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律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文档格式.docx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合同法律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
5年以上的为6个月。
(2)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6个月;
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
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
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
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
本题中薛某实际工作12年,在A企业6年,所以其医疗期为9个月。
第2题
为缓和劳资矛盾,某大型企业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主任由()担任。
A.全体职工推举产生
B.企业负责人
C.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推举的人员担任
D.企业负责人指定
[解析]对于设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企业,其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
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第3题
如果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合法,且符合应当支付经济补偿情形,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合同的同时没有支付的,则可以责令其支付;
如果仍不支付,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该标准是()。
A.劳动者年平均工资
B.劳动者年平均工资的50%以上100%以下
C.应付经济补偿金额100%以上200%以下
D.应付经济补偿金额50%以上100%以下
D
[解析]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首先判断用人单位是否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如果解除或终止合法,且符合应当支付经济补偿情形,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合同的同时没有支付的,则可以责令其支付;
如果仍不支付,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第4题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时效期限请求延期开庭。
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A.在开庭5日前
B.在开庭3日前
C.在受理仲裁申请5日内
D.在受理仲裁申请3日内
B
[解析]仲裁庭应当在开庭5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3日前请求延期开庭。
第5题
关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金与违约金、赔偿金,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对于劳动者来说,并不是只对违反服务期和竞业禁止这两个事项承担违约责任,实际上,劳动者违反其他事项有关规定的,也需承担赔偿金的法律责任。
B.经济补偿金不以过错为条件,没有惩罚性
C.经济补偿金以过错为构成要件,具有惩罚性和赔偿性
D.赔偿金的支付主体可能是用人单位,也可能是劳动者
[解析]经济补偿金与违约金、赔偿金的性质不同。
经济补偿金不以过错为条件,没有惩罚性;
而违约金和赔偿金均以过错为构成要件,具有惩罚性和赔偿性。
第6题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
A.搜查令
B.强制执行
C.支付令
D.冻结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
[解析]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7题
关于劳动合同的协商解除,下列选项中,()属于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事项。
A.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B.企业被有关部门责令关闭的
C.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而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D.劳动者主动辞职而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解析]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而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必须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由劳动者主动辞职而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8题
W公司决定在下一年实行新的薪酬制度,改革现有的工资体系,如果工会认为其中有不适当的条款,正确的做法是()。
A.向政府请愿
B.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C.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D.向信访局信访
[解析]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第9题
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后,在一定期限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该法定期限为()个月。
[解析]用人单位裁减人员后,在6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10题
根据劳动争议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劳动争议受理机构。
A.调解委员会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C.人民法院
D.当地人民政府
[解析]劳动争议是指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第11题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的保存方式是()。
A.由用人单位留存
B.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C.由劳动者和劳动行政部门各执一份
D.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行政部门各执一份
[解析]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在劳动合同开始履行但尚未履行完毕之前,因订立劳动合的主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原合同中的某些条款进行修改、补充的法律行为。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12题
南方某加工厂新接到一批订单,需要工人加班。
该企业拟延长工作时间,下列选项中符合规定的是()。
A.经董事会批准
B.经劳动行政部门同意
C.经劳动者同意
D.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
[解析]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第13题
如果劳动者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日内提起诉讼;
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A.10
B.15
C.30
D.45
[解析]劳动者对劳动争议的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诉讼;
第14题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年休假时间是()天。
A.5
B.10
C.15
D.20
[解析]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
年休假是指职工工作满一定年限,每年可享有的保留工作岗位、带薪连续休息的时间。
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简称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累计工作已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15题
下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是()。
A.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B.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C.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终止劳动合同的
D.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A
[解析]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此情形下,劳动者不能获得经济补偿,而且劳动者必须履行法定的通知程序。
如果劳动者没有履行通知程序,则属于违法解除,如果因此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对用人单位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16题
劳动合同中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相互了解、确定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招聘条件或求职条件而约定的考察期。
试用期条款的性质是()。
A.相对记载条款
B.任意记载条款
C.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
D.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双方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
[解析]除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相互了解、确定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招聘条件或求职条件而约定的考察期。
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双方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试用期。
第17题
根据劳动合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是()。
A.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B.劳动者患病或负伤,医疗期满的
C.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D.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
[解析]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18题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是()。
A.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00%
B.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