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851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doc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doc

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

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

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

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

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

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

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

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

G=mg

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 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

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受平衡力

运动状态不变

静止

匀速运动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改变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分类: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

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