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情境创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妙用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7152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情境创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妙用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例谈情境创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妙用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例谈情境创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妙用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例谈情境创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妙用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例谈情境创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妙用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例谈情境创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妙用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

《例谈情境创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妙用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情境创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妙用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例谈情境创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妙用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

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政治教师掌握情境创设法是必要的,它既有助于教师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又能化解新时期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的难题。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自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

其中,情境教学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成长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勇于探究,提高教学实效。

二、为什么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设情境

(一)克服传统政治教学的一些弊端

一直以来,传统政治教学思想主导着课堂教学,它在指导教师如何传道、授业、解惑方面曾取得辉煌的功绩,然而沿用到今天却日益彰显其不足,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

1、照本宣科,枯燥乏味。

陶行知先生说过: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而思想政治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有较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果教师专业知识欠缺或不扎实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又不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则惟有照本宣科,满堂灌,念完应付了事。

如此一来,学生上政治课成了一件苦差事,便渐渐磨灭了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试想,学生索然无味,思维的火花又怎能点燃?

2、重结论轻过程,按部就班。

传统教学过程好比当今的跟团旅游,教学(旅游)中要达到教学目标(目的地),先由教师(导游)设计路线,然后由教师(导游)依照路线领着学生(旅客)走,教师(导游)拿着旗子在前面喊,一队学生(旅客)埋头跟着走。

如此一来,学生既不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该往哪儿走,该怎么走,路上也无法停下来按自己的心和需要去感受、观赏,还因赶路而错过了很多美丽的风景。

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思维,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展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理解全部情况”。

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辟地指出: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想的习惯”。

3、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教师在上政治课时,“唯我独尊”,把学生放在消极被动的地位上,过分注重知识要点、难点的传授,从而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这种模式致使学生死记硬背,并普遍出现“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过扔笔记”的现象,不仅挫伤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使得学生厌学、恨学。

(二)化解新时期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的难题

1、重智育轻德育。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给新教材明确定位:

“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然而,在应试教育仍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其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

教师往往用繁琐的讲解和大剂量的练习取代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在高考状元的诱惑下,形成了以分数论英雄的片面评判标准,于是学生纷纷成了“分奴”,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抛之脑后。

德育和智育如此主次颠倒,使得思想政治课违背了其原有的初衷,成了奴役学生的工具,而非塑造其灵魂的指明灯。

2、重理论轻实践。

新时期的政治较之以往,已经和生活有了联系,然而这种联系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学生没有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只能机械地记忆前人的实践结论。

缺乏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环节,学生很少有所创见,进而不利于自身各种能力的培养。

针对上述的弊端和难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创设各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这些情境既可以激活政治课堂,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陶冶学生情操,使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植入学生心底,真正让政治课堂成为生动的舞台,变成快乐的学堂。

三、妙用情境创设,激活政治课堂,升华学生情感

情境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如有:

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活动情境等。

那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该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情境从而有效地激活政治课堂,升华学生的情感呢?

下面就结合自身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浅见。

首先,创设趣味情境导入新课,立疑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趣味情境导入课堂教学,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进入课堂。

如讲"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时,可用笑话《双方都是挨饿》导入:

一家小饭店门口挂着这样的招牌,请到这里来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

"

这样的导入,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哲理生动起来;

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主题,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

再如讲“矛盾特殊性”时,可以先列举了一系列的数学等式:

1+1=1;

1+2=1;

3+4=1;

4+9=1;

5+7=1;

6+18=1。

接着问学生这些等式能否成立。

无一例外学生都认为绝对不可能!

于是提示他们,在这些数字前面加上适当的单位等式就可以成立,结果答案很快就出来了:

1里+1里=1公里;

1个月+2个月=1季度;

3天+4天=1周;

4点+9点=1点(13点);

5个月+7个月=1年;

6小时+18小时=1天。

通过上面的数字游戏,让学生明白了: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面对不可思议的事情要时,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其次,巧设问题、活动情境讲授新课,排疑解难,提升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讲授新课是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化解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如讲《经济生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这一框时,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

情境一:

百汇电脑城A店和B店都要招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分别承诺薪酬如下:

A店:

50元/天,

B店:

底薪4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得10元提成。

思考问题:

1.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用哪种招聘方式?

