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刮料机检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18571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尿素刮料机检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尿素刮料机检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尿素刮料机检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尿素刮料机检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尿素刮料机检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尿素刮料机检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尿素刮料机检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素刮料机检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尿素刮料机检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为避免发生机械损伤事故,液力联轴器装有因内部油温升高(140℃)而自动熔化泄出传动油使传动失效的可熔丝堵。

液力联轴器结构见图4。

在主机的外齿轮轴承座圈下部均布由4根润滑脂导管,可以直接向外齿轮轴承滚道供油,用以润滑滚道内的滚柱、隔套。

滚道上下空隙由唇型密封环密封,以防粉尘、杂志等进入滚道。

另有2根导管在主传动轴承箱内用来润滑小齿轮及其轴承。

所有这些点都由设计在现场的手动干油泵定时加油。

在主机的外齿轮轴承座圈下部,沿座圈的周边配置有压缩空气接管,通过这些接管可以向外齿轮轴承支座圈的罩内喷射压缩空气,形成外齿轮轴承的空气密封。

刮料机组还与造粒塔下皮带(H102)及整个皮带运输机系统的电气控制回路联锁,即当带带式输送机系统停车或没有启动时,刮料机也停车或不能启动。

2检修内容

2.1主机

1)清除塔顶、刮臂及地板上的尿素结块;

2)检查、调整刮板与塔底距离,应大于或等于35mm,并将刮板紧固可靠;

3)检查密封空气管道是否畅通,空气压力是否正常;

4)检查润滑干油泵运行是否正常,供油是否均与、稳定;

5)检查减速器、液力联轴器油位、油量是否正常,油质是否良好;

6)检查转速监控装置等是否稳固可靠。

7)解体检查外齿轮轴承;

8)清洗、测量、修理或更换轴承座圈、外齿圈、钢球滚道、钢球、隔套;

9)检查、更换唇型、橡胶密封圈;

10)清除刮臂圆锥罩内的尿素粉尘及油污;

11)检查外齿轮轴承座圈周边空气喷嘴是否赌塞;

12)检查各部位紧固件是否牢固、完好;

13)折卸并解体检查三级行星减速主传动轴承箱;

14)清洗、检查主传动轴完好情况,必要时进行修理;

15)更换个滚动轴承、油封;

16)检查传动小齿轮齿面磨损及啮合情况;

17)检查润滑脂导管是否堵塞;

18)给主传动轴承箱内注满新油脂;

19)检查紧固螺栓是否完好,必要时进行更换;

20)检查液力联轴器是否完好,键、键槽、减振橡胶块是否完好。

2.2行星减速器

1)用专用丝杆讲行星减速器部分放下至能够检查到齿轮的位置,检查齿轮部位润滑情况;

2)检查齿轮啮合及齿面磨损情况;

3)必要时更换或加装润滑脂。

4)减速器解体检查;

5)检查各级齿轮轴的完好情况,测量各级齿轮啮合间隙;

6)各轴、各齿轮进行无损伤检查;

7)检查各轴承磨损情况,更换超标或损坏的轴承;

8)清洗减速器壳体内的油垢和污物;

9)检查上、下箱体定位螺栓配合情况,必要时进行修理;

10)检查、更换输入、输出轴油封;

11)检查、更换并拧紧箱体固定螺栓。

2.3液力联轴器

1)检查、更换液力联轴器橡胶减震块;

2)检查并处理由泵盖螺栓、丝堵松动而产生的泄漏;

3)检查个轴封的密封情况;

4)检查液力联轴器充油量是否合适,油质是否合格。

5)解体检查液力联轴器泵叶轮、从动轮的冲刺、腐蚀情况;

6)检查并更换轴承及油封;

7)检查次级轴内孔是否逛街、完好,如有损伤应仔细进行修复;

8)仔细检查并处理大盖密封面缺陷;

9)清洗检查并更换大盖联结螺栓;

10)液力联轴器回转修复后进行耐压试验。

2.4润滑及空气密封

1)拆除全部润滑脂导管及压缩空气导管;

2)清除导管内的污渍等,并用压缩空气吹通;

3)检查各导管接头螺纹是否完好,导管油污腐蚀并视情况修理活更换;

