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6842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0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ocx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ocx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设计方案

佛山市禅城区荣山中学 赵惠仪

 

一、概述

本课内容选自中国人教版历史第3册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本课的主题内容是: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因为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则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但学生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理解上存在困难,于是在这节课通过计算机网络创设丰富历史的情境,设置相关问题,既让学生有一定的创作、发挥空间,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好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能够说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3) 能够学会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通过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两个历史事件中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家长、书本、媒体和网络等方式对五四运动的相关历史事件有所了解,但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理解上仍然存有困难。

2.初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获得了一定发展,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分析能力。

3.本班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

4.本班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这种方式已经比较熟悉。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提供的V-class教学平台系统。

教学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科书、自行制作的网页课件。

五、教学策略选择

以小组合作、探究历史问题为主的策略。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2分钟)

教师:

回忆中国在近代化上的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指出其失败,然后提出疑问:

近代化探索失败了,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设计意图:

既复习了上一单元的知识点,又在学生头脑中设置了矛盾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新课学习

(1)基础知识的解决(5分钟)

教师:

布置学生做基础知识练习题。

学生活动方式:

主要通过阅读课本解决以上知识点。

设计意图:

紧抓课本,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

同时为后面的活动提供知识支撑。

(2)宣传单创作(15分钟)

教师:

引导学生进行标语或口号的创作。

题目:

假设你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名爱国学生,要上街进行爱国宣传。

请你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拟写一幅标语或写一句口号。

(要求:

宣传语言应生动、简洁,富有号召力。

学生活动方式:

运用教师制作的网络课件去深入了解五四运动的整个过程,网络课件丰富的资料能让学生重回历史现场,为学生创作宣传单提供资料与情感条件。

学生活动方式:

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自己的创作。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创作宣传单的过程中理解与体会五四运动中的反帝爱国情怀,并从中学习五四精神。

(3)论坛讨论(13分钟)

教师:

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讨论。

题目:

想一想,除了示威游行外,学生还有什么方法令政府拒签和约?

(提示:

除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联系当时中国社会中各阶层的力量来思考。

学生活动方式:

通过V-class教学平台系统进行思想辩论。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既让学生发现学生运动的不足,又可以在与此前所出现的变革力量作对比中认识到工人阶级是中国历史中重要的、彻底的革命力量,从而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知识扩展(5分钟)

学生继续浏览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网页,深入了解中共一大的详细情况。

4.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思考与练习

1.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途径与方法的?

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训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其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四方面的内容。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技术手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途径与方法: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吸取“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的优点,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2.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的?

您在教学实践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误区?

今天的学习对您有哪些启示?

提示:

在回答本问题时,可以结合您在教学中遇到的误区,从技术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方面、教学资源应用方面、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等来回答,并结合自身的特点,答出这些对您教学的启示。

3.应当根据什么来确定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

提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主要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够提供的支持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称赞》

(教学目标分析部分)

一、概述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

“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

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

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

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生字。

(2)会写生字。

(3)背诵课文。

(4)能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识字的方法。

(2)同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写字姿势正确。

(2)懂得课文主题思想。

 

《自己去吧》

一、概述

《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

故事内容鼓励学生自强自立,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设计理念:

第1课时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利用多种方法识字、灵活用字,利用生字口头创编小片断或小故事;第2课时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语言运用为中心,说写结合,仿编、续编或创编出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小故事或小片断,在读写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深层次加工训练。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或小故事中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自”、“己”、“东”、“西”4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学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学字头的字。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至少能用3个新学的生字在8~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6)能够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仿编、续编或创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儿歌或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编、续编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

 

 

待改进的教学目标分析案例

一、《称赞》参考答案

(改进思路:

将教学目标写得更加具体,包括行为、条件、达到的标准。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或小故事中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采”、“背”、“板”、“椅”、“但”、“傍”、“清”、“消”8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用新学的生字在8~10分钟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5)能够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仿编、续编或创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儿歌或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课文,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并借助工具书等方法认识生字,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围绕课文重点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编、续编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正确运用写字姿势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懂得“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这一思想,能够完成一篇语句通顺的、以其思想为主题的小儿歌或小故事。

