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兴起于美国的原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8538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兴起于美国的原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兴起于美国的原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兴起于美国的原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兴起于美国的原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兴起于美国的原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兴起于美国的原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兴起于美国的原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兴起于美国的原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兴起于美国的原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从美国开始,发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工业部门。

社会生活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这就是第三次技术革命。

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什么会首先兴起于美国呢?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美国在二战前后的基础科学理论研究方面领先其他国家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

从原子弹的基础研究,发展到

原子弹的爆炸,有力地证明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而美国在二战前后的基础科学理论研究方面领先其他国家。

例如,美籍德国人爱因

斯坦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了相对论,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引向微观世界,从而使人工利用原子能成为可能。

二战后初期形成的“三论”即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理论依据。

控制论是美国数学家维纳于1948年在他的名著《控制论》中提出的。

他揭示了由信息和反馈构成的系统自动控制规律,被认为控制论的创始人。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存贮、处理和变换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是在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工作的数学家申农于1948年正式提出的。

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

1937年,他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初步框架,1955年,他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论》,成为该领域的奠基性著作。

由此可见,美国在基础科学理论研究方面领先其他主要国家,从而为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先其他国家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二、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雄厚的物质条件

1913年,美国的工业生产量已与当时英国、德国和法国三国工业生产的总和相等。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又都发了“战争财”。

一战使美国净赚130亿美元。

192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世界的黄金储备的40%,美国开始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

二战初期,美国推行“中立”政策,大发战争横财,军事工业迅速发展。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取得了统治地位,经济持续繁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扩军参战,并大量供应盟国军

火物资,美国成为盟国的兵工厂,出现了战时经济繁荣,国家垄断资本有更大发展。

美国虽然只占全世界6%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却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53%、外贸出口额的32.4%、黄金储备的

74.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国。

战后初期,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拥有物质上的绝对优势。

这为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战后美国政府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高薪引进人才,保证科技革命的起飞,就是因为美国拥有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雄厚的物质条件。

三、美国联邦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和科技人才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美国与美国政府重视科技和科技人才息息相关的。

第一,美国联邦政府大肆收罗各国人才。

在德国战败后,美国立即展开同苏联争夺德国科学家的斗争。

美国战略情报局欧洲战区负责人艾伦?

杜勒斯下令,要求他的下属找到那些有关原子弹和火箭的科研设施和科学家。

1945年下半年,被胁迫到美国的117名德国科学家,大大地帮助了美国航天计划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大力网罗人才,它收容了各国科学家约20万人,其中许多人有很高深的造诣。

这充分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对科技和科技人才的重视。

第二,美国政府不仅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而且还建立了政府的经费保障机制。

1940-1941年,美国成立了国防委员会与研究发展局。

当时它的研制经费达6亿美元,其中83%由联邦政府提供。

1947年至

1957年,政府每年拨款总数一直超过1940年(4700万美元)的十几

倍以上。

原子能委员会的此类经费直线上升,由1947年3990万美

元增至1957年的5.28亿美元。

战后美国的科技投入仍在不断增加,

使科技持续发展有了保证。

受雇的科学家也因此而增多,如1941年

为87000人,而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达到了199000人,使科研工作有了人力保证。

四、美国的优秀科技人才荟萃

战后初期,美国已拥有明显的科技人才优势。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到1930年的近20年时间里.美国科技人员从近万人增加到34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大战期间.美国就引进了成千上万的国外科技人才。

据统计,二战中仅德国和奥地利就有近2000名科学家移居美国。

他们中有被称为相对论之父的德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弗兰克?

贝蒂,意大利著名核物理学费米等。

大战后期,美国还千万百计“俘虏”了德国火箭专家布劳恩等100多人。

战后,美国继续其“汲取才智运动”,用高薪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吸引国外的优秀人才移居美国,使美国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1921—1930年美国只有五人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由于大批外籍科学家移居美国,从1931—1966年,美国获奖者猛增至68人。

同期,英国为31人,法国为6人,德国19人。

这充分说明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科技领域的人才优势。

科技的腾飞离不开优秀的科技人才。

没有他们,现代科技革命是无从谈起的。

由于战后初期美国已拥有的科技人才之多领先于世界,无疑为振兴美国科技,促使第三

次科技革命在美国兴起准备了基本的人才条件。

总之,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

件。

参考文献:

1.彭献成:

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j]1993年第6期

2.林今柱等著科技革命与当代中国的命运[m]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9年版

3.彭树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技术革命》,载《西北大学学报》,第25卷(第88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