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采掘计划.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772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度采掘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5年度采掘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5年度采掘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5年度采掘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5年度采掘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5年度采掘计划.doc

《2015年度采掘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度采掘计划.doc(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5年度采掘计划.doc

山西灵石红杏元富煤业有限公司2015年度采掘计划

山西灵石红杏元富煤业有限公司

2015年采掘计划

编制:

李达

总工程师:

任德珍

矿长:

唐计生

编制单位:

山西灵石红杏元富煤业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2014年12月

2015度采掘计划会审意见

会审意见:

同意上报山西灵石红杏元富煤业有限公司审批本计划,并提出如下审批意见:

1、本计划编制符合煤矿工作现状,采掘规划基本合理,基本能够保证煤矿采掘工作正常接替。

2、本计划待红杏能源有限公司、煤炭局审批后,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安排和组织开展2015年度的采掘工作。

3、本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劳动定员计划。

杜绝超劳动能力生产。

4、若本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老窑破坏区等出现不平衡现象时,必须及时进行补充和调整,并上报审批。

确保煤矿采掘工作正常接替。

山西灵石红杏元富煤业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生产技术科:

2014年月日

安监科:

2014年月日

通风科:

2014年月日

地测防治水科:

2014年月日

机电科:

2014年月日

调度室:

2014年月日

地测副总:

2014年月日

通风副总:

2014年月日

总工程师:

2014年月日

机电矿长:

2014年月日

生产矿长:

2014年月日

安全矿长:

2014年月日

矿长:

2014年月日

2015年度采掘计划集团初审意见

初审意见:

县局总工办

审批意见:

目录

一、编制原则 1

二、矿井的基本情况 1

(一)概况 1

(二)水文地质情况 1

(三)通风、瓦斯、煤尘情况 3

(四)机电、排水、运输情况 4

(五)“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5

(六)防灭火系统情况:

6

(七)防尘系统情况:

7

三、2014年试运转(1月份~6月份)执行情况 8

(一)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情况 9

(二)2014年试运转完成情况简要总结 9

(三)2014年采掘计划(11月~12月)总结 13

四、2015年采掘计划 13

(一)2014年末“三量”情况 13

(二)回采工作面计划 13

(三)掘进工作面计划 14

(四)探放水计划 15

五、存在问题及采取措施 16

六、其它保障措施 17

七、劳动组织计划 19

附表:

山西灵石红杏元富煤业有限公司

2015年采掘计划编制说明

一、编制原则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合理安排采掘比例关系,根据红杏元富煤业矿井试运转情况,进一步优化开拓布局,保证生产的正常衔接,坚持正规的采掘顺序。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实事求是,抓当前、顾长远,促进和谐发展,做好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合理生产,充分发挥机械化优势,实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二、矿井的基本情况

(一)概况

元富煤业井田面积15.0564km2,批准开采2~11#煤层。

2#以采空,6#局部采空。

目前开采10#煤层,其它为不可采煤层,核定能力为60万吨/年,现在5证已经齐全。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采掘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根据煤层赋存特征,全井田设置一个开采水平,即+813m水平。

(二)水文地质情况

元富煤业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矿井实测正常涌水量为7~8m3/h,最大涌水量为11m3/h。

井田内的含水层主要有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上石炭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下二叠统山西组含水层、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现将各含水层分述如下:

1、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

该含水层组在井田内没有出露,主要为中奥陶统的峰峰组,上马家沟组,该组地层深埋于井田深部,距地表深浅不一,地层厚度大,分布广泛,溶洞和裂隙发育。

根据距离本井田南东侧约2000m奥灰水井资料可知,水质为HCO3·SO4—Ca·Mg型,奥灰水位埋深270m,水位标高为523.00m,按照水力坡度1‰计算,井田内奥灰水位标高为525.50-530.00m,低于井田内最底部10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680m。

2、太原组砂岩、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

太原组在井田内出露于北部、东南部。

该组地层在井田内平均厚度约92.20m。

除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外,有三层发育良好且易被水溶解的海相石灰岩(K2、K3、K4),为岩溶裂隙含水层,总厚度约15.34m,为本组主要含水层。

由于矿区内及邻近未做过专门水文地质工作,不能定量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条件。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

K2灰岩裂隙含水层单位涌水量0.0074L/s.m,渗透系数0.1455m/d,属含水性小的含水层;K3、K4石灰岩裂隙含水层:

单位涌水量0.000412-0.0032L/s.m,渗透系数0.00417-0.0723m/d,属含水性小的含水层。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山西组砂岩发育少且不稳定,主要为K7砂岩,平均厚约3.37m,为4号煤老顶,2号煤上部有一层细砂岩,是2号煤层的充水来源。

