏,防止大面积涌砂而出现险情;

5)将现场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实时工况,进一步优化方案,细化措施,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即好又快的建设目的;

6)通过跟踪监测,在换撑和拆撑阶段,能做到施工科学有序,确保基坑围(支)护体系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

三、监测依据

1、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2、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本工程其他相关说明及图纸(电子版)。

四、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1)建筑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

2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3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5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

6烟囱、水塔和大型储仓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

2)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点。

根据监测项目和规范要求,布设监测点数量见下表:

监测内容及测点统计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支护顶垂直与水平位移监测

35点

钻孔

2

支护顶冠梁垂直与水平位移监测

39点

3

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

24点

五、报警指标

各监测项目报警指标见下表:

监测项目报警指标表

监测内容

报警值

支护顶垂直位移

速率≥±

3mm/d,累计≥±

40mm

支护顶水平位移

支护顶冠梁垂直位移

4

5

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

2mm/d,累计≥±

20mm

六、监测历程及工作量统计

我公司从2015年8月10日全面开展对********项目的基坑监测工作,2015年12月28日所有基坑主体结构至±

0.000,监测工作结束,工作总历时5个月,出具报表51份。

七、监测方法原理

7、1、测量基准点的选择及复核

本工程监测过程中,在远离施工区(大于距离基坑开挖深度3倍外)的稳定区域,设立3个临时水准基点,在此基础上建立水准测量控制网,临时水准基点的高程与业主单位提供的绝对水准高程点进行联测,使测量数据具可追溯性,并保持每月进行复核测量。

为确保测量的精度,整个复核垂直位移测量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7、2、垂直位移测量

采用独立高程系,利用建立的水准测量监测网,参照Ⅱ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用水准仪引测。

历次垂直位移变形监测是通过高程基准点间联测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由线路的节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

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施工前测定(至少测量2次取平均)。

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量。

7、3、水平位移测量

在基坑开挖前,建立导线网,通过导线计算、坐标平差得出观测基点平面坐标(横纵轴沿基坑方向的相对坐标),用全站仪直接测得观测点的初始相对坐标(X0,Y0),其中X,Y方向为沿基坑两面增大方向,设为纵横轴。

每次监测时直接测出各观测点坐标(Xn,Yn)。

位移计算:

将每次测得的坐标(Xn,Yn)与初始坐标(X0,Y0)相减,既得观测点相对纵横轴的位移变化量,既X=Xn-X0,Y=Yn-Y0,观测点位移仅为面向基坑的一个方向,实际计算时位移值仅为横纵方向的一个变化量。

以该基坑工程首次测量平均值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的测量值与之比较得到累计位移量。

八、监测频率

实际监测频率表

施工阶段

监测频率

施工前

至少测2次初值

基坑开挖初期

1次/2天

开挖区部分监测内容

基坑开挖到底~浇底板

1次/1天

开挖区所有监测内容

浇底板~±

0.00

1次/2-10天

九、仪器设备

本项目使用仪器:

仪器设备一览表

型号

精度

仪器编号

检定日期

检定周期

精密水准仪

DS05

0.5mm

347994

2014.12.3

2015.12.2

一年

铟钢尺

BGYCH-5

≤±

0.3mm

10621

2015.6.2

全站仪

NTS-312

1′

28156

2015.5.8

十、监测成果

本工程监测数据汇总表和数据汇总曲线图,如下:

支护顶冠梁垂直位移观测成果表(2015年)

日期

8/27

9/14

10/12

10/20

10/31

11/12

11/28

12/18

12/28

测点号

垂直位移量(mm)

Q1

5.57

2.68

2.12

1.92

2.19

Q2

3.86

4.28

6.50

5.56

4.77

Q3

4.88

5.88

5.82

6.29

4.62

4.54

5.44

Q4

0.81

0.43

-0.18

0.51

0.08

0.46

0.56

Q5

4.06

4.59

4.24

5.37

6.31

6.61

6.48

Q6

3.58

3.37

2.07

3.61

3.47

3.12

2.79

Q7

-0.68

0.73

0.50

2.49

2.60

2.39

3.54

Q8

0.75

3.97

4.22

4.94

Q9

0.38

-1.16

-0.78

-1.39

-1.69

-2.00

-1.31

Q10

1.14

1.39

1.19

2.28

2.36

3.09

2.54

Q11

0.72

0.19

1.24

3.90

2.80

3.02

2.61

Q12

2.48

0.04

2.21

2.96

3.48

3.78

Q14

1.16

1.42

3.40

2.20

1.54

1.51

Q15

1.97

2.03

1.10

3.19

4.13

Q16

-0.38

0.90

5.12

5.85

6.16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