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电教论文: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3773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电教论文: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数学电教论文: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电教论文: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

《小学数学电教论文: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电教论文: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电教论文: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_精品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

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中。

  关键词:

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

  

  电教媒体网络教学通过图、文、音、像等信息,形象、具体地传授知识和表现教学内容,并大大扩展时空范围,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将其上升为理性知识。

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下面就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

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

  如在教学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时:

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景,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

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圆的特征,教师先提问: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

”在学生回答后,运用电教媒体显示自行车、摩托车的模型,然后再问:

“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

椭圆形的车轮,在行使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

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将车轮依次换成长方形、正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

这样借助多媒体不断的变换,把它们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表象认识。

  学生注意力更易集中,获得了深刻的表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电教媒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

这时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

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

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

在运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

用屏幕显示:

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第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

这时教师提出问题:

有几个人在运动?

出发时间怎样?

从哪里出发?

出发后方向怎样?

结果怎样?

抓住“相遇问题:

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的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

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

利用电教媒体逐步逐步的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

(1)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

(2)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

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这样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适时启发、点拨,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从而为后面的例题提供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四、利用电教媒体使练习形式多样化让知识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电教媒体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

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联系的及时反馈,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上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总之,电教媒体应用于教学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绝对的意义。

需要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教师不断分析、总结、探索电教媒体中的问题、经验和方法。

电教媒体应用才会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体现出电教媒体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