据本区以东夏门井田(距本井田4公里)勘探资料,单位涌水量0.002L/s·m,渗透系数0.001m/d。

属含水性小的含水层。

4、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在井田内因埋藏浅,以中粒砂岩为主,风化裂隙较发育,易于接受大气降水,补径排条件较好,其富水性受季节影响较大,变化较大。

由于矿区内及邻近未做过专门水文地质工作,不能定量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条件。

据区域取芯钻孔简易水文资料:

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段进行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27L/s.m,渗透系数0.0465m/d。

属含水性小的含水层。

5、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主要分布于井田沟谷中,补给条件好,富水性较好,据区域资料,水面埋深为0.5-3.0m,开采条件下5-11.5m,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流,单位涌水量为0.17L/s.m,受季节影响较大。

为当地村民平安的生活和农用水源。

(三)通风、瓦斯、煤尘情况

1、通风

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主、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主通风机选用FBCDZ-8-№21B型防爆抽出式对旋轴流通风机2台,1台工作,1台备用,功率为2×132kW。

2、瓦斯

该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2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35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69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89m3/t,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32m3/min,掘进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0.17m3/min,鉴定结论为瓦斯矿井。

3、煤尘及自燃倾向

煤尘具有爆炸性。

目前开采的10#煤的自燃倾向性为Ⅱ级自燃。

(四)机电、排水、运输情况

1、供电

矿井采用10kV双回路供电。

一回路电源引自南关110kV变电站10kV侧,供电距离6.5km,导线型号为LGJ-240mm2;另一回路电源引自段纯35kV变电站10kV侧,供电距离7.5km,导线型号为LGJ-240mm2。

运行方式为一回运行,另一回带电备用,在地面工业广场新建一座10kV变电所,变电所分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及控制监控室。

2、排水

矿井排水方式为集中式。

采掘工作面积水经工作面小水泵排至轨道大巷,由轨道大巷自流至井下主要水仓,经中央水泵房主排水泵排至地面工业场地的矿井水处理站水池。

中央水泵房布置于副斜井井底车场附近。

中央水泵房硐室设有三台D46-30×6型多级离心式水泵,额定流量为46m3/h,额定扬程为180m;配套电机YB200L2-2型防爆电机,电压660V,功率37kW,转速2950r/min。

矿井正常涌水时为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时为2台工作,1台备用。

主排水管路设2趟Φ108×4型无缝钢管,沿副斜井敷设至地面水处理站。

3、运输

(1)主提升系统

主提升采用DTC80/20/2×90型大倾角带式输送机,带宽800mm,带速2.5m/s,输送距离365m,配套电机功率2×90kW,电压380V。

(2)辅助提升系统

1)副斜井采用JTP-1.6×1.2型单卷筒提升绞车,滚筒直径1.6m,滚筒宽度1.2m,最大提升速度为3.06m/s,最大静张力45kN,配备YR400S3-8型电动机,功率132kW,电压380V;配用6×19S+FC型钢丝绳,钢丝绳直径24mm。

2)井下运输大巷采用型号为DSJ80/40/2×40的带式输送机运输、轨道大巷为电机车运输(绞车辅助运输)。

3)副斜井安有一部架空乘人装置,型号为RJKY30-23/295,用于运送人员,实现了与绞车提升系统的闭锁。

(五)“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采用KJF2000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配备专人24小时值班,且都经培训持证上岗。

该系统实现了与县、市局联网数据上传,能够实现安全监控系统数据在各职能部门及领导的实时浏览。

2、人员定位系统

矿井采用KJ236(A)型人员定位系统,到目前为止运行稳定,确保能准确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和采掘工作面人员数量。

3、压风自救系统

在每个掘进面距迎头100m范围内安装了2套ZYJ型压风自救装置,采煤工作面距安全出口100m范围内安装了4套ZYJ型压风自救装置。

4、供水施救系统

在每个掘进面距迎头100m范围内安装了2套ZYJ型供水施救装置,采煤工作面距安全出口100m范围内安装了4套ZYJ型供水施救装置。

5、通信联络系统

通信联络为有线电话、无线通讯和广播系统三种方式,能实现及时有效通讯。

6、紧急避险系统

矿井在回风大巷一侧、100102工作面附近设有一个永久避难硐室。

硐室设有两个出口,一个通向轨道大巷,另一个通向回风大巷。

硐室内供氧、供水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采用双系统,由井下进入避险硐室的风、水管路、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供电等线路均采用穿管埋地防护措施,硐室内配备必要的生存保障设施,能够满足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