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及习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75886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及习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及习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及习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及习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及习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及习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及习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及习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及习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才)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嬉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同“否”)?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舍弃)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拉,牵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一、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二、理解与思考

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分)君:

尊君:

家君:

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2分)

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2分)答案

一、

(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4)拉二、

1.君:

对对方的敬称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或:

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我认为元芳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评价:

我认为元芳入门不顾是对的,友人无信无礼;

我认为元芳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友人”已经承认了错误,而且对方是长辈,这样做不礼貌。

4.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02.《论语》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按时温习)之,不亦说(同“悦”,愉快)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不亦君子(指有才德的人)乎?

”——《学而》曾子曰:

“吾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吾身: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而不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诚信)乎?

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

”——《学而》

“吾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意旨),六十而耳顺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越过)矩(法度)。

”——《为政》

“温(温习,复习)故(学过的知识)而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为(做,当)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为政》

“贤哉,回也!

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能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知之者(„„的人 )不如好(喜爱,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快

乐)之者。

“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对,

对于)我如浮云。

”——《述而》

“三人行(走路),必有我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择其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河边)曰:

“逝(往、离去)者如斯(代词,这,指河水)夫,不舍(舍弃、放弃 )昼夜。

”——《子罕》

“三军(指军队)可夺帅也,匹夫(这里泛指平民百姓)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坚定)志,切(恳切)问而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

《子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 体为

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期

人,春

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

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

二、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古今异义词语

,意思是

通 ,意思是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

;

今义:

。

习,古义:

三,古义:

,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从,古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

四、一词多义

1.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五、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传不习乎(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5.饭疏食饮水( )

6.温故而知新( )( )

六、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七、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答案

参考答案:

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

2.丘仲尼春秋时期鲁国 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圣人”“孔孟”

1.说同“悦”,愉快。

2.有同“又”,用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

三、古今异义词语

1.时,古义:

按一定时间;

时间。

复习;

学习

2.日,古义:

每天;

一日。

泛指多数,今义:

数词,三

3.古义:

旧的知识;

过去的,老的

4.善者,古义:

优点;

善良的人。

跟从(学习);

跟从。

5.古义:

可以凭借;

可能,许可四、一词多义

替 成为,做

转折连词,却 顺承连词,不译五、词语活用归类

1.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名词作状语,每天

3.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

乐: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故:

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

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六、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七、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03.《诫子书》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之行,静(摒除杂念与干扰,宁静专一。

)以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则不能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险,轻薄。

)则不能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遂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

一、划分节奏(4分)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二、解释(24分)

1、静 2、淡泊 3、致远 4、险躁

5、治性 6、广才 7、将复何及 8、励精

9、无以 10、明志 11、诫 12、书三、填空(4分)

《诫子书》选自 ,作者是 字 他是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 家。

四、1、本文作者就 和 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6分)

2、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

“俭以养德”是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

诫子书只有字,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4分)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6分)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8分)

6、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

7、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条诸葛亮用过的计谋。

答案 一、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解释(24分)

1、静: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致:

达到。

4、险躁:

轻薄浮躁。

5、治性:

修养性情。

治:

修养

6、广才:

增长才干。

7、将复何及:

又怎么来得及。

8、励精:

振奋精神。

9、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没办法。

10、明志:

明确志向。

明:

明确、坚定。

11、诫:

告诫、劝勉。

12、书:

书信。

三、《诸葛亮》诸葛亮孔明军事四四、1、学习和做人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

修身需要安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

取决于“躁”字,把“静”与“躁”字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2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