待改进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案例

一、《阿德的梦》参考答案

1.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写作积累,口头表达能力较强。

2.部分学生聪明活跃,阅读面广。

3.本班两极分化现象比较突出。

4.学生喜欢想象,但想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根据本课教学目标,补充学生在知识能力基础方面的学习者特征。

6.补充学生兴趣、动机方面的特征因素描述。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教学前期分析:

教学前期分析(Front-EndAnalysi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里斯(J.Harless,1968)提出来的,意即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StructralModellingMethod,简称ISM分析法)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

当我们分析的各级教学目标不具有简单的分类学特征,或者其中的概念从属关系不太明确,也不属于某个操作过程或某个问题求解过程时,要想通过上面所述的几种方法直接求出各级教学目标之间的形成关系是很困难的,这时就要使用ISM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操作步骤:

(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

(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画出目标矩阵;

(3)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运用上述目标和内容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确定完成总的教学目标子目标以及完成目标所需的单元内容和知识点,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内容编排方法。

在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方法是:

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等。

认知结构: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他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的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即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习得意义的保持的效果都会受到学习者认知结构特征的影响。

二、简答题

1.教学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前期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阐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即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分析及阐明;另一个方面就是如何对学习者特征进行把握,是教师分析“怎么教、怎么学”的重要依据,即学习者特征分析,包括学习者起点能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特征因素的分析。

2.请阐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及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其中,在认知领域,将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是继布卢姆之后,又一位对目标理论有重大影响的心理学家。

西方教育心理学界认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都是指导学习目标设计的很有实用价值的学说。

加涅在《学习条件》一书中,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

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3.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教学内容的分析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通常情况下,在确定了一门学科的总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定为完成总目标所必需的学习单元内容或学习模块。

在确定了单元学习内容或学习模块的基础上,我们又需要进一步确定每一单元或模块的单元学习目标以及确定达到单元学习目标所需的知识点。

因此,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以线性的方式将它们截然分开。

因此,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是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它们同样也适用于教学内容分析。

4.您认为学习者特征分析应分析哪些主要特征?

对于不同的特征,各有怎样的分析方法?

学习者的主要特征因素包括学习者起点能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

对于学习者起点能力(或水平),主要进行预备能力、目标能力的分析,可以使用测验的方法。

对于认知结构,主要就是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也就是要确定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上述三方面的特性。

可以借助概念图这一工具对认知结构进行分析。

对于学习态度,主要是了解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包括他们对教学传递系统的态度或喜好,对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判断学习者态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态度问卷量表。

此外,观察、访谈等方法也可用于态度分析。

对于学习动机,Keller的ARCS模型(attention注意力、relevance关联性、confidence自信心和satisfaction满足感)可以用来指导教学设计中如何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教学设计者应从注意力、关联性、自信心和满足感等四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习风格的分析,Curry(1983)的“洋葱模型”提供了很好的框架。

该框架由三层组成:

最外层(教学偏好)、中间层(信息处理方式)、里面层(认知个性风格)。

其中最外层包括了环境的、情感的、社会的等方面因素;中间层主要关注个体吸收信息的时候所用的智慧方法;里面层的场依存、场独立理论揭示了这两种认知方式与学习的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

5.您认为教学前期分析的哪些方面可以借助知识可视化工具(比如概念图)的辅助?

教学前期分析中的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判明都可以借助概念图的辅助。

6.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具有独特的特征。

其一般特征有:

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有团队精神,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在削弱;扮演意识强烈;认知策略趋向简单化;学习风格得到了充分得发挥和完善;学习目标多样化;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多样化。

就学习者的起始能力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多种多样的学习起点,学习者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学习者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态度也大不一样。

不同的学习风格对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性不同。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向南小学 袁茵

一、概述

《要下雨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的第16课。

本课运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动物在下雨前的反常表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本课需用时间为2课时,80分钟。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课文为范例,自主阅读课外学习资料,丰富表象。

(4)结合个人感受,自主创新写作出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指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创编故事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初步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在6~7岁的年龄段中,孩子能较好地接受活泼有趣、直观形象以及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

2.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有个性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3.学生有较好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

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创新识字、续编故事等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室。

2.资源准备:

教学所用的PPT课件,学生用的网络课件、课本。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辨别语气,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师:

如果你在外面玩,天要下雨了,你又没有带伞,你心情会怎样?

