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7149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

《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

数学量关系常看作“数”,进一步扩展为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对象,如数、式、方程等等。

“形”构成了数学的直观化图形语言,“数”构成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语言,由于“数”和“形”各有优势,所以人们常常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使数量的精确刻画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寻找解题思路的一种思想。

它包含着转化方向相反的两个方面,一是由数及形,对于表面上属于代数类的问题,充分利用“形”把其中数量关系的几何特征形象地表示出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表象的联系和转化,化抽象为直观,以形助数,使问题获解。

美国著名数学家斯蒂恩说过:

“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

”二是由形及数,根据图形结构关系特征,寻找恰当表达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利用代数的算法化优势,以数助形,使问题获解。

华罗庚先生曾作一首著名的小诗描述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本是相倚依,怎能分作两边飞;

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

”这首诗向我们深刻地描绘了数形之间的和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主要是以渗透的教学形态为主,它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又高于具体知识的一种理性认识,在教学中,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来体现,强调学生自身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体验和感悟,也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手段使数学思想悄然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逐步成长为一种意识、观念和素质,并在后续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

数形结合思想隐含于不同层次的不同知识点中,因此,学生理解和形成数形结合思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丰富认识、积累经验、加深感悟。

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其中的应用。

一、由数及形,以形助数

数轴是数形结合最基本的载体,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学习数的初步认识时就有了相应的体现。

例1.苏教2012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1页第3题:

填一填,读一读。

2

3

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数轴的特点,直观形象地体验点与数的关系,如点与数的一一对应、数的有序性等,使学生很容易感悟理解数的顺序、大小等特点。

巧用直观图形帮助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大量的应用。

例2.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5页思考题:

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4倍,妈妈比小芳大27岁,妈妈和小芳各多少岁?

这种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往往较难解决,但如果老师能够充分重视引导学生在读懂题目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则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很顺利地解决。

27岁

小芳

妈妈

从线段图中,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出,小芳的年龄用1份线段表示,妈妈的年龄就可以用这样的4份表示,妈妈比小芳大的27岁则是这样的3份,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求出1份线段表示的年龄是:

27÷

3=9(岁),即小芳的年龄是9岁,妈妈的年龄则是:

4=36(岁)。

例3.在进行三年级“加减乘除整理”教学时,老师问学生:

加数相同时可用乘法计算,不同的加数相加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吗?

比如2+4+6=?

老师适时出示如下左图,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认为可以将图中的小方块进行“移多补少”,将最下面的6个方块中移2个给上面,这样每排都是4个小方块,即右图,可以看出是“3个4”,能用4×

3=12这样的乘法算式进行计算。

在这里,图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将抽象的“数”转化成直观的“形”,学生通过对“形”的充分观察思考,能很轻松愉悦地理解不同加数相加(有特定要求)转化为乘法的算理。

在这里,学生不仅感悟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魅力,还感悟了转化的思想、移多补少的方法等。

二、由形及数,以数解形

事实上,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所有图形都蕴含着简明精要的数量关系,尤其是一些基本图形,它们的某些属性都是由数量关系反映出来的。

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等。

例4.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5页例4: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图略)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图形直观分析,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求该长方体的表面积,也就是求6个面的面积总和。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

分别求出3组相对的面的面积,再相加,列式:

2+6×

2+4×

也有学生提出:

六个面可以分为2组,先分别求出每组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乘2,列式:

(6×

5+6×

4+4×

5)×

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观察:

这两种解法在算理上有什么联系?

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这两个算式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释,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形”与“数”、“数”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数量关系模型: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宽×

2+长×

高×

2+宽×

2或(长×

宽+长×

高+宽×

高)×

2。

使图形问题的解决更加简捷。

三、数形结合,辨假求真

“形”直观形象,但有时却给人以假象,“数”的计算就比较确切精准。

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形”的直观形象时,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从“数”的角度进行计算、验证,培养科学的求真精神。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学完“圆的认识”单元后,有位老师给学生出了道题目:

例5.假设有一个表面极其光滑而且像地球那样大的圆球,一条钢带紧紧箍住了这个球的赤道。

如今给这条钢带增加1米的长度,使得钢带离开了球的表面,并且处处同球保持着相等的距离。

钢带的这种升高,是不是足以使你能够在钢带下面塞进你的一只拳头?

面对这个问题,孩子们伸出拳头看看,认为这怎么可能呢?

那么大的圆,增加1米的长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

于是凭着自己的直观想象,纷纷认为这不可能!

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有关圆周长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

假设钢带箍住圆球时,钢带形成的圆的半径是a米,当圆周长增加1米后,圆的半径多了b米,即增加后的圆半径是(a+b)米,列出数量关系式并解出:

2π(a+b)=2πa+1

2πa+2πb=2πa+1

2πb=1

b=1÷

b≈0.16

结果似乎令人惊奇!

半径竟然多出了16厘米左右!

简直不可想象。

然而这却是计算的真实结果。

实际上,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这个圆球不论是地球还是足球,升高的高度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大约16厘米,这有点超出几何直观。

老师可以建议学生举例实际动手做一做,试一试。

总之,数形结合能使数量的精确刻画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达到和谐统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提高发现、提出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真与美。

参考文献:

1.顾泠沅主编,邵光华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9

2.王林等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