4)润滑脂干油泵解体检查,修复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3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3.1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a.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及故障特征,确定检修的项目及内容;

做好备品备件、消耗资料的准备;

编制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

b.检修前必须对参加检修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之熟悉所承担的检修内容、各项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做到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c.检修前应完成工器具、专用机具、记录图表的准备工作;

d.所有检修项目都应填写检修任务书,检修负责人根据检修任务书会同生产工艺负责人一起到检修现场逐项查对,并做好必要的标记;

e.机组停机时,运行人员因按规定处理好设备,使设备符合检修条件;

生产工艺负责人必须亲自对断电、排放、置换、隔离以及安全防护措施核查无误,并简述设备检修移交手续;

f.一切检修工作均应在办理好设备检修移交手续,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

3.2主机检修

3.2.1拆装程序

a.清除刮臂及造粒塔底面的尿素结块及粉尘;

b.利用4跟M20×

600的丝杆拆除行星减速器;

c.利用4根M24×

1000的丝杆拆除大齿轮外罩;

d.拆除刮臂底盘与外齿圈的的联结螺栓后将刮臂吊起;

e.拆除外齿轮轴承座圈上的4根润滑脂接管;

f.拆除轴承座圈与机架的联结螺栓,将外齿轮轴承整体吊离机架;

g.将外齿轮轴承放置平稳,拔出定位销,取出锁塞后逐一取出滚柱、隔套;

h.将外齿圈吊离轴承座圈;

i.利用专用机具将行星减速器小齿轮轴压出;

j.由下到上逐级拆卸行星减速器油封、齿轮箱、中间法兰、接头及各级行星减速齿轮及支架;

k.组装程序与拆卸程序相反。

3.2.2检修质量标准

3.2.2.1刮臂

a.刮臂板厚腐蚀深度应小于2.5mm,刮板刃口磨损应小于或等于1.5mm;

b.刮臂钢板拼接焊缝应进行宏观检查,如发现可见缺陷应进行表面无损探伤检查以确定缺陷范围,并酌情修复;

c.两刮臂的各联结螺栓应紧固可靠,无松动现象;

d.刮臂与外齿轮圈的连接应紧固可靠,拧紧固定螺栓应对称进行,扭矩应均匀一致;

e.刮板与造粒塔底平面的间隙为35mm,刮板固定螺栓应无腐蚀,螺纹无损坏,刮板应易于调节并能紧固可靠;

f.刮臂外表面防腐层应完好,如有损坏应补涂防腐漆(氯磺化聚乙烯漆)。

3.2.2.2外齿轮轴承

a.外齿轮轴承与传动小齿轮啮合顶隙应为7.50~8.00mm,啮合侧间隙应为0.20~0.40mm左右,齿面接触面积沿齿高应不小于30%,沿齿长应不低于40%;

b.外齿圈各齿节圆处齿厚磨损值应小于0.24mm,各齿面不得有严重的点蚀、裂纹、毛刺等缺陷;

c.滚柱滚道、滚柱、隔套表面应无裂纹、点蚀和剥落现象,滚柱滚道如有局部损坏应仔细修复;

d.各滚柱直径偏差应不大于0.015mm,滚柱、隔套在滚道中的排列应分布均匀;

e.将外齿轮轴承安装到机架上,检查其安装水平度偏差,应不大于0.1/1000mm,并应使各座圈上标有的记号与机架的记号对齐,确保注油接头螺孔与机架上注油孔对齐;

f.外齿轮轴承座圈与机架接触应贴合良好,其接触面用0.10mm塞尺检查不得通过,否则必须进行调整;

g.外齿圈与座圈径向游间隙应为0.6~0.8mm;

h.外齿轮轴承滚道内应加注足量的锂基润滑脂;

i.外齿轮轴承座圈上的4个注油导管螺孔应完好,无螺纹损坏现象;

个润滑油脂通道应无堵塞,沿内齿圈周边溢出的油脂应均匀分布。

3.2.2.3行星减速器

a.主传动轴又无裂纹、碰伤、磨损等明显缺陷,并经无损探伤检验合格;

