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Word下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14717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Word下载.doc

《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Word下载.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基础(丁锦宏版)选择题题库Word下载.doc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AC)。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C.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D.卢梭的《爱弥儿》

5.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ABCD)

A、解释教育现象B、解决教育问题C、揭示教育规律D、指导教育实践

6.下列有关教育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

A、卢梭曾提出两个教育研究中未被充分证明的问题,一是人究竟从哪些方面接受教育,二是教育应根据成人的标准还是根据儿童的本性来进行,这两个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B、孔子创办儒家私学,面向社会各阶层办学,做到了“有教无类”;

自己则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仁义品质的“贤人”和“君子”,并指出“克己复礼为仁”;

教学纲领是“博学以文,约之以礼”,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C、夸美纽斯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该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卢梭的《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7.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下列哪些不是这本书的特点(ACD)

A、德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B、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C、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美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B2.A3.B4.B5.A6.C7.B8.A9.D10.A11.B

12.B13.D14.B15.C16.D17.B18.A19.A20.B21.D22.C23.A24.D25.A二、多项选择题:

1.ADE2.ABC3.AC4.ABCDE5ABCD6.AB7.ACD8.ABCD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5.学校的萌芽产生于(A)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早期C、封建社会D、奴隶社会晚期

二、多项选择题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包括(ABC)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B、没有阶级性C、教育内容贫乏D、非公共性质

3、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的是(AC)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5.我国近代教育的特征包括(ABCD)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指导思想B、“广开学校”创建新式学堂强调国民教育的重要性C、确立近代教育体制,推动教育的发展D、推行义务教育和重视职业教育

7.现代社会教育的变革的特征是(ACD)

A、学校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B、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C、教育逐步一体化D、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发端

1、B2、A3、A4、D5、A6、B7、B8、B9、C10、C11、A12、C

1、ABC2、ABC3、BC4、ABCDE5、ABC6、ABCD7、ABCD8、BCD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练习题

12.()理论也被称为“文凭理论”

A.劳动力市场论B.教育万能论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论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BC)

A.目的B.领导权C.受教育权D.手段E.方法

2..生产力水平决定着(ADE)

A.规模B.领导权C.受教育权D.结构E.方法

3.人口状况影响着教育的(ABE)

A.规模B.结构C.受教育权D.质量E.方法

4.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ABCDE)

A.教育观的现代化B.教育目标的现代化C.教育结构的现代化

D.教育理论的现代化E.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5.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在(ABCD)

A.控制人口的数量B.改善人口的质量C.调整人口的结构D.拉动人口的迁移

9.多元文化教育的价值在于(ABC)

A.旨在促进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B.倡导教育公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C.提倡对学习者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尊重D.鼓励举办重点学校

10.信息社会对教育的主要影响在于(ABCD)

A.在学习的时空条件上实现了学习的革命B.以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C.师生关系的重塑D.学习方式的人性化、个性化、主体化、全球化

1.B2.D3.B4.B5.D6.A7.A8.A9.B10.C11.D12.D13.C

1.ABC2.ADE3.ABD4.ABCDE5.ABCD6.ABCD7.ABCD8.ABCD9.ABC10.ABCD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

一、单项选题

11.个体在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总所体现稳定的特征是指(c)。

A.个体化B.个体社会化C.个体个性化D.个体同化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ABC 

 

)。

A.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不均衡B.在同一年龄,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C.总体上的发展速度也不均衡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

2.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 

ABC 

A.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人的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

C.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D.环境的作用也很大

3.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包括(BCD 

 

)。

A.也承认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B.否认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C.强调环境或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D.人的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4.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ABC)

A.人有特殊的自然性B.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C.人的发展具有能动性D.人的发展具有动态性

5.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BCD 

A.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C.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8.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是(ACD)

A.学校教育的自身状况。

B.政策导向C.社会状况D.家庭环境

1.D2.C3.D4.C5.B6.C7.D8.B9.A10.D11.C12.A

1.ABC2.ABC3.BCD4.ABC5.ABCD6.BD7.ABCD8.ACD

第五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2.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育方针

3.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D )。

A教育大纲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5.在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 

)是灵魂。

A.智育 

B.德育C.体育 

D.美育

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孔德、涂尔干的主张体现了(A)。

A.社会本位的思想B.个人本位的思想C.社会效率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的思想

9.儒家奉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主要反映了(D)的教育目的理论。

A.全面发展教育B.理性教育C.人本主义教育D.德性教育

10.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5.只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要求指的是(B)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学计划

25.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懂得各种类型每得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和性情得到陶冶,这属于(B)

A.感受美B.鉴赏美C.创造美D.领悟美

二.多项选择题

4.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ABCD)背景。

A.社会B.政治C.经济D.文化

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ABCD)。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社会

6.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BCD)几个方面。

A.个性化B.规范控制C.社会价值D.社会化

1.C2.D3.D4.C5.B6.A7.B8.B9.D10.A11.A12.B13.C14.C15.B16.C17.D18.C19.A20.B21.B22.A23.B24.C25.B26.C

1.ABD2.CD3.AC4.ABCD5.ABCD6.BCD

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

一.单项选择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B)。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

3.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指(B)。

A.学校管理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学校人事制度  D.学校办学体

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制的是(C)。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甲午学制

5.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C)。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6.《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D)。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8.(A)学制显示了现代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