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结题论文二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7239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结题论文二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结题论文二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结题论文二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结题论文二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结题论文二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结题论文二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结题论文二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结题论文二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结题论文二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此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以课文为载体,通过抓住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和规律,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之目的。

整个过程的安排符合教育学“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理论,体现语文学科特点,这是该模式合乎科学、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准。

下面就此模式的具体操作做如下说明:

一、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任务

中年级:

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体会表达效果;

在大量阅读中提高感受和理解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

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及表达效果;

揣摩文章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根据需要、通过快速浏览,搜集和处理信息;

学习探究性阅读。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不能割裂开来逐一培养,而应既有所侧重,又整体推进。

二、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做法

由读通读顺课文到自读自悟,再到读悟结合,读背说写。

应引导学生完成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然后再到“语言文字”这样一个阅读过程。

即:

先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其思想内容,然后再根据感悟到的思想内容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般需要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任务:

自读自悟,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写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教学环节:

三分钟说话练习。

1、教师激情导入。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学生浏览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4、学生自读自悟(初读初悟)。

5、小组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读悟结合,逼近课文的深层问题,感悟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读、背、说、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

1、教师激情导入。

2、读悟结合:

指名汇报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评读→全员自由练读→指名朗读(查读)→背诵→写练。

3、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

三、需要说明的几点

1、关于第一课时

(1)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进行自读自悟。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自读自悟:

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②抓住“感悟点”感悟其思想内容;

③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质疑、感情读文,等等。

在后面的“小组交流”、“师生交流”、“全员互动”等教学环节中也要围绕这些内容进行,体现学科特点,强化师生的有效互动。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自读自悟”这个环节是第一课时必须安排的一个环节,因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也是阅读教学种种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坚实,后面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将会显得苍白无力。

(2)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

学生在自读自悟时,可采用“自问自答”方式,即①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②从哪些重点句子、词语中感悟到的?

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③这些词语、句子意思?

这些词语、句子、表达方式在表达思想内容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案例】“自读自悟”《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自然段:

据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宇宙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piān)舟。

①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段主要写了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重点词语:

晶莹透亮、水蓝色“纱衣”

重点句子: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

表达方式:

拟人、比喻。

③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

“晶莹透亮”:

形容珠宝、玉石非常明亮;

我们从“晶莹透亮”这个词语可以感悟到地球外貌的美丽。

“水蓝色‘纱衣’”: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

我们由“水蓝色‘纱衣’”会联想到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美丽少女,给人一种亲切感;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地球的美丽与可爱。

”作者采用比喻手法,把地球比作母亲,比作摇篮,让我们对地球产生一种深沉的爱,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

“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

”作者采用比喻手法,把地球比作宇宙海洋中的一叶扁舟,让我们感觉到地球实在是太小了,太值得我们爱怜了。

(4)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讨论交流的内容就是“自读自悟”的内容。

这个教学环节是第一课时必须安排的一个环节,绝对不能把它当作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来对待。

要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

2、关于第二课时

(1)读悟结合的基本做法:

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在学生个体自读自悟和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全员交流,全班同学在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提高。

这里的“读”是指“有感情地朗读”,这里的“悟”是指“说悟”(包括对思想内容的感悟、对词句的理解、对语言表达方式的体会)。

(2)教给学生如何说悟的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汇报交流:

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可采用“只答不问”方式。

(平时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汇报感悟时,往往会追问学生,形成问题链,如:

你从哪段学懂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学懂的?

这个词语、句子是什么意思?

它在表达思想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啊?

等等。

这样,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之中。

我们应该把学生的被动回答变为主动汇报。

【案例】汇报《只有一个地球》第一段的感悟:

师:

通过上节课的自读自悟,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哪位同学想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

我学习的是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主要写了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我从“晶莹透亮”、“水蓝色‘纱衣’”等词语体会到了地球的美丽。

另外,我对“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也进行了体会。

作者采用比喻手法,把地球比作母亲,比作摇篮,让我们对地球产生一种深沉的爱,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

我对“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

”这句话的感悟是:

作者采用比喻手法,把地球比作宇宙海洋中的一叶扁舟,让我们感觉地球实在是太小了,太值得让我们爱怜了。

(学生汇报说悟,可以相互补充)

(3)教师的“指令”与教师的“放手”问题。

有些教师往往要指令学生先汇报哪个“感悟点”,后汇报哪个“感悟点”,让人感觉到教师“统”得过多,也“统”得过死。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主张教师放手,以体现“自主”原则。

由此引发出这样一个问题:

让学生自由汇报感悟,学习“感悟点”讲究先后顺序吗?

这个问题应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这里的“材”是指“教材”。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去安排。

有的课文先学哪一点(“感悟点”)都可以。

比如,《桂林山水》的二、三自然段(二自然段写的是桂林水的特点:

静、清、绿;

三自然段写的是桂林山的特点:

奇、秀、险)。

有的课文,只有在学习前面内容的基础上再学习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才能学好。

比如,《月光曲》,要想把第9段(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内容)学好,就应该先学习写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第一首曲子的内容,因为这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情感基础,只有把这些内容学习了,才能更好地体会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遇到这类教材,让学生汇报“感悟点”,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学生先汇报的是前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意思即可;

另一种情况学生先汇报的是后面的内容,教师应该做巧妙的引导。

(4)教师范读:

一是把握时机,即在什么情况下范读?

应该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所体会、朗读课文又读不出效果、急需要教师范读的情况下,教师要予以范读;

二是教师既然是范读,就要读出效果来,真正能够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让学生确实有“范”可学。

2012年3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