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11生活之乐电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081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11生活之乐电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诗11生活之乐电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诗11生活之乐电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诗11生活之乐电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诗11生活之乐电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11生活之乐电子版.docx

《古诗11生活之乐电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11生活之乐电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11生活之乐电子版.docx

古诗11生活之乐电子版

古诗1.1生活之乐(电子版)

第一讲江南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

2.何:

多么。

3.田田:

荷叶茂盛的样子。

4.可:

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汉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明白如话带给人们夏日的美感。

最后几句更是运用了民歌中经常使用的叠唱、比兴等手法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幅清新的夏景图。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后四句是第三句在被唱出来时的背景和声。

·译文江南又到了采莲的季节了,你看)那荷叶都浮出了水面紧密地连在一起。

而水中的小鱼也在这些莲叶间嬉戏。

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游到西面;一会儿游到南面;一会儿游到北面。

课后拓展古诗

采莲曲

【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1.罗裙:

用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2.芙蓉:

指荷花。

3.乱入:

杂入、混入。

4.始觉:

才知道。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色罗裙融入荷叶中浑然一色,盛开的荷花迎向那年轻的脸庞相互辉映。

(少女的小船)一进荷花池塘就不见了踪影,直到听见歌声才发现有人到来。

第二讲池上

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艇(tǐng):

船2.白莲:

白色的莲花。

3.不解(jiě):

不知道4.浮萍:

水生植物。

·翻译一个小娃娃在湖上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地采了一些白莲花回来。

他不懂得掩饰自己的踪迹,小船过处荡开了浮萍,留下一条清晰的水面道路。

·赏析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小孩采莲图。

诗的后两句写小孩子采莲归来时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这个场景描写得可爱、可亲,语言如同大白话,富有的味。

整个画面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

课后拓展古诗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

佛教寺庙,在庐山大林峰。

2.人间:

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

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

指花凋谢了。

5.山寺:

指大林寺。

6,始:

才;刚刚。

7.长恨:

常常惋惜。

8.觅(mì):

寻找。

9.此中:

这里,指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

在山下的村子里,四月百花就已经凋零了,(可是现在)这山上寺庙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常为了没有办法找回春光而惋惜,却不知道原来它已经来到了这里啊。

第三讲所见所见【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1.牧童:

放牛的孩子。

2.振:

振荡、回荡。

3.林樾(yuè):

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

想要。

5.捕:

捉。

6.鸣:

叫。

7.立:

站立。

·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原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大概是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蝉儿,牧童突然停止唱歌,紧闭嘴巴站立在树下。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活泼自由,形象生动。

诗的前两句本来在写小牧童的动态,后两句随着动作一转,写小牧童的静态,把小牧童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作,诗人就将它留给读者去遐想了。

课后拓展古诗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注释

1.白日:

太阳。

2恰(qià):

正好。

3.苔:

苔藓(táixiǎn),一种只生活在阴暗、潮湿地方的植物。

·翻译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了自己的青春。

苔藓开的花就像米粒那么小,也在学着牡丹一样盛开。

第四讲小儿垂钓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1.蓬(péng)头稚(zhì)子:

年龄小的、憎惜懂的可爱孩子。

2.垂纶(lún):

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3.莓(me1):

一种野草。

苔:

苔藓植物。

映:

遮映。

4.借问:

向人打听。

5.应(yìng):

回应,理睬。

·翻译

一个头发散乱的小男孩学着大人在钓鱼。

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苔藓的地方,周围的野草掩映着他的身体。

有个过路的人来向他问路,他只是远远地摆摆手。

原来是原来是他害怕吓到鱼儿,所以才不说话的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诗的后两句描写了路人问路时小儿传神的动态。

写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整幅场景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最后更是戛然而止,给读者以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意蕴无穷。

诗的话言是平淡浅易的,但其中露出了无限的童趣。

课后拓展古诗

喜韩少府见访

【唐】胡令能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注释

1.访:

