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8434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83 大小:2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3页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3页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3页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3页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Word下载.docx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Word下载.docx(2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Word下载.docx

3.c开始记录时间开销

3.d制作时间预算

3.e审计时间开销

3.f使用列表减少失误

3.g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

*第四章:

开拓自己的心智

4.a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

4.b摆脱经验的局限

4.c关于自学能力

4.d正确对待老师

4.e学会考试

4.f学会记笔记

*第五章:

小心所谓“成功学”

5.a人人都能成功--鬼才相信

5.b成功的定义--“成功学”的核心缺陷

5.c成功学的方法缺陷--个案分析

5.d强调努力是可笑的

5.e最浪费时间的错觉--我是独一无二的

5.f留心成功者说的话

5.g不要相信“运气”,更不要相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5.h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

5.i关于“成功学”的最后一点啰唆

*第六章:

更多思考

6.a关于效率

6.b把生活节奏调整得慢一点

6.c关于迟到

6.d开源节流

6.e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

6.f最浪费时间的句型:

“要是……就好了!

6.g停止自卑

6.h时间不一定就是金钱。

6.i我们对时间和金钱的误解

*第七章:

真正的解决方案

7.a万事皆可提前准备

7.b提前准备的好处

7.c成功的核心素质--耐心

7.d越早醒悟越好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者留言前言

终究有一天,我意识到了时间的珍贵。

瞬间就已经像绝大多数人那样平添了无数的烦恼。

书店里总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时间管理”书籍,多半于事无补--至少这是我自己的经验。

读过许多这方面的书,尝试过许多办法,然而我依然每天疲于奔命。

面对时间无情的流逝,我还是束手无策--跟绝大多数人一样。

恶性循环早已经开始:

时间越来越珍贵,时间越来越紧迫;

时间越珍贵就越紧迫,时间越紧迫就越珍贵……要做的事情总是太多太

多,可用的时间却总是太少太少。

终究有一天,当我意识到“管理时间”的说法有多么荒唐的时候,我已经35岁了--还好,并不是很晚。

“管理时间”,或者“时间管理”于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很多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时间根本就不会、也从来未曾听从任何人的“管理”。

没有人可以做到让时间慢一些流逝,也没有人可以做到让时间快一点溜走。

这连上帝都做不到。

据说他用了六天时间创造了世间万物,然后第七天就休息去了。

如果他可以让时间过得慢一点,也许创世纪只需要一天,何必那么多天?

如果他可以让时间快一点--对上帝来说快一点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们肯定还能发明更准的时间测量工具。

然而,从中国古代的日晷、古埃及的水时计,到后来的沙漏和近代的机械钟表,再到现在常见的电子表、石英钟,直到目前最高精度的原子钟、光钟,我们只不过在制造更加精确的钟表而已,我们从未有机会改变过时间的任何一个方面。

终于,我对自己说,“承认了罢,你对时间的流逝无能为力。

”在那一刻的醒悟中,我像那凤凰涅磐一样浴火重生-

-这个说法多少有些矫情,但又确实过于准确而无可替代。

重生的惊喜中,多少也有些懊恼。

因为,这应该是我早

就知道的事情。

许多年前我做销售的时候就告诉团队里的人,说:

“最

优秀的销售之所以最优秀,在于他们会选择产品”。

因为,如果一个产品确实能够满足人们切实的需求,并且以合适的

价格出售,那么,理论上所有的“销售技巧”都是不必要的,只要恰当清楚的展示就可以了。

需要“推销”的产品,通常不是什么好产品。

后来我教写作的时候就告诉学生,说:

“要先想清楚,才能写清楚。

”因为,写文章的时候,是用文字表达思想。

如果一个人的思考是完整的、论证是清楚的,那就只剩下最简单的任务:

把已有的思想用平实、朴素、简洁、有效的语言表达出来。

需要用“华丽的辞藻”才可能“拿的出手”的文章,通常不是什么好文章。

再后来我做教师培训的时候就告诉那些老师,说:

“想要掌声么?

先去彻底搞清楚听众想什么。

”我给他们示范。

我站在台上,下面是五百多名学生。

我开口说:

“没有人喜欢考试,因为所有的考试都--太变态了!

”十几个字,下面已经掌声如雷。

我接着说,“不过,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也很变态--因为我居然变态地喜欢变态的考试……因为,连这么变态的考试都考不过,我可能就要真的变态了……”再次掌声如雷。

这不是因为我辞藻华丽,也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格外特别的讲演技巧,只是因为我了解听众,于是我就可以说出他们的心声。

所有我过去讲过的这些,都建立在同样的思考方式之上

--解决问题绝不能仅仅流于表面。

崔健的《像一把刀子》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

“这时我的心就像一把刀子,它要穿过你的喉咙去吻你的肺……”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要用这样的态度,往往要穿过问题的喉咙去探它的肺才可以找到答案。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过去读过的那么多“感觉上有道理”的文字却最终“感觉上并无帮助”了。

也许是自己被误导了,也许是过去太愚钝,我竟然没有意识到“管理”的焦点根本就不应该是时间,而应该是我自己!

过去我读过的许多时间管理书籍里的方法肯定是、至少应该是有用的--就好像是巧匠手中的工具,不可能没用。

武侠小说里的那些江湖高手,手拿一根树枝也一样可以横扫天下;

可是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来说,给他干将也罢、莫邪也罢,又有什么用处呢?

找到问题的根源,就真的有了希望。

李笑来

二〇〇七年冬于北京第一章:

心智的力量

1.a了解心智的力量

常常有学生问我,“老师,这个方法真的有用么?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这样的问题极为不耐烦,总是皱着眉头的同时尽量显得心平气和地说“那--你觉得呢?

