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培训教材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培训教材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培训教材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源泉,更是传承文明的导师,教书育人的园丁,以身作则的楷模。
教师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讲究礼仪的典范,言传身教,努力传承和弘扬光荣传统。
一、教师礼仪的特点
(一)教师礼仪的示范性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尤其是对于自己喜欢和崇拜的老师,学生不仅会认真地学习该老师教给的学科知识,还会模仿老师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因此老师的知识、眼界、品格及一言一行等,都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
学生年龄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大。
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因而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使自己成为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还要成为社会文明礼仪的代言人。
(二)教师礼仪的平等性
我们通常说“礼多人不怪”,如果你尊重别人,别人可能就尊重你。
礼仪的“仪”字顾名思义,仪者仪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
在人际交往中,尊重是前提,平等是基础。
即使是师生之间也是如此。
清晨,在校门口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对着走进学校的教师有礼貌地说:
“老师好”,每当此时,总会有个别教师不知道什么原因,对这一声真诚的问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生更听不到那一声来自老师的“你好”的回敬语。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第一小学林灿洪副校长提出“礼仪教育不妨从老师主动向学生问好开始”。
在他们学校,自从教师主动向学生问好后,许多学生惊喜地发现,每天在学校碰到老师,还没有来得及向老师敬礼,老师已经脸带微笑地向自己打招呼了。
老师主动向学生问好,使许多学生感到一股暖流涌向心头。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一个真正有修养的教师,绝不会把自己抬得高高的,凌驾于他人之上。
这个“他人”中应当包括自己的学生。
真正有修养的教师会包容自己的同事,容忍同事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容忍学生的过失,容忍学生的不完美,不对学生恶语相加,总是积极地寻找处理问题的对策。
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的课堂上,每当他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对学生的称呼是“您”。
常听到这样的话语:
“这位同学,请您来说。
”教师的言行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一个“您”字,传达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展现的是名师的修养和魅力,而学生也从老师身上学会了如何做人。
(三)教师礼仪的审美性
教师礼仪的审美性主要是指教师职业的文明礼仪对学生以及他人的感觉、领悟方面的影响。
他主要表现在教师端庄的仪容、仪表会让学生赏心悦目。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其内在的学识修养和外在的衣饰打扮和谐地统一起来,让人于朴实大方中见高雅的情趣,于整洁得体中见丰富的涵养,教师就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师优雅的风度也体现了教师礼仪的审美性,风度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是学生认识教师、评价教师的最重要的因素。
教师的品德、才学只有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并且富有一定的文化艺术意味风度的时候,才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有品德和学识才能的教师有可能缺乏风度,但真正风度美的教师必然是品格高尚、才学俱佳的。
教师风度美是其内在素质,即才学、品德的感性显现。
学生是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人,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富于情感,热烈地追求着美,美的事物对他们始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诱发力和感染力。
一个具有优雅风度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有个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
“老师优雅的风度,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她身上,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如何做一名高尚、完善的人,我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
”
教师礼仪的审美性还表现在教师高雅的谈吐和文明的举止。
课堂上教师如果面带微笑轻轻一声问候,马上就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一名好教师,他文明的举止,乃至一句口头禅,都会成为学生争相效仿的对象。
因而,教师只有自觉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努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方能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审美价值,于无声处发挥出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
二、学习教师礼仪的意义
(一)有助于教师塑造自己优雅的职业形象
礼仪是显示教师的人格修养、文化背景等道德风范的窗口,可以帮助教师塑造一个整体的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
言谈举止、行为、服饰等属于外在形象,外在形象是表现性的,教师的人品、情趣、气质、风度等属于内在形象,内在形象是描述性的。
曾有一位女企业家去拜访一位很有成就的40岁左右的女校长,在办公室外等待的时候,想到女校长的名气和出色的业绩,不禁有些紧张。
当被请进办公室,见到这位女校长的时候,她心中的紧张感立刻就没有了,并且平添了几分自信。
她看到这位女校长穿了一身超短的套裙,并且还穿了一双露着脚趾的凉鞋。
她对女校长的印象立刻大打折扣。
这位校长不协调的着装一下子就影响了在他人心目中的职业形象,由此可见教师应注重教师礼仪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良好的形象易使学生萌生好感,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威信,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将对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许多教师就是因为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助于教师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决定于双方心理需要满足的程度。
