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海军军史专家谈甲午海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0733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海军军史专家谈甲午海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选海军军史专家谈甲午海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选海军军史专家谈甲午海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选海军军史专家谈甲午海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选海军军史专家谈甲午海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海军军史专家谈甲午海战.docx

《精选海军军史专家谈甲午海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海军军史专家谈甲午海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海军军史专家谈甲午海战.docx

精选海军军史专家谈甲午海战

海军军史专家谈甲午海战(组图)

2004年09月17日14:

47舰船知识网络版

海军军史专家方堃先生、李亚强老师合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海军军史专家方堃先生

海军军史专家李亚强老师

  2004年9月17日,是甲午战争黄海海战爆发110周年的日子。

新浪邀请了海军史专家方堃、李亚强作客新浪,与网友面对面交流。

  方堃:

长期从事近代海军及现代海军历史研究,著有《中国海疆史》、《中国战争发展史》(合著)等学术著作。

  李亚强:

长期从事中外海军战略研究,著有《海洋战略环境研究》(合著)等学术著作。

  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

今天新浪嘉宾聊天室请来了两位中国近代海军的专家,一位是方先生和李亚强老师,今天是甲午海战110周年,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上的一道伤疤,我们为此在新浪网也专门做了一个专题,下面请网友给两位老师就甲午海战方面的问题提问。

欢迎两位老师的到来。

   网友:

在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在装备并不落后的情况下,为什么作战失败了?

   主持人:

请两位老师分别回答一下。

   方先生:

北洋海军的装备应该说是在整个世界的近代当中不算差,但是在最后一个大决战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了。

造成这种历史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要从军事角度来总结这个海战的结果,总结北洋海军的历史命运的话,我想不外乎有几个:

   一个就是北洋海军实际上是在封建经济体制之上嫁接的一个海军,从它建军的目的、思想、战略、使用,包括它的人员构成都形成了一系列的历史矛盾,这个矛盾的冲突就使得北洋海军本身基本上是在一种或者叫怪胎成长起来的。

我们知道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在某种意义上中日海军的这场决战,实际上是两种制度的大拼杀,从这个角度讲,应该说这个决战产生的结果,也是一种历史必然。

   从北洋海军内部失败的具体情况来看,分几个方面:

一个是它的战略,从战略层面讲,北洋海军在它建立之后,刚才我们说过了它是一种在旧的封建的军事制度之下嫁接起来的海军的力量,对于北洋海军它的战略,如果有战略的话,应该说它是一种在旧的军事体制之下出现的一种产物。

   现在史学界,包括军事史学界和历史史学界,我们叫它清朝大海军的战略,其中包括了海军的战略目标和海军的建设和海军力量的运用,从这个上讲,北洋海军并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战略的现代化,为什么这么说,从战略目标判断上,他已经明确了,列强侵略的是从海上来,同时他认定日本将构成对中国最大的威胁,这也是没有错的,但是海军本身是特殊军种性质的一支军种。

   使用它和建设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本身近代以来的海军就是大工业的产物,在使用北洋海军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并没有把它作为海军来使用,实际上北洋海军的军舰都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的,完全没有能够发挥海军军种特性的的战略能力。

   由于它的思想上,比如说它在黄海决战当中迎战日军的指挥的混乱,包括士兵训练的水平相对较低,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装备严重不足。

从战略和战术两个角度来看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当中,作战失利到最后全军覆没应该是历史的必然。

   李亚强:

在甲午海战开战之前,日本军方做了这么一个设想,战争打好会是什么结果,战争打不好会是什么结果,战争打败了,中国打到日本的本土怎么办,换句话说,日本对于这次战争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也就说明当时北洋海军是让日本怕的。

但是这个结果,是特别让作为海军军人确实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

这个失败的原因,海军该怎么用?