拜访。

2.忽闻:

突然听到。

3.着(zhuó):

穿、穿衣服。

4,荷(hé)衣:

荷叶般的衣裳,具有隐者的含义。

后世常借“荷衣"以指隐者的服装。

5.不惯:

不习惯

·译文

突然听到梅福前来拜访我的家,我笑着穿上自己隐居的衣服走出了家门。

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了起来。

第五讲村居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居:

居住。

2.拂(fú):

吹拂、抚摸。

3,堤(dī):

堤岸。

4.醉:

迷醉,陶醉。

春烟:

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5.散学:

放学。

6,趁(chèn):

利用时间、机会。

7.鸢(yuān):

老鹰。

纸鸢,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泛指风筝。

·翻译

早春二月,青草渐渐发芽,黄莺也恢复了活力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轻抚堤岸,沉醉在如烟的春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跑回家,趁着春风来放风筝。

·赏析

这首诗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后两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儿童、早春、东风、纸鸢,无不是生机勃勃、富有朝气的。

诗人选择了这些物象来搭配美好的春光,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课后拓展古诗

竹枝词

【清】孔尚任

结伴儿童绮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注释

1.绔(kù):

这里指裤子。

2.褶(zhě):

裤子上的褶子。

3.线索:

这里指风筝线。

4.天公:

老天爷。

·翻译

几个结伴的儿童身穿带褶的鲜红的裤子,手里拿着风筝线对着天空大喊:

人人都夸你今年春天来的早,(但为什么)少了让我们风筝起飞的风!

第六讲咏鹅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曲项:

弯着脖子。

2.歌:

长鸣。

3.拨:

划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出鹅的鲜明形象,构成了一幅可爱的动态形象。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鹅的外形、神态,更突出了鹅最典型的特点,这与鹅嬉戏的动作相交融,将诗歌描写的白鹅写的有声有色,又自然真切。

·译文

大白鹅啊大白鹅,弯着脖子向着天空唱歌。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课后拓展古诗

于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

1.易水:

也称易河,在今河北省,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时,荆轲曾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

2.壮士:

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

3.发冲冠:

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

帽子。

4.昔时:

往日;从前。

5.没:

通殁,死。

6.犹:

仍然。

·译文

当年就是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了燕太子丹。

他慷慨悲歌,一股壮气怒发冲冠。

(到了今天,)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可是)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啊。

第七讲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1.解落:

吹落,散落。

解:

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

秋季。

2.能:

能够。

二月:

农历二月,指春季。

3.过:

经过。

4.斜:

倾斜。

·赏析

风是无形的,风又是实在的。

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形象生动。

以被它吹动的物象,如花、叶、江水、竹林来反应风的有形。

这种手法极其巧妙,化抽象为形象,让人清楚的看到、感受到风的力量。

甚至去掉题目,就是一则天然的谜语。

·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的花朵。

它吹过河流时能掀起滚滚巨浪,吹进竹林时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课后拓展古诗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释

1.火树银花:

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

特指上元节的灯景。

2.星桥:

星津桥,洛阳城里的一座桥。

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三天取消宵禁,打开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星津桥上的铁锁,任平民百姓通行。

3.暗尘:

暗中飞扬的尘土。

4.游伎:

歌女、舞女。

秾李:

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

5.落梅:

曲调名。

6.金吾:

指掌管京城戒备的金吾卫。

7.玉漏:

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译文

灯火通明,街上到处是璀璨的光芒;星津桥上,一直被锁住的铁锁也在这天打开。

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追逐着欢快的游人。

歌女舞女们打扮的花枝招展,到处都能听到《梅花落》的乐曲。

在这一天京城的金吾卫都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啊你也不要着忙,别让这美好的元宵节那么快过去。

第八讲咏柳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

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

装饰,打扮。

3.一树:

满树。

一:

满,全。

4.绦(tāo):

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

裁剪。

6.似:

如同,好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春天柳树的咏物诗。

诗的末尾两句使用了比拟和比喻的手法,把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的后两句新奇贴切,成为描绘柳树,甚至是春天的千古名句。

诗中不但有物,还有情,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译文

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碧玉打扮起来的,千万条柳条像丝带一样低垂着。

不知道这些细长的柳叶是谁裁剪的?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就像是灵巧的剪刀把它们剪出来的啊!