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在人们的交往沟通中实现的,礼仪具有沟通功能。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都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这样才能沟通相互之间的感情,从而使交际获得成功。
教师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教师在人际交往中按教师礼仪规范去做,将有助于加强教师之间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缓解或避免某些不必要的情感对立。
另外教师人际关系的融洽离不开情感因素,而情感的表达离不开一些特定的礼仪形式。
节日里送一束美丽的鲜花;
或一张写满祝福的贺卡;
相遇时友善的目光、亲切的微笑;
聚会时得体的举止、文雅的谈吐,都会让教师彼此建立好感和信任。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礼仪,恰是一条无形的纽带,会拉近教师与同事、学生、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愉快和睦的人际关系,会让教师更多地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
(三)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学校形象。
目前教师完成职业任务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言传身教。
如果教师不仅口说而且能真正身体力行,必然能留给学生良好的教师形象,获得学生的尊重。
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实效。
一般而言,教师的礼仪素养反映其素质,而素质又体现于细节。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礼仪素质直接体现着学校的文明风气,体现着学校的礼仪水平。
一个处处讲礼仪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和谐的校园,也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
试想,哪一位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文明人,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文明的学校里?
三、礼仪学习的一般途径与方法
金正昆教授在《现代礼仪》一书介绍了如何学习礼仪的途径与方法。
建议人们学习礼仪时,不仅要重视礼仪的学习途径,也要掌握礼仪的操作方法。
一般来说,学习礼仪有以下三大途径。
其一,进行理论学习。
利用图书资料、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方式系统全面的学习礼仪知识。
其二,向社会实践学习。
在生活实践中应用礼仪,不仅可以使人加深对礼仪的了解,强化对礼仪的印象,而且还会检验礼仪的作用,据此评判个人掌握、运用礼仪的实际水平。
其三,向礼仪方面的专业人士学习。
礼仪专业人士的共同点是对礼仪有一定的了解,或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向他们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学的更规范。
学习礼仪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四种。
其一,联系实际。
礼仪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学习礼仪务必要坚持知与行的统一,要注重实践,将自己的礼仪知识运用于实践,并不断向实践学习。
其二,重复渐进。
学习礼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对一些有关的具体规范,要求,只有反复运用、重复体验,才能真正掌握。
其三,自我监督。
学习礼仪,应进行自我监督,对自己既要有所要求,又要处处进行经常性的自我检查。
这样有助于自己发现缺点,找到不足,将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与习惯做法。
其四,多头并进。
学习礼仪时,应将礼仪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全面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还有助于个人更好的讲礼仪、用礼仪。
思考与练习
1.阅读下面“绝缨之宴”的历史典故,分析一下该事件中礼仪所起的作用,以及故事中体现了人际交往的哪些礼仪原则。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
楚庄王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
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
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
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
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
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
“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
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
“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
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
”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
七年后,楚庄王伐郑。
一名战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
这员战将所到之处拼力死战,大败敌军,直杀到郑国国都之前。
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才知其名叫唐狡。
他表示不要赏赐,坦承七年前宴会上无礼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举全为报七年前不究之恩。
古人讲:
“君则敬,臣则忠。
”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其心胸开阔、知人善任不无关系。
假如没有绝缨宴,也许唐狡早就被处死了,楚国伐郑就不一定能胜,楚庄王的春秋大业也就不一定能够成就了。
(摘自百度百科)
2.联系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发生的不愉快的一件小事,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用礼仪的方式处理,结果会怎样?
3.上网查阅一下我国礼仪的有关知识,了解礼仪的民族特点。
4.假设你到国外去旅游,根据礼仪中从俗的原则,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来了解所去国家的礼仪?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