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新闻伦理问题文献综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7309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新闻伦理问题文献综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新闻伦理问题文献综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新闻伦理问题文献综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新闻伦理问题文献综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新闻伦理问题文献综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新闻伦理问题文献综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新闻伦理问题文献综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新闻伦理问题文献综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新闻伦理问题文献综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应该如何进行报道工作?

记者是先救人还是先采访?

一系列的新闻伦理问题,无不考验着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的工作人员,如何权衡利弊,做好灾难报道是本文试图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阅读和整理部分1997年至2013年间有关电视新闻灾难报道的新闻伦理问题研究的期刊和论文,总结出该研究课题国内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并希望从其他国家相关的优秀经验中得到启示,进而使国内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的新闻伦理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一.电视媒介的特性

(一)视听结合

与报纸、杂志、广播相比,电视的主要特点应该是视听结合。

报纸和杂志主要借助印刷媒介,读者必须通过对印刷符号的文字解码才能获得信息。

而广播则以声音为载体,不免使人产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感觉,缺少真实感和可信度。

电视上既有声音又有动感的连续画面影像,给人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最重要的是直观易懂,对受众的文化要求程度不高。

(二)广泛的辐射力和快速性

-15-

1.时效性强

电视图像和声音靠电波、电缆和通讯卫星传递,使得电视时效性极高,可以达到传送与接收的同步进行,没有时间差。

它最突出的表现在各种现场直播的节目中。

尤其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也越来越多的采用现场报道的形式,并运用

多机位、多角度的直播手段,这种同步呈现新闻内容的方式,迅速、真实、直观,让不同地方的受众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其他地方的最新情况。

2.覆盖面积广

在我国,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通过卫星传送的电视传播网已经形成,电视台的覆盖面极广,收看率也很高,不论哪个阶层,老少皆宜。

与广播媒介相比,人们没有了信号接收强弱、接收地域、天气等其他因素的制约;

与网络传播相比,人们也不必担心接收信息的速度以及会有网络繁忙的情况出现。

无线、有线、闭路、移动和卫星电视的立体传播网络使得电视信号遍布全球,无所不及。

3.信息含量大

电视媒介使声音和画面同时、同步存在,并且可以准确地传达所要表现的气氛和内容。

声音和画面的有机配合,使受众很容易就了解包括新闻信息的背景以及补充内容等。

(三)真实感与真实性

电视文化所传达的信息,多是以直接取自生活的画面和声音诉诸于人的视听感官,其真实感是显而易见的。

电视媒介具有真实性,它快速、及时地传播世界各地的信息,把活生生的可感可知的形象展现给成千上万的受众,让人们看到了许多过去根本看不到的人物、情景,听到了过去听不到的声音,感受到了过去感受不到的各地的风土人情等。

[2]

二、灾难报道和新闻伦理

(一)灾难报道

1.灾难的概念和特点

灾难性事件一般包括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两类,自然性灾难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由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

人为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

灾难具有突然发生、波及范围广泛、损失惨重、关注度高、社会影响深远的特点。

[3]

2.灾难新闻的概念

电视新闻灾难报道指电视新闻传媒机构对给人类带来的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它是电视新闻报道类型中的一种,也是社会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最能够反映客观世界变动的新闻品种之一,[4]具有独特的报道内容、重大的影响力和极高的新闻价值。

3.灾难新闻的特点

①刺激性,对于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灾难,充满血腥的新闻能够迅速刺激人

的感知神经,引起人们关注,事态越严重或涉及范围越广,刺激性就越强。

②背向性,这是灾难性新闻的显著特征,与人类渴望安定的主观愿望相对而言的,灾难性信息所体现的一直以消极的形式出现,给人痛苦的感受。

③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预知,没有预兆的。

同样,对于灾难事件

的报道也是无法策划,充满了偶然性。

④紧迫性,对灾难新闻的反映越是迅速,反映决策越是准确,那么灾难造成的损失就越小。

[5]

4.电视新闻灾难报道的作用

①传播信息,满足需求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所以,灾难事件总是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新闻的角度来讲,报道受众关心的事情是媒

体应承担的责任,因此,满足受众需求是媒体进行灾难报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公布事实,澄清视听

通过媒体对灾难事件本身以及前因后果的报道,让人们了解灾难事件发生的范围、程度、趋势,可以起到澄清事实、以正视听的目的,避免人们“以讹传讹”,从而起到引导舆论、把握导向的作用。

③总结经验,警戒后人

媒体进行灾难报道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警戒世人,从而尽量避免此类悲剧再次发生。

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帮助人们分析了解灾难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事后的处理措施等,使人们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或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或亡羊补牢,尽量减少损失,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6]

④明确有效地监督政府

电视新闻灾难报道的媒体工作人员还肩负着监督政府的责任,监督其在面对灾难时的应对策略和救援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有所作为,是否干涉、隐瞒新闻信息的全面、公开报道,是否流于表面而不去挖掘事故背后的原因,以及是否偏袒、姑息引起灾难的人员等的行为。

5.我国电视新闻灾难报道的演变轨迹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电视新闻灾难报道模式为“党和政府的关怀+人民的救灾抗灾”,追求强烈的宣传教化功能,忽视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原因与后果;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视新闻灾难报道客观地反映灾情成为主要的报道

模式,对灾难本身的信息价值更加重视。

[7]