课后拓展古诗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

1倚:

仗恃,依靠。

狂:

猖狂。

2解把:

解得,懂得。

3.飞花:

这里指柳絮。

·译文

杂乱的柳树枝条还没有变黄,它们在东风的吹动下一阵狂舞。

柳树铺天盖地的飞絮想要遮盖住太阳和月亮,但(它们)不知道,这天地之间还有秋霜存在啊!

第九讲墨梅

墨梅

【元代】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池头:

池边。

头:

边上。

2.痕(hén):

痕迹。

3.满乾坤(qiánkūn):

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之间。

·翻译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边的棵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水墨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它的颜色多么漂亮,只是希望能在世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赏析

这首题画诗不仅仅是赞美墨梅,更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

诗的后两句盛赞了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虽不鲜艳,但有高洁的品质,这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的性格。

诗人借物抒怀,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了一体。

课后拓展古诗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

1.著(zhuó):

放进,置入。

此身:

指白梅。

2.混(hùn):

混杂。

芳尘:

香尘。

3.清香发:

指梅花开放,香气传播。

·翻译

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充满世俗的香气之中。

忽然一夜间它的清新香味就散发了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第十讲竹石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竹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咬定:

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若青山不松口一样。

3.立根:

扎根,生根。

原:

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

裂开的山岩。

4.磨(mó):

折磨,挫折,磨炼。

击:

打击。

坚劲(jìng):

坚强有力。

5.任:

任凭,无论,不管。

尔:

你。

·翻译

山间的竹子牢牢咬住了青山,坚决不肯放松;它的根须已经深深地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摧残只会让它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方向吹来的狂风,(竹子也巍然不动)。

·赏析

这首诗托物言志,寓意深刻。

诗的后面两句用了“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来比喻自己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艰难困苦,表达了自己宁折不弯,决不动摇的铮铮做骨。

因此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课后拓展古诗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

1.衙斋(yázhāi):

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衙,县衙;斋,书斋。

萧萧:

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2,些小:

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的人。

吾曹:

我们。

3.关情:

牵动情怀。

·翻译

(我)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院子里的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关于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第十一讲清明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天有扫慕、踏青、插柳等民俗活动

2.纷纷:

形容多的样子。

3.欲断魂: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4.借问:

请问。

·翻译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失魂落魄,心中烦闷。

向人询问哪里有酒家,放牛的小孩指向了远处的杏花村。

·赏析

这首诗写法自然,整首诗构成了一幕完整的小剧;首句交代了环境、气氛;第二句交代了人物和人物心境;第三句自然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牧童随手的一“指“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

这首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余的邈然,耐人寻味。

课后拓展古诗

寒食

【唐】韩细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春城:

暮春时的长安城。

2.飞花:

柳花,指春天飞舞的柳絮。

3.寒食:

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4御(yù)柳:

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5.汉宫:

这里指唐朝皇宫。

6.传蜡烛:

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7.五侯(hóu):

汉成帝特别恩宠王皇后的五个兄弟,把他们都封为了侯。

这里指天子近幸的大臣。

·翻译

春天来了,长安城里处处飞舞着柳絮。

寒食节的时候,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将蜡烛赐给大臣们。

袅袅炊烟就这样散入那些王侯贵戚的家里。

第十二讲书湖阴先生壁

书湖阴先生壁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书:

书写,题诗。

湖阴先生:

杨德逢,王安石的邻居。

2.茅檐(yán):

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3.苔(tái):

青苔。

4.眭(qí):

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成畦,成垄(lóng)成行(háng)。

5.护田:

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6.闼(tà):

小门。

排闼,开门。

青:

绿色。

·赏析

这首诗的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在诗人眼里,弯弯的河流环绕农田,就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门前的青山也推门而入,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添色彩。

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译文

茅草屋前的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将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山好像推开门,把青翠的山色送了进来。

课后拓展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其二)

【宋代】王安石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注释

1.桑条:

桑树枝。

2.索漠(suǒmò):

亦作“索莫”或“索寞”,荒凉萧索的样子。

3.楝(liàn)花:

北方常见的苦棟花,花淡紫色,有芳香。

4.敛(liǎn):

收敛、聚敛。

5.垣(yuán):

垣墙,矮墙。

6.半山园:

王安石在南京住的时候的别墅。

·译文

桑树枝叶稀疏但是棟花却十分繁盛。

清风吹送花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惊醒了我的午觉,醒来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第十三讲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1.梅子:

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

荞麦花。

3.篱(lí)落:

篱笆。

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4.蛱(jiá)蝶:

蝴蝶。

·翻译

(夏天来了,)树上的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越来越长,农家的院落门前没有一个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的后两句写农民的劳动,但它没有直接去描写,而

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对比的手法:

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的劳作,所以白天农家很少见到人,因此蜻蜓、蛱蝶可以在院中翩翩起舞。

以动衬静,更显村中寂静。

课后拓展古诗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1.更(gēng):

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2北斗:

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3阑(lán)干:

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4南斗:

有星六颗。

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5.偏知:

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6新:

初。

透:

透过。

·翻译

夜深了,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半隐藏在黑夜里。

(这时候,)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听到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它第一次传进屋子里来了。

第十四讲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昼(zhòu):

白天。

耘(yún)田:

除草。

绩麻:

把麻搓成线。

2.各当家:

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3.未解(jiě):

不懂。

4.供:

从事,参加。

5.傍(bàng):

靠近。

·翻译

(在农家生活的人)白天要下田去除草,晚上抓紧时间搓麻线。

村庄里的男男女女各司其事,各自负责自己的工作。

那些小孩子们还不会耕地织布,就在桑树底下面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种瓜。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个场景,后两句描写儿童的行动,笔调清新。

孩子们虽不能承担起农家的劳动,却也不闲着,在游戏中“学种瓜”。

这虽然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细腻的描写让这幅初夏农家的图景读来意趣横生。

课后拓展古诗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注释

1.竹溪(xī):

小溪旁长着翠竹。

2.妇姑:

婆媳。

3.浴蚕(yùcán):

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

4.中庭:

庭院中间。

5.栀(zhī)子花:

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翻译

雨中传来了鸡的鸣叫,山村里依稀有着一两户人家。

竹溪之上的村路有着一条斜横的木板小桥。

婆婆和媳妇相互呼唤,一起去选蚕种。

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第十五讲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1.山原:

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

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2.子规:

鸟名,杜鹃鸟。

3才了(liáo):

刚刚结束。

蚕桑:

种桑养蚕。

插田:

插秧。

·翻译

山野之间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

杜鹃在烟雨蒙蒙中声声啼叫。

四月到了,农民都忙起了农活,没有一个人闲着:

(你看)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工作,现在又要开始插秧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诗歌的前两句着重写景,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笔触细腻,色调鲜明。

诗人的选景有着一种青春但朦胧的色调,表现出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它与景色是和谐统一的。

课后拓展古诗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销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1.清平乐(yuè):

词牌名。

村居:

题目

2.茅檐(yán):

茅屋的屋檐。

3.吴音:

吴地的方言。

4.相媚(mèi)好:

指相互逗趣,取乐。

5.翁媪(ǎo):

老翁、老妇。

6.锄(chú):

锄草。

7.织:

编织。

8.亡(wú)赖:

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9.卧:

趴。

·翻译

草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在相互逗趣,听起来温柔又美好,是谁家的白发老人呢?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黄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