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7768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

《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

(一)实施四大学科支持计划 6

(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14

(三)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15

(四)加强公共支撑平台建设 16

四、组织实施 18

(一)创新投入机制 18

(二)加强学科评估 18

(三)强化组织保障 1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期,也是我校落实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两个十年”战略至关重要的五年。

为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工作,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十三五”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决定》,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在国家“985工程”、“211工程”以及“陕西省高水平大学”项目支持下,“十二五”期间,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学科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持续稳步提升。

1.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初步形成

学校学科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涉及39个一级学科;

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本科专业65个;

9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含培育)学科。

学校已形成面向旱区、农林水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2.学科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位、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位、8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排名前10位的学科数居全国23位,居陕西省第2位。

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ESI前1%,排名分别较2011年提升138位和209位。

在USNews2015学科竞争力排名中,学校整体位居全球第699位,农业科学学科位居全球第42位。

在QS2015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农林学科位居51-100位。

3.学科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新增国家“千人”3人、“青年千人”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973首席1人,国家“杰青”3人、“优青”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从2011年的37.4%提高到61%,具有海外合作研究经历的比例达到66%。

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创新团队”5个。

4.学科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获国家科技奖励13项(其中主持1项),主持获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7项,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

累计到位科研经费18.26亿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位居农林高校前列。

发表SCI\EI\SSCI论文8656篇。

在小麦、苹果、肉牛奶山羊、植物保护、农业高效用水、生态环境建设、作物逆境生物学、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

5.学科支撑条件不断改善

新增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现代牛业生物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了由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7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构成的创新平台体系;

相继建设了理科大楼、食品大楼、农科大楼,进一步拓展了学科发展空间;

在南校区建设了高标准的科研温室;

先后购置了ESI、SCI、SSCI、ProQuest等20余种数据库,数字文献资源得到进一步丰富;

智慧校园建设使校园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6.学科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与6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新建“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普渡大学联合研究中心”、“中澳生物和非生物逆境治理联合研究中心”等5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使学校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总数达到10个;

建设有“植物病理学”、“旱区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等2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累计获得国际合作项目94项,获批研究经费7540万元,为加强多学科协同创新、扩大与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深层合作创造了条件。

(二)存在问题

1.学科布局不到位,学科优势不突出

学科整体发展不平衡,主要优势仍集中在传统农科,面向学科“四大使命”的战略布局还远不到位,“7+4”学科群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形成,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缓慢,基础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力量薄弱,缺少高峰高原学科。

2.学术领军人才匮乏,优秀后备人才不足

队伍结构不合理是当前学科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主要表现为学术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匮乏、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储备不足,学科梯队不完备,团队建设滞后。

3.学科创新力不足,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

学科力量分散,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经济主战场、世界科技前沿的研究布局不够,缺乏高水平创新团队,承担重大科技项目、解决重大问题、产出重大成果的能力不足。

4.追求卓越的学科文化缺乏,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潜心钻研、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学科文化氛围不浓,协同创新、交叉融合的意识不强;

集成资源谋大事做贡献的机制尚不健全;

基于“双一流”建设的学科评价与资源配置机制、科技分类评价与激励机制、人才队伍建设与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

(三)面临机遇与挑战

学校坚持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统领,坚持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不动摇,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学科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2016年5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总书记的要求对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实施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新机遇。

十八大确定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为突出的地位。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对学科布局调整和建设提出了新机遇、新挑战。

三是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学科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国务院“双一流”总体方案明确了“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任务、改革任务和支持措施,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根据“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两个十年”的发展战略,为学科建设绘制出清晰的路线图。

四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学科建设带来新契机。

当前以质量为导向的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主流与方向,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评价机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招生就业制度改革、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必将深刻影响和推动学科建设工作。

二、总体要求

(一)建设目标

到2020年,学校办学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力争有3-5个方向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3个学科率先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接近或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5-8个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有6-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其中1-2进入ESI前1‰;

在世界公认大学学科排名中,2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00名,其中农业科学位居全球前20名左右。

(二)建设思路

按照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战略目标,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扎根中国旱区,以解决食物生产、资源利用及生态保育、区域发展、食品安全等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为使命,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新”原则,通过优势学科整体支持、重点领域重点支持、新兴交叉领域培育支持,基础人文学科积极扶持等支持计划,建设若干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的高水平学科,带动学校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

三、学科建设主要任务

(一)实施四大学科支持计划

1.整体支持计划

以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对国内排名前三或前10%的植物保护、农业工程、林学等一级学科,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整体支持,全面提升学科综合实力,使其率先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进入或接近世界一流行列,带动和引领学校整体学科建设水平提升。

整体支持学科“十三五”建设基本目标:

——形成3个以上优势学科方向,至少1个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学科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

——拥有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国家杰青等高层次领军人才6人以上,国家优青、青年千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0人以上;

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比例达到85%以上。

——拥有国家级科研基地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5项以上,主持获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至少1项,在CNS及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篇以上,ESI高被引论文20篇以上。

——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稳居前列。

建成国家重点类建设专业,至少1个本科专业实现国际化。

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实验室(中心)。

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以上、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4项以上。

本科毕业生具有海外访学经历比例达到15%以上。

2.重点支持计划

以创建国内一流学科为目标,对部分具有良好基础和处于国内前列的学科领域给予重点支持,以重点科研基地(机构)为依托或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促进其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构建跨学科、跨学院的创新团队,着力提升优势领域的竞争实力,使其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带动本学科进入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建设以下9个重点领域。

(1)小麦遗传育种与优质高效生产

①建设目标

围绕小麦生产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使小麦整体研究水平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带动作物学学科进入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②发展指标

创新团队拥有3名以上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千人,6名以上优青、青千、长江学者青年学者。

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3项,选育在黄淮麦区或北方旱区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小麦新品种2-3个,主持获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2项,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3篇,ESI高被引论文10篇以上。

(2)苹果品种选育与优质高效生产

围绕苹果生产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或研究基地,使苹果研究领域整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水平,支撑引领我国苹果产业发展,带动园艺学学科进入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创新团队拥有2名以上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千人,5名以上优青、青千、长江学者青年学者。

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3项,选育出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苹果新品种,主持获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2项,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以上,ESI高被引论文15篇以上。

⑶肉牛山羊遗传改良与高效健康养殖

围绕肉牛、山羊优质高效生产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或研究基地,使学校在肉牛研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水平,在山羊研究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带动畜牧学学科进入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