”学生通常都是愣了一下,转身走掉--估计是带着失望呢。

我几乎

都能感觉到他们心里的那个小人肯定是紧闭双眼使劲摇了摇头然后睁开眼睛还是一脸迷惑。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无能为力。

不管什么方法,都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效果。

有没有用,不去做怎么会知道呢?

问题在于,实践需要花费时间,而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因有限而宝贵。

当我看到这样的学生,不得不打心眼里替他们着急:

“你怎么还在浪费时间想这样没用的问题呢?

要是你早就开始实践的话,现在不就能知道那方法是否真的有用了么!

”我想,估计有很多的老师都会面临与我一样的困境吧?

我肯定不是唯一一个遇到学生这样问的老师。

终于,我还是再次挣扎着努力了一下。

在其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在讲一些重要的方法之前或者之后,甚至干脆于之前、之中、之后反复告诫我的学生:

“仔细听清楚,无论我讲得多么有趣、多么有用或者是多么有道理,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当且只当你按我说的做了之后,对你来说,才算是真的有趣、真的有用、真的有道理。

然而,终究我发现自己的这番说辞作用并不是很大。

因为还是有很多学生--我很怀疑其实是大部分--根本不按我说的去做。

最要命的是,我发现当我在尽我所能把那些方法、那些道理讲的既有趣又透彻的时候,我明明看到他们在点头表示认可啊!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几近绝望。

甚至讲课的时候,听到学生的笑声、掌声,看到他们点头、记笔记,都颇

有些怀疑我当时所见所闻并非真实,只不过是我的幻觉而已。

问题出在哪儿?

千万次,我问自己。

当答案突然有一天从我脑子里冒出来的时候,我多少有些震惊。

过去,当有学生来问我“老师,这个方法真的有用么?

”的时候,我竟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学生之所以这样发问,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居然是彻头彻尾地出自于理性!

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我觉得你的方法颇有些道理,但我不是很确定。

问题在于,如果我决定使用你的方法的话,那么就好像是投资一样,是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

如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的这个选择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么?

所以,你必须告诉我,你的方法到底是否真的有用?

如果答案不是确定的,我才不会采取行动呢。

这个逻辑非常完整,乃至于他们对此坚定不移,更至于我从来没想过竟然还有这样一种“合理”的可能性。

仔细想想,几乎所有拒绝学习的人其实都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这个推理准确无误,才那么理直气壮地选择拒绝学习。

我知道我现在要学习、要努力,这个没问题。

问题在于,学习也好,努力也罢,就好像是投资一样,都是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

如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现在的学

习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么?

所以,你必须告诉我,学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

没有用的东西我才不会去学呢!

这是个更难以解释的问题。

其实,所有那些正在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人可能会瞬间理解我在讲什么,可是,我要说明的对象是涉世不深的学生,于是,我想我必须啰唆点才可以。

也许我自己的经历可以很好地说明问题,并且,我也相信,本质上来看这并不是我个人独特的经历。

让我从头细说。

1984年,也就是二十年多前,我母亲竟然给我10元钱,允许我报名参加本地第一个计算机学习班。

要知道那时候的

10元钱,可能相当于现在的1000元还不止--因为当时我父母每月的收入全加起来也不过两百多元。

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那时我还在读初中二年级。

快到暑假的时候,有一天班主任拿来一张纸贴在黑板上,说是少年宫要办个什么学习班,谁愿意去就去看看。

第二天,我们一帮同学顶着太阳跑跑闹闹就去了,其实当时连是什么学习班都不知道呢。

许多年后的今天也依然觉得记忆中的那个日子亮得刺眼。

到场的时候我们发现根本就来晚了,屋子里早已挤满了人。

我们几个只好挤到教室最后面,站在桌子上才能看到黑

板。

又等了好久才看到一个瘦瘦的男老师,把一个键盘(就是那种最早的R1机型,直到86年,我才见到APPLEII)接到一个单色显示器上,做了一些让我们眼花缭乱的演示。

今天应该没有谁对屏幕上能够显示一个用字母拼出来的几何图形感到兴奋了吧?

但当时,我们就是很兴奋,屋子里不断地发出小孩子们惊叹和欢呼。

我记得那男老师说“今天就到这儿吧”的时候孩子们失望的叹息。

那老师又接着说,“明天下午开始正式上课,报

名参加的学员,要交10元钱学费。

”我几乎是一路跑回家的,跟老妈一说,她一点都也没犹豫,只是说,晚上你爸回来就给你。

第二天我拿着爸爸早上给我的10元钱兴冲冲地跑去

找前一天与我同行的同学之一(我们班主任的儿子)。

结果他说他不去了,因为他妈妈说学那个没什么用。

于是,我颇有些扫兴地自己一路走到少年宫,手在兜里紧紧攥着那10元钱。

要知道,那时候10元的纸币还是我见过的最大面值的纸币。

到了少年宫三楼的教室,才发现那个教室其实特别大,昨天是因为挤满了人才没觉得--除了老师之外,加上我,一共只有5个学生。

再后来才知道,其中的一个还是少年宫的工作人员。

所以,那期计算机班的总收入为35元--因为后来还有个学生中途退班了,她爸爸过来要回去了学费中的5元。

许多年之后,我跟母亲提起这事儿,她说她只是想让我

度过一个不无聊的暑假而已。

不过她倒是记得很清楚,我父亲当时听说学费10元钱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话,“学点东西总是好事儿”。

再后来,我有一次回老家,见到当年我的班主任,闲聊之间提起这事儿。

她居然干脆不记得还有过这么一回事儿。

我也就没再多说什么,想想也就没接着问她儿子现在在做什么。

姑且不计这么多年来摆弄计算机给我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仅说一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