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8383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Word格式.docx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Word格式.docx

1.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

多年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这样的情况:

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形成性评价。

所谓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期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

进行的全面评价,学生的期末评价、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终结性评价的具体表现。

这种单一的终结

性评价存在以下明显的局限性:

一是评价内容的单一性。

教师往往根据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与内容的多少来测出学生成绩,把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过分强化了分数的作用,致使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

这种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及学习能力的评价,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评价过程中只重视教师的单一评价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而且教师的评价是鉴定性、总结性的,这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是怎么学习的,也不能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体验等。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和创造力的培养,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评价环节的单一性。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成绩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高低,往往只有一次让学生展示能力和所学知识的机会,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情况,难以给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而把学生获得答案的分析与思考、整理与运用等排除在外,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这样往往导致学生只注重结果而忽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可见,只是进行终结性评价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

必须改革这种重甄别、轻激励,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逐步建立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教学不断提高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所谓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状况等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学生在教学中所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调整完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发展。

2.开展形成性评价的积极意义

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哪一门学科,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力,它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推动学生积极采取一系列学习行为去接收信息,并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定要照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使评价成为鼓励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源泉。

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决定自己学习的方式,并使学生放开对结果过分担忧的包袱,重视过程,享受过程。

只有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形成性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进步,保护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自

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给予学生极大的发展空间,这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评价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形成性评价不仅使教师更了解学生,也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

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并确定下一步的学习方案和努力方向,从而

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

这有利于磨炼其学习意志,也有利于培

养独立意识,增强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三是有助于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行为。

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

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

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观察,对学生做出及时评价,

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即时反馈,又可以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对问题和困难的分析,寻找产生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措施,从而不断修正教学过程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这不仅使教师今后的教学目标与方向更加明确,也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促进教学的成功。

可见,评价只有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才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素质发展的教育功能,实现知识技能与过程、能力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协调发展。

因此,我们只有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关于学生的相对客观、全面的评价,实现评价与教学的一体化,为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服务。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探索

1.关注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形成性评价强调教学过程,教师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并对他们的努力程度和进步表现作详尽的记录。

这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搜集证据,发现问题就及时修正或调整。

把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如课堂教学、作业检查、测试等方面,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交流等使学生不断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建立鼓励性评价机制,扩大评价范围,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增强

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可以从评价结果中指出学生的弱点与不足并建议如何改正缺点和发扬优点。

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判断学生学习上的难点,找到教学成败的原因,以便及时修正、调整教学计划或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施教,

或加强课外活动的辅导,或为学生提供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

2.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

形成性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

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这样才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习主体个性的发展。

对于评价中常用的手段――考试也应进行个性化处理。

对同一考试,可采用分层方式,把试题设计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必做题,包括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命题时充分考虑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可以发挥水平的机会,目的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二部分为选做题,额外计分,这部分题目有一定深度,主要面向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给予他们提升的空间,以便达到更高的目标。

这种测试方式给各个层次学生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每个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考试成绩应作为教

师教学的信息反馈表和学生掌握知识全面与否的晴雨表,以便师生双方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因此应鼓励学生以个人发展为参照,自己与自己比较,关注自己的努力与进步情况。

为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对没考好的学生要在适当的时机、场合做好心理辅导,给他们以动力。

3.加强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形成性评价是教与学的双向评价,它能促使教师全面、深入和细致地总结课程、教材和教法等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找出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新的评价机制是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必须打破旧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并不等于考试,但考试可以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

从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看,主观题是学生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可见,培养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在测试中,多练一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以反映学生真正的理解状况,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师生交

流、互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周勇,杨明全.新课程下的评价观与评价策略.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庞丹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