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PPT推荐.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12292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3.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PPT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PPT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PPT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PPT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PPT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PPT推荐.ppt

《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PPT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PPT推荐.ppt(1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PPT推荐.ppt

实证性影响研究贡献:

建立起严密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不足:

抛弃了对“文学性”的分析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想,美国学派代表人物:

雷马克、韦勒克主张:

重视文学的审美特性方法:

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贡献:

强调平行研究,拓宽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不足:

学科边界范围太大,模糊了学科边界,中国学派代表人物:

李达三、曹顺庆等主张:

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跨文明研究方法:

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文学变异研究贡献:

提出变异学等学科理论,使体系更严密,比较文学定义:

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与变异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文学变异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创新之处:

1.主张比较文学只存在于三个“跨”,即“跨国界”、“跨文明”及“跨学科”;

2.强调了“异质性”;

3.提出了“文学变异研究”。

思考:

比较文学的发展经历过哪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主张?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界、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比较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发展的。

总体而言,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三个条件组成,即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与变异性。

一、同源性同源性构成了影响研究赖以存在的基础,成了法国学派比较文学研究的学理依据,也即可比性。

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的具体研究内容。

二、类同性类同性是迥异于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美国学派平行研究的鲜明旗帜和突出特征。

具体来说,类同性是指没有任何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理论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或契合之处。

三、异质性与变异性跨文明研究是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基本特征,而异质性则是跨文明研究的理论前提。

如果在跨越异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忽略了文明异质性的存在,我们的研究便会陷入简单地同中求异比如有可能把中国文学变为西方观念的注脚,也会陷入简单地异中求同比如只是进行一种浅层次的“X+Y式”的比附。

第三节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三大研究领域,一、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

文学跨越性研究跨国界研究卡雷提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曾存在过的跨国度的精神交往与实际联系”法卡雷:

比较文学初版序言,见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组选编:

比较文学研究资料,43页。

基亚则认为比较文学是一种“国际文学的关系史”法基亚:

比较文学,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跨学科研究最先提出跨学科研究的是美国学者雷马克,他主张比较文学除了跨国界文学研究之外,也应“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同时,为避免这种研究过于宽泛,他还提出了“系统性”的限制。

美雷马克:

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见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组选编:

比较文学研究资料,1页。

跨文明研究跨文明研究的提出是对跨异质文化研究更为确切的表达。

我们认为:

“如果说法国学派跨越了国家界线,沟通了各国之间的影响关系,美国学派则进一步跨越了学科界线,并沟通了互相没有影响关系的各国文学,那么,正在崛起的中国学派必将跨越东西方异质文化这堵巨大的墙壁,必将穿透这数千年文化凝成的厚厚屏障,沟通东西方文学,重构世界文学观念。

”曹顺庆: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载中国比较文学,1995

(1)。

二、比较文学研究三大领域,

(一)实证性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文学关系学研究,强调的是横跨于不同国家文学体系之间的文学关系史研究的实证性,并以其界定自己的研究范围和策略;

同时,该研究努力从横向的视角来重新书写文学史,并结合纵向的国别文学史研究成果,以期重新审视、描述文学发展的状态及文学发展的动力。

曹顺庆:

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二)变异学研究,文学变异学研究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语言层面变异学研究,也就是翻译学或译介学研究。

它主要是指研究文学现象穿越语言的界限,通过翻译而在目的语环境中得到接受的过程。

民族国家形象变异学研究,又称为形象学。

简单地说,形象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在一国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他国形象。

因为这种“他国形象”只是主体国家文学的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变异也就在所难免。

法让马克莫哈:

试论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史及方法论,见孟华主编:

比较文学形象学,2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文学文本变异学研究。

该研究关注的是文学文本在文学接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可能的变异,因为文学接受的过程存在美学和心理学因素的渗入而可能发生无法实证的变异,所以它属于文学变异的范畴。

简单地说,文学文本变异学包括有实际交往的文学文本之间产生的文学接受的研究,还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中文本与读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4.文化变异学研究。

如我们前文所提到,比较文学研究是一种跨越异质文化的研究,它要面对的必然是“文化模子的歧异以及由此而起的文学的模子的歧异”美叶维廉:

东西方文学中“模子”的应用,见温儒敏、李细尧编:

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叶维廉比较文学论文选,3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跨文明研究,典型的理论就是文明对话与话语变异的问题。

萨义德早就提出了“理论旅行”的观点。

当代的理论多是从西方“旅行”到东方,而当西方理论到达中国之后,该理论话语会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异:

