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腹泻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18063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急性腹泻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小儿急性腹泻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小儿急性腹泻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小儿急性腹泻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小儿急性腹泻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儿急性腹泻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

《小儿急性腹泻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急性腹泻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儿急性腹泻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

(3)慢性腹泻病:

病程在2个月以上。

腹泻病,病情分类

(1)轻型:

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

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

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腹泻病,病因分类感染性:

霍乱、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亦可称肠炎)非感染性:

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其他腹泻,腹泻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病程、大便性状、大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估计可能的诊断。

如:

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素细菌感染,2岁以内婴幼儿,秋冬季以轮状病毒可能性大,发生在夏季以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可能性大。

水样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结合疫情要考虑霍乱。

黏液脓便或脓血便要考虑细菌性痢疾;

如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多为阿米巴痢疾。

此外,要考虑其他侵袭性细菌感染,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肠炎等。

病理生理,1.细菌毒素作用如产毒素型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等,并不直接侵袭破坏肠黏膜,但能分泌肠毒素,促进前列腺素在肠道的合成,从而活化腺苷环化酶,cAMP增加,促使黏膜分泌功能亢进,引起水样便。

2.病原菌直接侵袭作用典型的侵袭型细菌如痢疾杆菌、侵袭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使肠黏膜发生炎症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溃疡,临床上出现黏液脓血便。

3.渗透性腹泻双糖酶先天性或继发性缺乏、某些高渗药物的影响。

4.病毒作用轮状病毒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微绒毛、双糖酶缺乏。

各类肠炎诊断要点,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可分五大类

(1)产毒素大肠杆菌肠炎

(2)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4)吸附性大肠杆菌肠炎(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产毒素大肠杆菌肠炎,估计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中占2028%,仅次于轮状病毒。

表现为发热、呕吐、频繁多次水样便,多伴有脱水酸中毒。

确诊需要粪便培养及血清学鉴定。

其肠毒素可分为耐热型和不耐热型。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常见于小婴儿,临床症状同产毒素型。

仅当流行时大量检出该菌,且血清型集中,方有肯定的病原学意义。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不产毒素,可引起小肠和结肠黏膜炎症变化,产生脓血便。

临床表现类似细菌性痢疾。

可引起暴发流行,且可引起类似中毒型痢疾的严重病例。

吸附性大肠杆菌,可引起迁延性腹泻,对肠黏膜有吸附、侵袭能力。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三个血清型,O157:

H7占绝大部分。

食物传播为主,常呈食物中毒型暴发。

O157:

H7轻型病人仅有水样便腹泻,典型病人血性腹泻,重型病人合并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O157:

H7,临床表现:

三大特征:

特发性、痉挛性腹痛;

血性粪便;

低热或不发热。

预后:

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57天。

溶血尿毒综合征:

三大症状:

急性肾衰、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

H7,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五联症:

发热明显、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症状。

沙门氏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在食物中毒及急性胃肠炎中占重要位置。

由于耐药性增长,沙门氏菌感染已成为世界难治性疾病之一。

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婴儿沙门氏菌在婴儿中最常见,常在医院内发生严重交叉感染。

多侵犯1岁以内久病体弱的婴儿,该病特点是:

病情重、合并症多、病死率高,成为当前儿科重点关注的问题。

各国陆续报道该菌在腹泻病原中占5%14%。

3岁以下婴儿多见。

空肠弯曲菌感染在我国存在有地区性差别。

家禽家畜可作为中间宿主传播该病,其粪便污染环境可能是人类空肠弯曲菌肠炎的重要感染来源。

空肠弯曲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

发热、腹泻、粪便初期呈水稀便,继而呈痢疾样黏液脓血便。

确诊依据粪便细菌培养,空肠弯曲菌需要做微氧技术培养。

耶氏菌肠炎,耶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菌。

猫、狗、猪等均可感染而患病。

粪便培养分离率约1.3%。

主要表现为小肠结肠炎。

多数为散发,少数为爆发流行,以婴幼儿多见。

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

腹泻可持续12周。

大便呈水样、黏液样、或胆汁样。

镜检有多形核白细胞。

由于严重腹泻,病儿可发生低蛋白血症和低钾血症。

耶氏菌肠炎可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末端回肠炎,常伴有严重腹痛,有时误诊为阑尾炎。

确诊依据细菌培养。

嗜水气单胞菌肠炎,本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生动物体内,如进食被污染的鱼类、饮料或被鱼刺伤、咬伤,如伤口被污染的水沾湿均可感染。

沿海地区多见。

临床表现有:

急性胃肠炎型:

有低热或不发热、脐周腹痛、腹泻水样便,个别呈霍乱样重度腹泻。

少数为脓血便。

大部分病人25天自愈,少数小儿腹泻可迁延不愈。

败血症型:

气单胞菌可由伤口或肠道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

创口因接触感染轻者局部溃疡,重者可发生蜂窝织炎。

嗜水气单胞菌肠炎,抗生素相关肠炎,由于不恰当地滥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一些条件致病菌会诱发肠炎,常见如下: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2)伪膜性肠炎(3)绿脓杆菌肠炎(4)霉菌性肠炎,隐孢子虫肠炎,本病人畜共患,牛、羊、猪、鼠、鸟均可受感染。

