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灾情的大小(危害程度强弱)
1)孕灾环境
2)致灾因子(强弱、频率)
3)受灾体(经济发展水平、防灾意识、抗灾能力、自救与互救)
灾情大小的分析方法
因素
孕灾环境
致灾因子受灾体特征防灾意识抗灾能力经济密度
易损程度
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环境更加不稳定,导致多种灾害频发,灾情加重,如地表植被的破坏,加强了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致灾因子强度越大,灾情越大;
反之,则越小
人对灾情
防灾意识强,能减小灾情
抗灾能力强,灾情小
经济发展水平高,能减小灾情;
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小受灾体不易受损,能减小灾情;
易受损的受灾体,灾情重
进入自然灾害高风险区“放大”灾情,退出高风险区,则“缩小”灾
情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1)生理伤害(死亡、伤残等)
(2)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等)
2.财产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间接财产损失:
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一定灾强下,防灾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灾害损失;
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该考虑到灾害损失与发达的经济相比较小,即灾情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快。
所以,应该说,防灾抗灾能力强使得灾害危害程度低;
一旦受灾,灾害的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
而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且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易受灾,受灾后经济损失绝对量小、相对量大,缺乏自救和快速恢复的能力,危害程度高。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生态建设:
2.生态破坏:
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例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
2.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
3.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在扩大。
第二部分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及我国的四大类自然灾害
一、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冰雹灾害、雪灾、雾灾、风灾、雷电、低温冷害、霜冻等)
(一)热带气旋补充:
气旋、反气旋的形成(高一地理)、天气情况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发生在太平洋海域)。
美洲称为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域)。
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 强台风超强台风
6—7级8 —9级10 —11级 ﹥12级
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
①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广阔的暖洋面(热带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在26.6°
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
10
C.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
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赤道地转偏向力为0,不能形成台风)
D.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②台风的结构(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
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2、台风的分布及灾害
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
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
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3.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我国的台风有两个集中的生成区域:
菲律宾以东洋面、南海中北部洋面
4.台风发生的时间:
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5.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沿海重、南方重。
6.台风造成的损失:
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危害:
破坏农业、交通、通讯、公共设施等。
7、防御: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警报;
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
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营造沿海防护林;
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二)干旱(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考虑、持续时间、当地地貌)
1.干旱和和旱灾
2.旱灾的特点:
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3.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4.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春季的积雪融水,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丰富的水源)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春旱: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雨季未来临(降水少);
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季节,需水量大。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
但是,台风的到来,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旱情;
有助于降温解暑。
伏旱:
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的控制,降水少,气温高,易形成伏旱。
(4)华南地区夏秋旱。
夏秋旱:
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受西南季风、干热风和高温天气影响。
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旱灾。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
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5.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
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
”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
东部季风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受到偶发性干旱的影响,就会形成重大的灾情。
6.旱灾常引发的次生灾害:
森林火灾
人人树立“森林防火”意识。
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制度。
开展护林防火宣传教育。
严格火源管理。
建立森林防火设施(1、开辟防火路。
2、营造防火林带。
3、修筑林道。
4、设立防火了望台。
)
7.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
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
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8.旱灾的危害:
人畜饮水困难;
农作物(粮食)减产或绝产;
影响水上航运;
水力发电减少;
城乡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短缺等。
9.防御旱灾的措施:
建立先进的灾害预警机制;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在干旱多发地区种植作物选择耐旱品种;
开展农业水利设施建设;
营造防护林;
改进耕作制度
(三)寒潮灾害
1.概念;
寒潮是强度大、范围广、来自极地或寒带向中纬度或低纬度侵袭的强烈冷空气活动。
由于它来势迅猛,所经之地,短期内气温急降,并伴有大风,雨雪和冻害的现象。
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尘暴等
2.发生时间:
9月至次年5月
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
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
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
3.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
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
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东北:
纬度位置高,气温低;
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小结:
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华北为水资源短缺;
东北为低温冷害。
6.各地灾害表现:
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7.寒潮的危害(大风、降温、雨雪、霜冻)
①强烈的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影响牧业生产。
②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农牧场;
③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
④造成铁路车站道岔冻结,铁轨被雪埋,通信信号失灵,交通运输受阻等。
雨雪过后,道路结冰打滑,交通事故明显上升。
⑤寒潮影响人体健康
8.寒潮的利处:
①寒潮南侵时,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了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
②雪水可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还能加速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从而增加土中有机肥料
③大雪覆盖在越冬农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样能起到抗寒保温作用
④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⑤寒潮还可带来风资源,寒潮期的发电效率是平时的1.5倍。
9.寒潮的防御
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