为什么?

2.假如你是应聘者,你更愿到哪个店应聘?

情境二:

你在B店工作一段时间后了解到以下情况:

一套学习软件市场价约500元,成本总共才100元左右,而从100元转化为500元的过程基本是通过你的努力才实现的,而你辛辛苦苦推销一套软件才获得10元的提成,老板却轻而易举就获取利润390元,他的收益是你的39倍。

你认为这公平吗?

你还愿意干下去吗?

接着讨论:

有人认为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如果差别能给人带来激励,从而产生活力和效率,就是公平。

对吗?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讨论,既加深了学生对难点知识——“什么是社会公平?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的理解,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活动情境,则能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经济生活》时,以房价高居不下为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奋点,围绕“房子的价格为什么这样高?

”“房价是怎样形成的?

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房地产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是什么?

”“社会上为何出现‘房奴’一说?

”“面对房价高涨现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思考,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所涉及的主要经济知识:

商品价格—银行存贷—公司经营—财政税收—分配制度—市场特点—消费心理—国家职能—国际贸易等。

此外,还可以就“买房”或“卖房”的话题变换角度,设计不同的生活角色,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从而生成出新思路,得出新结论,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提高应变、迁移、交往、沟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再者,可以让学生展开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身实践能力。

再次,创设多媒体情境总结课堂,陶冶情操,升华情感

列宁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思想政治课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铸造灵魂,即是唤起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课堂小结中通过创设富有情感的情境,以境诱情,使学生在归纳总结中把课本的知识内化为自身情感思想,并以此来规范自身言行,升华情感,达到“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例如:

在对《经济生活》“征税和纳税”进行总结时,创设了多媒体情境——快板《说人》来陶冶情操:

这节课/专说人/要说人/就说人/句句话里不离人/咱要说的是纳税人/纳税人不是人/说不是人又是人/不是人是法人/是人就是自然人/我们不说法人单说自然人/自然人/有名人也有普通人/大歌星大影星大球星,他们全都是名人/名人往往是富人/理应主动关心人/老年人/残疾人/生病的人/下岗的人/未成年人和穷人/那样才是顶天立地的大男人/货真价实的大美人/也才是不折不扣高尚的人/有些名人难当人/出场费高得吓煞人/表演不见他本人/放个磁带去替人/找个替身糊弄人/明明设法在骗人/还在那里装好人/更可恨偷税漏税真丢人/你说这是什么人/名符其实是小人/寒心的当是追星人/要擦亮眼睛认清人/成龙那才是真正的人/他懂得怎样去爱人/姚明那才是高尚的人/找“形象大使”就找这样的人/丛飞是感动了中国的人/费俊龙聂海胜,是当代最可爱的人/依法纳税是好人/偷欠骗抗真羞人/不愿认真去做人/可能堕落成敌人/违反税法要抓人/罪大恶极得杀人/不要以为我吓人/社会呼吁文明人/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以上三方面---凤头,猎肚,豹尾紧密联系,层层递进。

情境教学贯穿思想政治课的始终,达到意境完美、情景交融、心与物的交汇,这不仅能扣人心弦,深化教育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能力,让他们在兴趣中求知,在快乐中升华。

四、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情感性:

原国家教委督学柳斌曾说过:

“情境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探索,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情感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播知识的误区,枯燥的死胡同。

”政治课教学是一个贯穿串着情感体验的心灵性活动,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渗入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高尚的理性,不能纯粹为教学而设置没有情感的情境。

只有寓情于境,才能凝聚课堂的感染力,让学生和自己一起沉潜于情感的体验中,受到触动、感动、悟动、行动。

正如列宁所说:

“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