请你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课题;如果你是一棵小草,你非常口渴,看到要下雨了,你心情会怎样?

请你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课题。

指名读→模仿读。

2.巧设疑问,初读课文

师:

要下雨了,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都忙坏了,它们在忙些什么呢?

请打开课本第68页,认真读课文,对照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读完了,想一想:

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说。

师:

大家说得这么好,说明大家都很会读书。

现在,谁愿意把自己会读书的本领给大家展示一下?

读的同学大声读,听的同学认真听,我们来听一听:

他们都读对了吗?

指名接读课文→学生评价。

3.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师:

进入“识字通”,同桌两个小朋友共用左边同学的电脑,一起学习。

同桌合作学生字→检查→介绍记字方法→指名说→同桌互说。

师:

大家的方法都很好。

记住了生字再去读课文,一定会比上次有进步。

找到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互读课文。

4.引导学法,扩展学习

(1)打一打

师:

同学们会用联系法来记字,非常好,这样可以帮我们把多有联系的字集中在一起,我们学习起来,就更方便了。

“潮湿”和水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字和词是和水有关的?

蚂蚁和虫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字词是和虫前关的?

一生说字词师打字→学生读字

(2)读一读

师:

生字宝宝组成了许多有趣的儿歌,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学生自读词语、句子、儿歌、小故事。

(3)说一说

师:

你最喜欢哪一篇?

为什么?

说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

5.指导写字,夯实基础

师:

“六个小伙伴”可想跟大家交朋友了,同学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

那可得答应他们的条件,就是“把它们写漂亮”。

想要写好字,掌握正确的笔顺很重要。

请打开课件,去学一学吧。

学生自学→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6.课下作业,延伸学习

题:

课下比一比谁的字写得最漂亮,比比谁读课文最流畅。

第2课时

1.巧用字谜,巩固生字

师:

谁能用自己编的字谜考考大家?

学生说字谜,其他同学猜→齐读生字。

2.活用资源,理解课文

(1)师:

大家猜谜的能力都很棒。

不知道读课文的本领怎么样?

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请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说。

(2)师:

我把《要下雨了》这个故事编成了一本连环画,大家想看吗?

出示图1→讲讲图画→角色朗读→合作学习→互谈感受。

(3)师:

从图2、图3、图4中选择喜欢的一幅,同桌合作用我们学习图1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指名汇报→同桌互查。

(4)师:

小白兔看着在雨哗哗地下着,心里想着刚才三个小伙伴说的话,它的心里有好多话想说。

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对燕子、小鱼和蚂蚁说些什么?

同桌互说→指名说。

3.阅读资源,拓展课文

师:

动物王国里许多小动物都能预知环境变化,不信,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进入“资料城”,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读一读,想一想:

你发现过这样的现象吗?

你以后应当怎样做?

学生自读→指名说→同桌互说。

4.激活思维,创新写作

师:

喜欢“资料城”里的谚语吗?

把喜欢的谚语变成故事。

小白兔往家跑,在路上它又遇见谁?

它们会说什么?

做什么?

续编故事《小白兔往家跑……》。

自己想一想,说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互说→自主打写→师生互评。

5.实践活动,延伸学习

师:

聪明的小动物们能预知天气或环境的变化,如果你能在生活中认真观察这些小动物的表现,你就能成为聪明的预言家!

赶快擦亮眼睛去观察,再把自己的新发现画出来或写出来,好吗?

师生告别→下课。

七、教学评价

本堂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程度。

第1课时侧重于识字教学的评价,第2课时侧重于课文教学的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

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3)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内容相关的故事和短文。

(4)课文内容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续编的故事语句通顺,具有新颖性。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特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泉水》教学设计①及点评

一、教学内容

1.《泉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第5课。

本课通过泉水从山上流下,一路上把爱心献给别人的事,向我们展现了泉水乐于奉献的可爱形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泉水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2.本课的学习内容

(1)会认“股”、“缝”等8个生字,会写“泉”、“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学习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4)通过扩展阅读材料,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