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357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节力

第1课时 力及力的作用效果

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感受力的特点,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1.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

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老师提问:

“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学们知道有关“力”字的词语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

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给力”、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

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的“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

在物理学中,“力”又是什么呢?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生活中所说的很多“力”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在物理学中,究竟什么是力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力是什么

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学生思考问题:

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几个物体?

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是否必须相互接触?

(1)日常生活中:

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人推车……(学生举例)

小结:

在这些力现象中,都涉及两个物体。

(2)体育运动中:

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

上面这些实例中的力都与人有关,都伴随着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提问:

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

(3)工农业生产中:

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货物……(学生举例)

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均是直接接触的。

由此可见,没有人的参与,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提问:

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演示实验:

磁铁吸引大头针……(学生举例)

小结:

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有力的作用。

2.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物品互相设计并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看哪一组设计得又多又好,并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手搬桌子

桌子

1

蚂蚁搬运食物

蚂蚁

搬运

食物

2

运动员举起杠铃

运动员

举起

杠铃

3

牛拉犁

4

磁铁吸引大头针

磁铁

吸引

大头针

【说出你的体会】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思考:

(1)力不可以(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

(2)力产生时两个物体不一定(选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3.归纳总结。

以上现象的共同点:

物体-作用-物体。

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起、排斥等都是对作用的具体描绘。

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4.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

一个力必与两个物体有关,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体也一定有受力物体。

让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加深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如人用绳子提桶时,对于桶而言,谁是施力物体?

是手还是绳子?

5.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出规定: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感受1N的大小:

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探究点二:

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人们常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和描述力。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

学生实验:

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把橡皮泥捏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用力挤压气球。

(2)多媒体展示图片,举例说明。

①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

②箭射出前拉弓。

(3)归纳总结: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进一步理解。

通过学生实验回答:

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的程度相同吗?

明确用很小很小的力,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

趣味小实验:

拿出一面小镜子,将镜子放在处于向阳一面的桌子上,调整角度会发现有一束反射光线照射在墙壁上,当用手指叩击镜子附近的桌面时,墙壁上的光斑会发生什么现象。

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理解微小力也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的探究方法,理解转换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①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时越来越慢,向下运动时越来越快;②用多媒体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的方向。

请学生说明其原因。

(2)用图片进一步展示、说明,学生描绘:

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A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B用头冲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而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之后由运动变为静止。

(3)归纳总结: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可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力还有别的作用效果吗?

三、板书设计

第1节 力

第1课时 力及力的作用效果

1.力

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学生对力有比较浅显的认识,但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第1节力

第2课时 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1.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通过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通过屏幕展示、老师讲解、学生练习并及时纠正让学生掌握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归纳作图的注意事项和记忆口诀。

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1.对于抽象的概念,通过科学的实验探究和科学归纳,引导学生对现象和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2.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1.知道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作力的示意图。

扳手、两块条形磁铁、两根弹簧、多媒体课件等。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比一比:

前后排的同学之间进行掰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2.让学生提出猜想:

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有关。

3.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第1课时中观察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图片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论证。

(以踢足球为例)

(1)踢球时,用的力越大,球飞得越远,说明什么?

(2)对球施加不同方向的力,球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说明什么?

(3)罚任意球时,脚接触球不同的部位,球飞出的弧线不同,说明什么?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

教师可以从“开门”或“用扳手拧螺母”的实例来引出力的三要素。

推力离门轴较远比推力离门轴较近更容易推开门。

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更容易把螺母拧紧。

拧螺母时,顺时针转动可将螺母拧紧;逆时针转动可将螺母拧松。

首先要注意选择力气悬殊的两名同学方便比较,其次要注意作用点要在同一位置。

这个活动一是能较好地说明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二是活跃课堂气氛,应该让学生试一试。

没机会亲自试一试的同学课后可做一做。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大小、方向有关。

2.力的示意图。

要想把一个力完整地表示出来,就要把力的三要素都要显示出来。

在物理学上我们是怎样表示力的呢?

下面请同学看课本“力的示意图”的相关内容,交流讨论力的示意图是如何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

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例题:

用50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前进,请画出力的示意图。

小组讨论:

(选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展示)

师生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进行纠正,强调并归纳作图步骤。

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在受力物体上找到作用点;

(3)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

探究点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从生活中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手也受到水桶向下的拉力;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

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把两块条形磁铁A、B固定在小车上,将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相互靠拢。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

①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

②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

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

现象表明:

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

(2)两根弹簧互相拉伸:

两手分别拉两根弹簧的两端,两根弹簧另一端相连,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表明:

一根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根弹簧的力。

学生实验:

(1)用手拍桌子;

(2)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

问问学生的感受,分析原因。

2.归纳总结。

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

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板书设计

第1节 力

第2课时 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1.力的三要素: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所产生的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知识。

第2节 弹力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严谨细致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