人体感染隐孢子虫后,寄生在小肠黏膜,破坏微绒毛,引起小肠吸收障碍及双糖酶缺乏,造成渗透性腹泻。

本病程最短4天,最长2年,平均2个月左右。

症状表现发热、腹泻水稀便带黏液,有恶臭味,腹痛。

由于腹泻日久常伴有营养不良。

本病对有免疫缺陷者易感染。

为艾滋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

诊断依据粪便、呕吐物及痰中找到隐孢子虫卵囊。

隐孢子虫肠炎,其他细菌肠炎,病原尚有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克雷伯氏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多在久病体弱或滥用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下发病。

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肠炎:

发病率最高,症状较重。

在我国小儿腹泻病病原构成比中,轮状病毒约占40%左右,位居小儿腹泻病原第一位。

轮状病毒肠炎好发在6个月至2岁婴幼儿,本病多发生在10、11、12、1月秋冬季。

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

自然病程一般710天,表现有发热、腹泻水样便,每日510次至10多次。

伴轻度呕吐,呕吐常发生在发病头12天,随后出现腹泻。

吐泻严重者多伴有脱水酸中毒,重症患者可侵犯多个脏器。

目前已可用疫苗预防。

病毒性肠炎,腺病毒肠炎:

腺病毒是已知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

引起肠炎的血清型不同于呼吸道感染的病毒血清型。

症状类似轮状病毒肠炎,但较轻,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散发。

病毒性肠炎,常见其他病毒;

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诺瓦克病毒、小圆形病毒。

病毒性肠炎,急性腹泻病脱水及其液体疗法,脱水的诊断及分类,脱水的性质,

(1)等渗性脱水:

血钠在130150mmol/L。

临床主要表现为细胞外液(组织间液及血循环)减少的体征。

(2)低渗性脱水:

血钠150mmol/L。

病儿体内仍存在钠的丢失,只是失水相对多于失钠。

可引起细胞内脱水,使病儿循环不良及组织间液脱水的体征相对减轻。

脱水的纠正,1.恢复血容量及组织灌流2.累积损失的补充3.密切观察、记录病情,恢复血容量及组织灌流,有明显血容量及组织灌注不足的病儿,应立即静脉输入等渗含钠液,如2:

1溶液,林格乳酸钠液或生理盐水20ml/kg,在0.51小时内快速输入,必要时可重复一次。

在补液过程中,恢复肾循环及尿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如果病人脱水不十分严重,无循环不良,可直接进入补充累积损失量阶段。

累积损失的补充,补液量:

婴幼儿轻度脱水,补充累积损失液量3050ml/kg,中度5090ml/kg,重度100120ml/kg;

2岁以上儿童分别为30ml/kg,3060ml/kg,6090ml/kg。

恢复血容量的输液量均包括在补充累积损失量内计算。

补充液体的张度及速度:

等渗脱水按1/2张2/3张液补充,低渗性脱水按2/3等张液补充,高渗性脱水按1/31/2张液补充。

等渗及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宜在812小时内补足。

高渗性脱水血钠下降速度每小时不超过12mmol/L,每天不超过1015mmol/L,防止发生急性脑水肿。

累积损失的补充,酸碱失衡的纠正:

补充累积损失的过程中,应同时纠正酸碱失衡,临床上以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多数患儿可在输含HCO3-及NaCl溶液的过程中被纠正。

累积损失的补充,钾的补充:

脱水病儿由于较长时间(如3天饮食不足或丢失钾,易出现低钾血症。

因此在补充累积损失量时,待患儿有尿后补钾。

静脉输注不超过0.3%。

10%氯化钾溶液,每日200250mg/kg,分6次,口服较安全,适用于不十分严重的病例。

累积损失的补充,补液途径:

口服补液是最简便、经济、安全,又符合生理的补液途径。

轻度脱水ORS50ml/kg,在4小时内喂入;

中度脱水6090ml/kg在6小时内喂入。

重度脱水、呕吐频繁、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急腹症儿及新生儿采用静脉补液。

累积损失的补充,密切观察、记录病情,监测尿量,血电解质,以便必要时随时调整输液计划。

脱水的预防,1.生理需要液量的维持2.体液继续丢失的补充,基础代谢时所需生理维持液量,310kg体重儿按100ml/kg;

1020kg儿按1000ml+每超过10kg体重1kg,增加50ml;

20kg体重儿按1500ml+每超过20kg体重1kg,增加液量20ml。

生理维持液量,每日电解质的生理需要:

Na+3mmol/100kcalK+2mmol/100kcal,生理维持液量,体液继续丢失的补充,病儿开始补液后,仍有不同程度的体液异常丢失,如不及时补充,又会发生新的脱水、电解质紊乱。

补充继续丢失的原则是异常丢失多少及时补充多少。

一般可按1040ml/kg估计,用1/32/3张电解质液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