从战略层面上讲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说一句满清的话,清政府是把北洋海军作为一个开门狗来使用,让人不敢到这儿来袭扰它,这样的话根本发挥不了海军的作用,海军是驰骋在大洋上进攻的军种,怎么用海军是政治上的问题,如果你把海军放在门口看门的话,它必然丧失它的作用,满清保卫城池、保卫要塞,并不是海军的任务,海军的任务就是把敌人消灭在海上,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海军就没有用,这是我从北洋海军为什么要失败,首先要讲到就是这个问题。

   实际上在作战当中,尽管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作战中收到了比较大的损失,但它的作战的核心,特别是两条铁甲舰并没有受到很大的损伤,如果它和日本继续打,日本也未必有把握,但是历史不能假设,我们最终是败了,首先是败在战略观念上,我特别喜欢这样一副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大概的意思是如果大的方向战略判断上,在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出了问题了,我讲的不是对威胁来源的判断,而是怎么样使用海军的判断,这个问题出错了之后,这场战打得再好也不能解决问题,所以甲午海战中国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网友:

李鸿章的战略指导对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的作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方先生:

李鸿章是非常特殊的人物,应该说他是多重性格的人,他的作用也是有很大的。

他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史人之一,曾经在这个历史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李鸿章他的战略思想如何影响北洋海军的建设,如何对甲午海战的结局产生一个影响,我是这样看的。

   李鸿章应该说他在海军的使用和建设思想上,有很多先进的地方,比如说他曾经非常重视海军的威慑作用,他两次派遣北洋海军去访问日本,而且多次派遣北洋海军作海上巡游,到东南亚一带,这种使用海军的方式,在当时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先进的。

   可以说北洋海军到1891年第二次访问日本之后,给日本极强烈的刺激和极大的震慑,但是在李鸿章的战略思想当中,他又把海军作为他建设一支战略藩篱的手段使用,李鸿章曾经多次在战斗当中,明确命令北洋海军所属舰支要保全自己的舰队的安全。

   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对海军的使用要决战在海上取得海上作战的胜利之后,对战争的结局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这是一定的使用方式。

但是李鸿章对海军的使用,除去有他先进的一面以外,在作战上应该说他是相当保守的,而这种保守实际上对整个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的进程当中的作用是消极的。

评价李鸿章不简单,评价李鸿章在甲午海战当中的作用更不简单,因为人的特性,人的思想和整个社会当时的环境以及海军建设的程度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对这个问题不能简单一概而论。

   李亚强:

这场战争的失败是不是李鸿章全部承担这个责任,这不是他的责任。

李鸿章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我们的北洋海军是买来的,不是我们的。

当时的大清朝自己建的,这个银子花出去之后,他心疼,他输不起,赔不起,他怕打光了。

   方先生:

还有一种是手中的王牌。

   李亚强:

他把自己的实力打没有了,他何以在朝廷上立足。

   方先生:

这是不可回避的。

   李亚强:

正因为封建的落后的意识,中国军队丧失了进攻的精神,这是非常致命的,纳尔逊在指挥英国舰队和法国作战的时候,他对他的舰长说,发现法国海军舰队之后,冲上去,即使你们打光了,一年以后,法国舰队就不足以危害我们了。

   方先生:

这是进攻进攻再进攻的作用。

   李亚强:

李鸿章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他要负责任,真正的责任在于满清政府。

   网友:

为什么说北洋海军是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李亚强:

这个问题我简单从现在的意义上来讲,一个军队是不是近代化的,有几个标志:

首先一个装备,装备发展到什么水平了,你用什么样的手段来作战,你是在风帆时代,你是在蒸汽时代等等,这个装备是战争的基本的标志,是战斗力的基本的标志,当他使用什么装备的时候,标志他进入了什么时代,装备作为物质基础是一个标志。

   其二从军队军官的构成,包括训练,是按照近代海军的训练、组织来实施的。

   第三个在整个的编制体制这些方面,他也都是按照近代海军,不是按照过去的水师来训练的,我强调一下水师不是海军,水师是作为陆军的海上的作战力量来存在的,就像曹操的水师,海军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战略军种存在的。

   方先生:

水师和海军是不是一回事,提醒大家注意,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之后,我们看到的资料,北洋海军自己不把自己称为北洋水师,在之前他有种种称呼,在这之后他就是称自己为北洋舰队,在一定程度上他已经形成了北洋舰队的规模,但是我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它是不是一支近代化的海军舰队,从他的人员构成和编制和训练上讲,他是。

但是从它的战略指导,从他的作战指导,大的方面来看,它远远没有实现它的近代化。

   因此它是一种很怪的军事体,怪就怪在它是嫁接来的,船是买来的,比如说北洋海军的训练水平并不低,他直接聘请了英国人,据讲当时海军在船上的训练包括他的操作口令都是用英文来执行的。

   但是这个仅仅是皮毛,从战略意识和战略指导,到海军的军种特性的体现来看,它远远没有实现自己的近代化。

   网友:

甲午海战的直接结果是中国把台湾割给日本了,如何看待甲午海战当中的中日两国关系的影响呢?

   李亚强:

一场战争的胜负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这场战争中国战败了,在战败了以后,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大量的战争赔款,割地,丧权辱国不说,从此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发生了逆转,不管是国家的实力还是军队的实力都受到了非常大的损害,恰恰日本通过这个手段赢得了大量的战争的赔款,把这个赔款拿去作为他发展军备一个重要的来源,这样一正一负就造成了两国的差距拉大,实力的差距更加的加大了。

日本在资本主义这条路上发展更快,而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加重。

   在侵略的道路上,日本通过了战争赔款支持了他的国策,作为他侵略和扩张的道路,这也是它发展到最后,导致二战失败的原因。

   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能说是因祸得福,由于这个战争的失败,我们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路,我们走上了另外一条路,我们革命战争胜利之后,我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出我们自己的发展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午海战给我们留下了一丝可以汲取的东西。

   方先生:

甲午海战对两国的影响这个题目很大,我的看法除了李亚强先生讲的以外,日本在近代兴起之后,就确定了自己向外扩张的国策,而且根据现代的历史材料的披露和研究,日本当时确立了两种可能实行的国家战略,一条是在日本向南直接从海上占领中国的台湾,一条继续南下,然后再占领中国,一条是通过侵略朝鲜进而占领中国大陆,然后再侵占整个东亚,这是日本设计的两条所谓的国策之路。

最后他实行的是先侵略朝鲜,然后20世纪的30年代挑起了作为二战的发起国,占领中国。

   从中日两国的关系大局来看,甲午战争,中国大量的赔款流入日本本土,支持了它的战争的力量,使它军事力量更有底气。

同时对中国来说,这个影响对中国的知识界和中国社会有两方面的影响,我们知道甲午战争之后不久出现了维新运动,这实际上中国社会在甲午的剧烈的刺激之下,寻求救国道路的市场。

   另外一个,在中国的近代,不管是军事界和知识界,都兴起了向日本学习,大量的留学生到日本留学的思潮,一个运动,那么这些实际上都是企图在吸取日本的经验,振兴中国自己的国力作出的有意义的尝试。

   应该说甲午战争给我们不仅仅是一种国耻,还有一种收到国耻刺激之后社会的觉醒。

   网友:

当时的中国海军还进行过一次远洋航行,当时中国海军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次的远洋航行呢?

   方先生:

实际上北洋海军就北洋舰队而言,它进行远洋航行的次数不止一次,不是说访问日本,是曾经两次访问过日本,19世纪70年代就曾经有过一次,1891年有过另外一次,1891年这一次访问日本,在日本的朝野上下引起了相当大的振动,起到了李鸿章当时所提出的叫做“建威消萌”,这是李鸿章提出的非常典型的威慑战略的实施手段。

   当时的北洋舰队访问日本以后,给日本军界和国民极大的震撼,当时的日本天皇接见了北洋舰队主要的军官,同时北洋舰队的主要的作战舰支向日本民众开放,允许登舰参观,这样的话日本认识到他的海军力量当时远远不如北洋海军,所以他加快了发展海军的步伐。

   在当时日本的民间,包括儿童有一种游戏叫做要打“定远”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