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知识竞赛参考题难忘九一八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586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一八知识竞赛参考题难忘九一八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一八知识竞赛参考题难忘九一八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一八知识竞赛参考题难忘九一八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一八知识竞赛参考题难忘九一八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一八知识竞赛参考题难忘九一八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一八知识竞赛参考题难忘九一八练习题.docx

《九一八知识竞赛参考题难忘九一八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一八知识竞赛参考题难忘九一八练习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一八知识竞赛参考题难忘九一八练习题.docx

九一八知识竞赛参考题难忘九一八练习题

九一八知识竞赛参考题—难忘九一八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2、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地点在。

  3、九一八事变后,只有个多月,东北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4、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5、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是。

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

  6、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

中国人民的

  抗战开始了。

  7、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

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

  8、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和十七路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

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

  9、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督促、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10、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11、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12、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又叫做,发动者、。

  13、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出发,主张解决。

党中央

  派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14、西安事变的结果是,从此,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5、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二、列举题:

  1、列举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爱国将领及职位。

  2、列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列举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进行抗日的队伍及领导人。

  4、列举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简述题:

  1、简述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结果和历史意义。

  2、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是为什么?

  四、材料分析

  1、见书72页的《松花江上》的歌词

  请回答:

(1)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脱离家乡而流浪?

  

(2)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它反映了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歌中提到的“九一八”指什么?

  (4)歌词的内容反映了什么?

  (5)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请回答:

(1)这是谁在什么事变后发给谁的命令?

  

(2)这个命令造成什么恶果?

  (3)此材料反映蒋介石对日采取的核心态度是什么?

  3、材料一:

张学良自与国民党接近以来,对于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愈益激烈,招致严重紧张状态。

9月18日事件,在极紧迫气氛下产生,日本军队的行动并未超越自卫权,就公平判断,倘置其它国家于日本同一境地,则亦将出诸同一行动。

  ——引自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发表的意见书(1932年11月)

  材料二:

我国人民此刻民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引自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员大会上的演讲(1931年9月22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对发动九一八事变作了怎样的解释?

目的是什么?

你认为真实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结果如何?

蒋介石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一:

“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象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穿孔。

在近代史中,如果要弄一个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张学良必可名列前茅。

人民之所以深切怀念张学良,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

  ——《世纪老人张学良》

  材料二:

江泽民同志于20XX年10月15日发给张学良家属的唁电,称张学良为“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了张学良在近代史上两大主要功绩及其影响。

  

(2)结合张学良的功绩谈谈你的看法。

  5、材料: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请回答:

  

(1)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的目的是什么?

  

(2)蒋被捉后,对如何处置蒋介石中共的主张是什么?

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3)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的,有什么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答案

  1、柳条湖事件2、1931年9月18日,沈阳。

3、四、一百五十多万4、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加紧侵略中国的步骤5、东北三省沧陷、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6、抗日义勇军、杨靖宇、抗日游击战争,局部、7、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8、张学良、杨虎城、联共抗日9、西安、张学良、杨虎城10、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2、1936年12月12日、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杨虎城13、全民族的利益、和平、周恩来14、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初步1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二、列举题答案

  1、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国民党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杨靖宇

  4、局部抗战开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

  三、简答题答案

  1、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4、蒋介石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2、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称霸中国。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三、材料分析题

  1、答:

(1)1931年9月18日日军不宣而战,攻占沈阳城,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2)《松花江上》,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游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3)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4)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屠杀我同胞,掠夺我财产,大批东北人民被迫逃到关内,盼望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历史。

  (5)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答:

(1)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后给张学良密电。

  

(2)东北军撤入关内,不到半年,东三省沦亡。

(3)不抵抗政策。

  3、答

(1)诬蔑九一八事变是张学良对“日本在满洲的权益“压迫所致,日军出于自卫。

目的:

掩盖其侵略罪责。

真实原因:

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实现征服中国的野心,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政策:

不抵抗政策。

结果:

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根本原因:

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认为共产党是对其统治的最大威胁,先要集中兵力进攻红军。

  4、答:

(1)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形式上完成了统一;西安事变,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也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初步形成。

  

(2)他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无愧于这些称号。

是一位爱国将领。

  5、答

(1)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2)主张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原因是逼蒋抗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

(3)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张学良、杨虎城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也可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或建立更广泛的统一战线,用以解决台湾问题。

也应该使我们认识到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党派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