轴颈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1.6,轴颈圆度和圆柱度误差应不大于

0.01mm;

b.滚动轴承的滚柱和内外滚道、保持架不得有可见裂纹、点蚀、过热等缺陷,拆除滚动轴承应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用火焰对轴直接加热;

c.滚动轴承装入轴颈后其内圈端面必须紧贴轴间或定位环,用塞尺检查其间隙不得超过0.05mm;

d.油封应无老化、龟裂、缺损,安装时注意下轴承油封的密封口应向箱内;

e.主传动轴承箱安装时应仔细调整主传动齿轮与外齿圈的啮合间隙,用手盘主传动轴,应平滑自如,无卡涩;

f.上、下轴承座与机架的联结螺栓应完好,安装时必须配上弹簧垫圈并加以紧固;

g.通往上、下轴承齿轮的润滑脂导管应畅通无阻,沿各管口挤出的油脂应均匀;

h.各级齿轮不得有缺损、裂纹等缺陷,无损探伤应合格,各级齿轮齿的啮合工作面应无严重的剥蚀、毛刺;

i.各级轴承应无沟槽,伤痕等可见缺陷,各轴颈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1.6,各轴颈圆度、圆柱度偏差不大于0.01mm,各键槽对其轴线的对成都不大于0.05mm,倾斜度偏差应不大于0.05mm/100mm;

j.各级齿轮啮合间隙、接触面积、中心距偏差、轮缘径向跳动见检修标准;

k.各级滚动轴承的滚针应无变形、点蚀、毛刺、裂纹等缺陷。

3.3液力联轴器检修

3.3.1拆装程序

3.3.1.1拆卸液力联轴器与电机之间的爪型弹性联轴器固定螺栓,把爪型弹性联轴器同电机一起移开。

3.3.1.2松开次级轴固定螺栓,取出带防转销孔的盖板。

3.3.1.3用专用丝杆将液力联轴器顶离减速器输入轴,其具体拆卸方法见图纸。

3.3.1.4拆除液力联轴器壳体联接螺栓,用螺栓作顶丝将联轴器壳体分开。

3.3.1.5用压力机将从动轴顶离联轴器壳体后取出轴承和油封。

3.3.1.6将液力联轴器装入输入轴时应用一根专用的螺栓拧入输入轴端螺孔内,再用螺母通过圆盘使压紧力作用于从动轴上缓慢将液力联轴器压入输入轴。

其具体装配方法见图纸。

3.3.1.7其余组装程序与拆卸时相反。

3.3.2检修质量标准

3.3.2.1液力耦合器叶轮与从动轮

a.液力耦合器叶轮与从动轮应无裂纹、腐蚀以及明显冲刷痕迹;

b.从动轮与动轴的铆接应可靠,铆钉无松动,铆头无缺损;

c.从动轮与壳体应无任何形式的摩擦和碰撞;

d.从动轴内孔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1.6,如有拉伤、沟槽等缺陷必须仔细修复;

e.从动轴外圆面配合出应光滑,无沟槽以及其他形式的损伤,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1.6;

f.从动轴上螺纹孔应完好,无任何形式的螺纹损坏,若有缺陷应修复。

3.3.2.2轴承与油封

a.各轴承内、外圈以及滚动体、保持架应无裂纹、麻点、腐蚀等缺陷;

b.各轴承孔内的波形弹簧环应无裂纹、变形、磨损等缺陷;

c.各油封采用唇形橡胶骨架油封,油封唇口应无老化、裂纹、缺损,油封弹簧应无锈蚀断裂、松紧不当等缺陷。

3.3.2.3壳体

a.壳体密封面应保持光滑、平整,不得有缺损裂纹等缺陷,如有缺陷仔细修复;

b.无论组装还是拆卸液力联轴器都不准对壳体施加任何形式的外力;

c.液力联轴器出厂已整体校过平衡,当需要解体时,壳体联接螺栓应作出位置记号,便于回装;

d.从动轴固定螺栓、防转销等应无螺纹损坏、缺损、弯曲等缺陷;

e.液力联轴器采用140℃时熔化的可熔丝堵,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可熔丝堵的预整定值;

f.液力联轴器加油量为6L,每次应按规定要求加油;

g.液力联轴器装复后应进行耐压试验,试验油压0.5Mpa,保持5分钟不得泄露。

3.4附属设备检修

3.4.1润滑系统

3.4.1.1拆卸机组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