其一是在知识谱系上,中国是全盘照搬西方文论;

其二是西方文论自身的变异,即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三)平行研究,平行研究的定义:

平行研究是由美国学派所倡导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与跨学科研究一起构成了美国学派的理论基础。

该研究旨在打破法国学派的人为设限,主张在实践中将没有实际接触和影响的两国文学或多国文学、文学与其他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或艺术门类加以比较研究。

研究方法:

即类比与对比,包括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前者指作品与作品、理论与理论的比较,后者指一国理论与他国作品的比较、其他学科理论与文学作品的比较等。

具体对象:

主题、文体、风格、技巧、原型、神话、思潮和文学史等。

主要关注点:

文学性,即力图通过求同辨异,把握文学发展、艺术创作、文本结构等方面的规律以及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价值等。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构成:

流传学实证性影响研究渊源学跨国界研究媒介学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语言层面变异学研究跨文明研究民族国家形象变异学研究变异学研究文学文本变异学研究文化变异学研究跨文明研究类型学主题学平行研究文体学比较诗学文学人类学跨学科研究,本章思考题:

你怎样评价比较文学的定义之争?

你认为本教材所给的定义与前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2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如何理解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内容?

3试述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

4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本章关键词:

比较文学ComparativeLiterature可比性Comparability跨文明研究Cross-culturalStudy,本章推荐书目:

1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2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修订版)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卢康华,孙景尧比较文学导论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4孙景尧比较文学的研究之道:

可比性重读比较文学理论名著的札记中国比较文学,2003(4)5曹顺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中国比较文学,1995

(1)6乐黛云“学科之死”与学科之生中国比较文学,2009

(1),第二章影响研究,第一节影响的类型第二节流传学第三节渊源学第四节媒介学参考例文

(一)巴尔扎克与中国作家参考例文

(二)东西文学影响渊源的典型个案拉封丹乌龟和两只野鸭里的部派佛教文学因素,本章概要,本章所说的影响研究,即实证性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它对比较文学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影响研究源于法国学派,探究文学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套经典的比较文学实证关系研究范式,并逐步确立了由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三大支柱构成的实证性研究方法,注重的是比较对象之间的实证性“同源性”的关系因素。

实证性的影响研究注重的是文学之间影响的“实证性”关系,包括了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主题学、文类学等。

本章重点介绍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研究,主题学与文类学则放到后面的章节论述。

第一节影响的类型,一、影响的定义所谓“影响”,就该词的本义而言,是指某种力量的运动对另一方所发生的作用。

在世界文学的漫漫长河中,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学都是在互相借鉴和互相影响中不断发展的。

任何一种文学现象、一种文艺思潮、一位作家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人或者受到他人的影响。

影响是客观的、无法否认的。

影响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渊源学:

从接受者出发,对作家、作品、思想感情等受到的影响追根溯源。

媒介学:

从中介者出发,研究沟通放送者与接受者的媒介,如翻译、改写、模仿、引述等。

流传学:

从放送者出发,研究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等对他国文学、文学创作者的影响。

二、影响的类型,我们从影响的性质、影响发生作用的方式等角度将比较文学中影响的类型分为以下十种:

正影响正影响指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较为先进发达,其文化、文学有能力远播其他民族,并给予其影响;

同时,它并未因自己的优势而拒绝接受和吸收其他国家在文化、文学方面的影响。

典型例证:

唐朝著名作家的诗文集相继传入日本,其中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的白居易诗歌,尤为受到喜爱。

日本从博大精深的汉、唐文化中吸收、借鉴、参考、改良,其影响深远至今。

反影响反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希望从反面受到自己所需要的外国的影响,主要是企图通过对他国文学的批判和否定,以产生从反面维护本国文学传统的影响。

与正影响相比,反影响不是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地吸收他国文学的营养以促进本国文学的发展,而是企图批判和否定他国文学以维护现有的文学传统。

3.负影响负影响是指接受者以选择的态度,从影响者处吸取反传统的因素,以创作出与影响者倾向完全不同的新文学的现象。

摩罗诗力说是1907年鲁迅先生用文言文写成的一部著作。

鲁迅在书中对儒家的传统文论进行了批判:

“中国之诗,舜云言志;

而后贤立说,乃云持人性情,三百之旨,无邪所蔽。

夫既言志矣,何持之云?

强以无邪,即非人志。

许自繇于鞭策羁縻之下,殆此事乎?

然厥后文章,乃果辗转不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