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8650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4、八大行星的特征:

公转方向同向性、公转轨道近圆性、公转轨道面共面性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特殊行星:

目前所知的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行星

2、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光照条件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距离太阳远近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始大洋形成,液态水的存在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概况:

太阳是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为6000K

2、太阳辐射:

(1)、概念: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2)、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氢原子的核聚变反应

(3)、影响:

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维持着地表的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的太阳能;

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量来源。

(4)、分布: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7

我国太阳辐射能丰富区:

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地势高、大气稀薄,天气晴天为主)

我国太阳辐射能贫乏区:

四川盆地(地势低、盆地,距离海洋近大气中水汽多,气候湿润)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结构:

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2)、类型:

黑子光球层表面常出现的一些黑斑点;

耀斑色球层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

太阳风日冕层向宇宙空间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活动的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的整体性。

(3)周期:

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约为11周年

(4)影响:

黑子影响地球上的降水(气候);

耀斑扰动地球大气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太阳风作用于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极光;

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与许多自然灾害具有相关性,如地震、水旱灾害。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自转:

1、概念: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其自转轴为地轴。

2、特点: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不动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4、周期:

恒星日:

真正周期

太阳日:

昼夜交替周期,时间24小时,即日常我们所说的一天

5、速度:

(1)、线速度: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纬线弧长)两极点无线速度,除两极外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

南北纬60°

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2)、角速度:

(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两极点无角速度,除两极外其他各地角速度相同,约为15°

/小时或1°

/4分钟

(二)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圆周运动。

2、中心:

太阳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恒星年:

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往返的一个周期,即日常我们所说的一年

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

位于远日点上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应最慢;

位于近日点上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应最快。

二、地球自转运动的影响(意义)

(一)、昼夜交替

1、昼夜产生原因:

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靠反射太阳光线发光;

被太阳照亮的一半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为夜半球。

2、晨昏线: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其上的点马上要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则为昏线,其上的点马上要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为晨线。

3、昼弧、夜弧:

晨昏线将一条纬线分成两部分,在昼半球的为昼弧、 在夜半球的为夜弧

4、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

昼半球>

夜半球<

、晨昏线上为0°

、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

5、昼夜交替原因:

地球自转产生的。

6、周期:

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二)、地方时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2、成因:

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越往东的地方越早看到日出;

3、地方时的确定

(1)、时间东早西晚(东大西小)

(2)、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

(3)、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经度相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

(4)、南北两极点不能计算时间

4、、地方时的计算

(1)、依据:

经度每隔15°

(2)、公式:

已知A地地方时和A、B两地的经度差,求B地地方时的公式如下:

说明:

式中,若B地在A地以东用“+”,若B地在A地以西用“-”;

若A、B两地同是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为大减小,若其中一个是东经,一个是西经,则为两地经度和。

(三)、时区与区时

1、划分目的:

避免地球上无数个地方时给人们活动带来的不便

2、时区划分: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零时区(中时区)以本初子午线(0°

经线)为中心,向东、西跨经度7.5°

以零时区开始向东依次为东一区到东十一区,向西依次为西一区到西十一区;

东、西十二区跨经度7.5°

,合为一个时区,以经度180°

为中央经线;

每个时区中央的那一条经线即为中央经线。

3、区时确定: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4、时区与区时的区别与联系:

时区是统一地方时的经度范围, 是空间概念;

区时是统一经度范围的时间,是时间概念。

5、相关计算

(1)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时区数=经度÷

15°

所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

(2)已知时区数求中央经:

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

,(其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区时)

(3)已知中央经求时区范围:

以中央经线度数为中心,向东、西各跨15°

(4)区时的计算

a、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b、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

c、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

时区数差

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的时区的东侧,取“+”;

若位于西侧,则取“-”。

6、主要城市所在的时区:

伦敦(中时区)、开罗(东二区)、莫斯科(东三区)、东京(东九区)、纽约(西五区)

、北京(东八区)(注意:

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120°

E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是116°

E的地方时)

7、国际日期变更线:

人为日界线(180°

经线)、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所对应的经线)

(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原因:

地球的自转运动

2、地转偏向力:

促使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地转偏向力始终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垂直。

3、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偏转强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增。

4、(重点在图上会判断、会画)判断下列各地在南北哪一半球?

四、地球公转运动的影响(意义)

(一)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称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目前的大小为23°

26′(其大小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

34′(其大小等于南北极圈的纬度)。

2、影响:

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往返移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产生原因: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

2、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

全年昼夜等长

2、夏至日北半球:

昼长夜短(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夜长越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冬至日北半球:

昼短夜长(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

纬度越高,昼长越短、夜长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4、影响:

夏至日北半球日照时间长,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是北半球的夏季;

南半球日照时间短,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是南半球的冬季;

冬至日与夏至日相反。

5、春分日、秋分日: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 春、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 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

北半球节气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

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春分日3月20

日或21日

23°

26′N 0°

23°

26′S

赤道为90°

,向南北递减

全球昼夜平分

无极昼和极夜

夏至日6月21

日或22日

直射点逐渐北移

昼大子夜昼渐长

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北回归线上为

90°

往南北递减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全极昼

直射点逐渐南移

昼大于夜昼渐短

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秋分日9月23

日或24日

夜大于昼夜渐长

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冬至日12月21

南回归线上为

90。

,往南北递减

夜最长昼最短

北极圈内全极夜

夜大于昼夜渐短

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春分日3月

20日或21日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见下页表中图)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大,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正午太阳高度小,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夏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最强,是北半球的夏季;

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最弱,是南半球的冬季。

(五)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的含义:

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季是冬夏季的过渡季节。

2、气候四季:

夏季是一年内气温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气温最低的季节,春、秋季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3、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四季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