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936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语文.docx

《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语文.docx

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语文

考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元的结构

(1)结构:

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2)树突和轴突:

2.反射

(1)意义: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特点:

①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②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1)模式图:

(2)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

(3)图中有3个神经元。

(4)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为(用图中序号表示)①→②→③→④→⑤。

(5)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反射弧结构不完整。

(必修3P17“思考与讨论”)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所包含的神经元个数相同吗?

如何证明脊髓是上述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

提示: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包含2个神经元,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包含3个神经元;通过实验破坏脊髓,若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存在,说明脊髓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反之,则说明脊髓不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误区警示】

与反射、反射弧有关的两点警示

(1)产生反应≠反射:

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在突触处,兴奋单向传递,所以兴奋只能由感受器传给神经中枢,而不能由神经中枢传给感受器。

1.(2019·石家庄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若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①②③④⑤

【解析】 根据题图可以判定,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A错误;若①处被破坏,刺激③时,④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但是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之为反射,B错误;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正确;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③④,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错误。

【答案】 C

2.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下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

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反射弧结构的知识。

(1)由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呼吸肌(效应器组成之一)可推知:

a、b、c、d分别为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屏住呼吸”过程是大脑皮层所支配的有意识的反射活动。

(3)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杯状或球状膨大部分。

神经元中短的突起为树突,长的突起为轴突。

由图b知:

神经元②的细胞体膜充当突触后膜。

【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解题归纳】

如何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无神经节的是传出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

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考点二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1.兴奋的产生

(1)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过程:

兴奋部位→局部电流未兴奋部位电位变化。

(2)传导形式:

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3)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写出图甲中序号代表的结构:

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

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2)用文字描述乙图中的突触类型并用图像画出。

A:

轴突—细胞体型:

B:

轴突—树突型:

(3)传递特点及原因

①特点:

单向传递。

②原因: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传递途径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5)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6)作用效果:

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膜电位的变化。

(1)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吗?

提示:

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

(2)一个反射活动需要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什么?

提示:

突触的数目。

(3)兴奋的传递过程中为什么有突触延搁现象?

提示: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出现突触延搁现象。

1.关于神经递质的理解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比较

【误区警示】

(1)离体和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不同:

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沿着反射弧单向传导的。

(2)突触小体和突触不同:

①组成不同:

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变不同:

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上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神经细胞由兴奋到静息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

A项,神经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故正确。

B项,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由突触前膜释放,该过程需要消耗ATP,但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ATP,故错误。

C项,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该过程需要模板、原料和ATP,故正确。

D项,神经细胞由兴奋恢复为静息状态时,排出钠离子属于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故正确。

【答案】 B

高考母题变式 

变式1 构建突触模型

(1)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

(2)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在此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填场所),这种运输方式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

(3)兴奋在图示结构中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慢(填“快”或“慢”),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运输速率要慢于神经纤维上电信号的变化。

变式2 静息电位发生时物质运输方式的分析

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难以发生,其原因最可能是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导致细胞内大量的K+外流,使细胞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4.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两点:

(1)突触小体中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2)神经递质的释放消耗能量,但不是通过主动运输而是胞吐。

【解析】 a中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变,是通过神经递质胞吐的过程来实现的,消耗能量;神经递质能够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具有专一性,能够与特定的神经递质结合;①是突触小泡,里面含有神经递质,b处兴奋产生后,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答案】 B

5.(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B表示ADP和Pi,E表示ATP。

据图可知,A-C在突触间隙中,被D酶催化分解成A和C,其中,C又被突触前膜吸收回突触小体中,重新与A反应生成A-C,由此可知C能循环利用。

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A-C将无法分解,会导致受体持续受A-C刺激,从而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解题归纳】

突触结构及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相关知识归纳

(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蛋白,但消耗能量。

(2)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线粒体有关。

(3)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4)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

(5)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神经递质、激素等属于信号分子。

考点三 膜电位变化曲线与电位测量

1.膜电位变化

(1)图示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下图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2)解读

①a点之前——静息电位:

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主要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②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

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

③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

2.膜电位的测量

(1)静息电位的测量方法

①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上图甲)。

②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如上图乙)。

(2)动作电位的测量方法

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上图)。

(3)测量结果分析

①若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