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07850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文档格式.doc

《关于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文档格式.doc

我在平时测试中作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4~6分。

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3.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二、留守儿童变成问题儿童的原因

1.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

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

同样,一个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等于失去安全感,心里有苦无法诉说。

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羊羔孤独无助,长期以来就变得沉默寡言。

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的扭曲,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

而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家长们的重视或认识不足。

甚至有的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只知道每月寄生活费回来,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一无所知,最终变成了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

2.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

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

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

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

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

而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

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

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

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

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儿童自制能力差

孩子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

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4.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

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

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

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三、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探讨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

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心理上,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

(1)、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2)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爱是教育的基石。

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

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

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4)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2.思想上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无论是心理方面,还是思想方面,最终都会落实到儿童的行为上。

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还是应该从生活中加强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青春期的叛逆问题。

然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青春期叛逆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从一定意义上分析看,社会越是进步,科学越是发展,就越需要重视“养成”教育。

四、紧抓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

众所周知,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从某种角度来说,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记得叶圣陶说过: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运用知行结合,以活动为载体,来培养并巩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1.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引领行动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学校以教育部颁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规范学生言行,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木要求:

而《规范》则从小处着手,对学生提出了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二者都体现了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它们将对学生养成教育、信念教育、身心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贯彻《守则》和《规范》,结合实际,《守则》、《规范》、《和谐成长》等为内容对留守儿童进行强化教育,然后举办以“做文明中学生”为主题的实践评选活动。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会提出“革除陋习,树石中新形象”、“树立正确消费观,少花父母血汗钱”等倡议活动。

校园内营造浓郁的文明氛围,学生就自觉增强了规范意识,文明了行为习惯。

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为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2.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

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

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要以学生为本,体现新德育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完善德育方法,改变德育途径。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而入于:

  首先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县、校、级组、班级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受到教育。

好玩,爱动是孩予的天性,在活动中引导他们自我教育。

是各班将原来说教式、训话式、宣布式等让人厌烦的班会课改为演讲式、演戏式、辩论式、调查报告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到受教育的乐趣,在德育事件中形成道德规范,提高思想素质,丰富人生阅历。

在生活中,老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展现自我、完善自我,逐渐健全的人格。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对学生进行我教育的目的。

其次,多认可学生、赞美学生,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曾听说陶行知老先生用四块糖教育了学生,改变了学生。

我们也试着用四块糖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毕竟是学生,他需要老师、家长的认同、赞美,他们更需要榜样,示范力量的引领,这样养成教育才会持久稳定地深化下去。

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那些自我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更要反反复复教育。

运动健儿通过反复重复一个动作,能拿金牌,我想我们的差生通过反复教育也会变得优秀。

只要善用激励机制,多鼓励,多用正面事例引导,将会促进他更加努力。

因为老师的一丁点认同、赞美,学生都会认为是一种骄傲、一种荣耀。

基于此,学校可制定《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文明寝室评比细则》、《星星评比细则》(包括“卫生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好人好事之星”、“勇之星”等)的评选制,对先进集体颁发流动红旗。

竞争这些荣誉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过程。

最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养成教育的归宿点,是养成教育的升华。

他人管理,不如自我管理。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不教。

在育人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常规管理中来,让学生自助管理、自我管理。

3.环境熏陶,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作用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首先要重视老师的示范作用。

蔡元培说:

“什么叫师范?

范就是模范,可为人榜样,自己的行为要作别人的模范。

为此学校领导对老师加强了师德教育,在教师展师道演讲赛;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工躬身共做,要学生遵守的规则,教师躬身共遵守。

要求教师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用渊博的知识培养人,端正教育思恕,自觉抵制经济浪潮的冲击。

其次,要学生找到学习生活中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我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要求学生首先要口述学习谁,为什么学他,怎样学,然后督促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要落到实处。

第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突出以人为本的提示语、标示牌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努力营造育人环境,布置教室文化,创建走廊文化,建设花园文化,如小花园中“别采我,我痛”:

过道边“别让我流浪,请让我回家”:

食堂中“粒粒皆辛苦”;

卫生问里“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等,这些标语时刻提醒学生,学生的言行就文明了一大步。

  

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中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要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反复强化,在纯净的环境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逐步形成、巩固和发展。

培养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切实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青春期问题,不仅有利于留守儿童自身发展,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论中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卞保元、杨岳山(期刊《教学与管理》) [2]多给“留守儿童”一些关爱.郑银杏(期刊《教学探索》)

[3]让爱随性——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赵玮

[4]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史玉丁(西南大学)

[5]中学生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张峰(河北师范大学) 

[6]学生体质健康行为养成教育之我见.张方青(新课程.下)中学生

[7]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扬平、朱海(期刊《教育实践与研究》)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