6.我国电视新闻灾难报道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阅读的相关文献提出我国电视新闻灾难报道的现状时,使用的研究方法大多是资料收集法和分析归纳法,通过对诸多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得出结论,是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

以下是笔者归纳总结的我国电视新闻灾难报道的现状以及相关文献对其的内容支撑。

①“悲剧”变“颂歌”

一些报道“反面文章正面做”,硬把天灾人祸带给人们的“悲剧”演化成一曲“颂歌”,使得灾难本身带给人们的警示作用丧失殆尽,这实际上背叛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8]是对受众不负责任的做法。

②报道缺少人情味,人物形象脸谱化

报道中主要是突出受难者无畏困难,无怨无悔,救灾者不畏艰险,敢于献身的气魄,经传播过滤后的人物失去了个性,以清一色的豪言壮语来表现战天斗地的雄心壮志和乐观精神,缺乏对灾难的深度探究,缺乏对人们的痛苦、悲剧的处境的同情,无法唤起大众的感同身受。

这种人为的“高、大、全”的写法有悖于新闻传播的规律, 既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也是对报道对象的不负责,让人怀疑和反感。

[9]

③将灾难当作记者的“狂欢节”

为了吸引受众,记者们满腔热情地追逐灾难、展览灾难,报道过多过滥,使得甚至微不足道的事故、意外、冲突充斥于电视画面。

这种对灾难新闻的恶意炒作会事与愿违地误导受众,给受众以现实中天灾人祸占了主流的印象,使受众对社会产生曲解,加剧新闻传播的负面效应。

④渲染灾难的血腥与恐怖

把受难者的痛苦作为吸引眼球的手段,将凄惨骇人的场景、触目惊心的

片、耸人听闻的标题强势编排,极易唤起受难者及其亲属的痛苦记忆,增加普通受众的紧张、忧虑和不安的情绪。

从长期来看,这些细节描写与恐怖图片会通过积累的方式逐渐破坏受众的正面认知结构,在社会上形成看客心理,破坏社会整体的、健康的心理结构。

[10]

7.我国在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的里程碑

虽然我国在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不代表完全没有一点成绩。

汶川大地震的电视直播可以说是我国在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的里程碑。

汶川大地震的直播报道,不仅为救灾决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而且让真相

跑在了谣言前头,有力地阻断了流言和谣传,稳定了民心:

同时电视也跑在了其他媒体的前面,赢得了竞争的先机。

汶川大地震的电视直播将全国人民动员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产生着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力量,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动员能够产生这种力量;

电视直播将全世界的华人动员起来,形成了一股关心祖国、支援灾区的洪流,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动员能够产生这种影响;

电视直播将中国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使得中国的形象发生了巨大改变,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外交活动能够产生这种效用。

[11]这一次的电视直播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称得上是我国在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的里程碑。

(二)新闻伦理的内涵

布洛克(H.GeneBlocker)说过:

“伦理学试图发现能够确证人类所有行为和最终说明使行为正当或不正当之最高层次,最一般的原因。

”[12]而新闻伦理则有明确的指向性,即是专门针对新闻工作者而提出的。

新闻伦理的内容大致有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新闻从业者的自律,由传媒行业业内人士制定相应的规约,进行自我约束,业内共同遵守;

二是外部社会上,从观念、道德、法律和舆论上等等对新闻从业者所抱有的符合伦理价值的活动原则。

这些规范和原则指导着新闻从业者的新闻实践活动,并时刻提醒着他们,新闻报道在享有最大的自由的同时也必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13]

(三)新闻伦理与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关系

一方面,灾难性新闻报道受到新闻伦理的制约;

另一方面,具体实践表现出的伦理规范会反作用于新闻伦理,对新闻伦理起建构或消解作用。

1.新闻伦理决定新闻传播主体的道德取向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新闻传播主体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搜集、筛选过程中,他们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

伦理使“把关人”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感情或偏好去选择新闻,而是必须刻上伦理的烙印。

2.新闻传播行为关涉各种伦理关系

这里的新闻传播主要是指媒体在向社会输送信息过程中所采取的形式,如:

如何获取信息,如何传播,为谁传播信息等,这些必然涉及各种利益关系,其中就涉及到伦理判断。

当灾难事件发生后,受众依赖大众传媒传递的新闻信息来判断社会环境,评价他人和社会行为,协调自己与组织的行为。

社会主流道德观念决定着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抉择,继而渗透进整个新闻报道事件中。

三、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涉及的伦理问题

研究的文献中,大多使用了案例分析和举例子的方法来论证文章的观点。

有的从宏观方面阐述,有的从微观方面阐述,有的二者兼备。

文献中,抓住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展开阐述占了大多数,其他的观点分别是:

①媒体的“社会责任论”;

②受灾群众的隐私权以及“二度创伤”;

③灾难新闻采访的伦理原则,从善的原则、正当原则、秩序原则、情感原则、效用原则进行分析;

[14]

④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审美引导,从新闻报道的主题美、新闻报道的深度美、新闻报道的人性美、新闻报道的真实美方面分析;

[15]

⑤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的情感表达,包括现场直播画面的情感表达、记者现场的情感表达、主播的情感表达、屏幕宣传语的情感表达、国家领导人的情感表达、救援者的情感表达、志愿者的情感表达、幸存者的情感表达[16]。

其他的文献则是从多个方面进行文章阐述。

以下是笔者归纳整理出来的几种集中的电视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