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业务课程改革.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201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业务课程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导游业务课程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导游业务课程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导游业务课程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导游业务课程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游业务课程改革.docx

《导游业务课程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业务课程改革.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游业务课程改革.docx

对导游业务课程改革的思考

[提要]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实践性较强。

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结合学校所在城市的本土旅游资源进行课程教学和设计,实现导游业务课程改革。

关键词:

本土旅游资源;导游业务;课程改革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和带团技能。

课堂教学如果和本土旅游文化资源相结合,则能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一、 导游业务课程性质

《导游业务》又称《导游实务》或《导游服务与技能》,在旅游专业教学计划中该课程一般在《中国旅游文化》、《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之后开设。

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导游服务基础知识、导游工作程序、导游带团技能、语言技能,以及旅行生活服务等技能,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导游讲解和导游带团技能。

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目标强调教学与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的“零距离”,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和导游带团技能。

二、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与当地旅游资源结合的优势

(一)增加学生的兴趣点,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

而课堂教学目前还普遍采用理论讲授模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缺少对实际工作岗位的认知和在现实岗位上从业的职业技能。

各地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内容和形式都不一样。

学生从不同的生源地来到学校所在城市,有很大的兴趣和探索心理,如果课堂教学能和旅游资源相结合,能使学生掌握当地旅游资源,并对课程有更好的理解。

(二) 有助于课程实践环节的开展。

导游实务课程的强实操性和培养合格导游的目的性,要求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而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开展就非常重要。

本课程内容简单易理解,但对老师要求较高。

要求老师有较为丰富的导游从业经验,在授课时能结合实际进行讲授。

实践环节的开展可以结合本土的旅游资源根据任务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实地参观见习等方法。

如“导游工作服务程序”这一章节主要讲授地陪、全配、领队、景区景点导游人员以及散客的导游工作程序,如果能在授课时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编排旅游路线,安排实训项目,组织学生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的角色进行服务准备,迎接、带团及送团服务和讲解服务则能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导游带团的程序和掌握带团技能。

(三) 实现课堂教学与实习就业的有效衔接。

部分高校在进行导游业务的授课时仍旧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掌握的实践操作能力不佳。

有些院校在设此课程时虽增加了实训环节,但教师的教学重心并没有真正转移,仍然以理论为导向。

导游业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和带团能力,实现学生在校学习和实习就业的有效结合。

旅行社“不养导游”,要求新入职人员对工作能立即上手,这要求导游业务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以导游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进行设计,并跟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

(四)有助于学生考取导游人员证书。

导游证是导游从事职业的上岗证。

各地区每年都会组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在每年报考的人员当中,在校生报考比重很大。

在河南省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中,导游业务是理论考试的必考科目,在面试考试中也占一定比重。

面试部分,主要考核当地代表性景区的导游讲解和导游应变技能问题。

在导游业务课程授课中注重当地旅游资源与课程的相结合,多安排学生到当地代表性景点的参观见习以及模拟讲解活动,则更有助于学生考取导游人员证书。

而大多学校开设此门课程的时间一般和导游证考试时间相一致,在选定教材时也会选用当地导游证考试的指定用书,也说明部门学校对此门课程和对导游证考试的看重。

三、实现导游业务课程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课程在授课计划中应缩减理论课时加大实践比重,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可以达到2:

1,甚至更多。

注重理论,理论授课要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如在课程导游讲解这一章节当中就可大量结合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授课;强化实践,安排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如讲解当地旅游景点,包括模拟讲解和实地讲解,但要以模拟讲解为主;组织学生到当地景区中参观见习、实地讲解等。

如郑州华信学院在导游实务课程的在课程中注重实践,并注重学生对本土旅游资源的认知。

在课程设计中安排学生模拟讲解少林寺、黄帝故里等景点的讲解,并带领学生到景点进行参观见习和实地讲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更好地跟导游岗位相结合,迅速适应导游工作。

(二)校企的有效沟通和联系。

任课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应该以真实的景观景点为课堂,老师担当导游,做示范讲解或安排学生到景区实地参观见习或讲解。

由于学校经费有限,景点门票价格虚高,往返交通不便以及学生安全问题等诸多原因,使学生到景点见习参观或学习较难。

学校可与景区合作,实现互惠互利。

景区为合作单位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免费开放,任课老师可带领学生多次到达景区进行学习和演练;任课老师在授课时以合作单位的景点为重点安排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使学生对合作景点的认知和了解更多;学校推荐部分优秀学生到景区担任导游工作,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时,推荐学生到景区实习。

学校聘请合作景区管理人员或优秀的导游到学校来做专题讲座,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到导游带团的实战技巧,并通过与景区管理人员和专业优秀导游的接触,激发学生对导游职业的向往和热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三)考核体系的支撑。

课程考核不应以单纯的期末理论考试为

主。

课程日常的理论和实践授课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在期末需要考

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掌握。

该课程要重视实践环节,考核比重可以分为三大块:

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的设定可以为10%,主要考核学生的作业和平时到课情况;实践成绩比重加大,占总成绩的40%〜50%,主要考核学生作为一名导游人员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即以景区讲解为主。

考核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考核次数也可增加,实践考核主要放在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进行。

期末考试成绩占40%或50%,主要以面试和笔试的形式进行。

面试考核学生对当地主要景区的导游讲解,笔试考核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

导游业务课程设计结合本土旅游资源,加大实践比重,以培养合格的导游人才为目标,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导游业务课程的改革。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海艳.情境教学法在导游业务课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9.

[2]戎丽平.“任务型教学法”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5.

[3]郭祥云.导游业务课程开放性教学探究[j].品牌(理论月刊),2010.12.

[4]陈萍.高职院校《导游业务》教学改革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24.

[5]刘清.浅谈高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