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7002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docx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docx

浙江省教育厅二○○七年二月制

一、简表

项目简况

项目名称

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类别

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

是否招标项目

起止年月

2007年10—2010年4月

项目主持人

姓名

散晓燕

性别

出生年月

1968年4月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副教授/专业带头人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学士/中国

所在学校

学校名称

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

315175

电话

0574-88046850

通讯地址

宁波高桥卢港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

主要教学工作简历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2007.9-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06级汽检专业学生

108

2007.3-2007.6

汽车构造

128

2006.8-2007.1

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

05级汽检测专业学生

2006年8月以前

液压传动,

高职学生

1100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单片微型计算机机原理

440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480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

获奖情况

2007年

《汽车构造》精品课程建设

院级精品课程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院级课题

2005年

编写《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已出版

ISBN756093669

中船重工集团七一0研究所翻译《LB14辊压法薄片生产线产品与技术方案》等文档一万二千余字

协助完成与马来西亚某公司签订合同

项目主持单位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

6

4

2

1

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

职称

工作单位

分工

签章

张存礼

1958.7

教授

教学机制研究

韩春光

1966.5

副教授

合作机制研究

姚换新

1966.12

项目课程开发

程越

1978.1

讲师

谢佩军

1981.2

项目合作单位主要成员

单位:

宁波公运集团

刘孝通

1953年

高级技师

实践教学项目研究

金耀

1973年

技师

实训体系建设研究

二、立项依据:

(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是世界之最,我国是高等教育的大国,但还不是高等教育的强国。

中国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刻苦学习的精神,在世界上富有盛名。

但创新精神不足,实践能力不强,这些影响国家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的潜能方面的差距,是我国高等教育落后的关键因素。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理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特色,但遗憾的是应用性高校还是沿用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强、适应经济第一线的工作技能不足、脱离社会的实际需要。

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的封闭性,与社会、企业结合度不够。

针对我国应用性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减少学生求学负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基本办学思路。

但各高职院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尚未紧密结合共同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积极探索。

我院与宁波公运集团于2005年开始共同合作开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宁波公运集团负责实训场地的建设和提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职称实训指导教师。

“校企共建、深度融合、工学交替、双赢机制”是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思想。

在现有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创新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创新办学特色和扩大毕业生生存空间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是高职院校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以培养企业需要的、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

2、校企合作是深度融合。

当前,许多职业院校还只是把校企合作理解为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和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阶段上。

我院汽车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全方位的合作,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理论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学生实训、教师实践、企业生产和管理、订单教育、企业科研攻关、学校建设、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结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优势互补、紧密的互惠合作。

3、校企合作是双赢合作。

首先,职业院校在发展和竞争的过程中遇到了专业技术教师不足、实训场所和设备不足、经费不足等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生产场地、设备和技术等优势资源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对职业院校的教学和发展是有

利的。

其次,校企共建合作对企业来说也是有利的,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给企业培训技术工人,参与企业的生产和技术攻关,为企业输送符合生产需要的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4、校企共建合作是长效机制。

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通常做得较多的是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阶段性实习,校企之间进行某项合作活动等。

那种长期、紧密合作关系还未形成,影响了校企合作效益的发挥。

我院的校企共建合作,建立了利益共享的持续合作关系,大红鹰学院将共建专业学费收入的45%划拨给企业,用于实训基地的场地、设备的建设,激励了企业投资办学的积极性;

合作是没有终点的,只有不断地发展、提升、创新、融合,学校和企业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企业与学校的长期合作和双向互动,将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

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在汽车应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大胆创新,与宁波公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契约关系,形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合作办学的形式共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在合作办学模式、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运行机制、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按照工作过程要求所需的能力设计训练项目,基本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经过两年多的教学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在完成了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办学动力保障机制创新后,“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实践与研究,合作办学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创新。

(一)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针对宁波市区域经济及汽车服务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宁波市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加强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理论实践研究,为宁波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有助于科学、正确地解决模式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其二是我院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现状,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积极主动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现状与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与方案,使职业教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充分挖掘校企双方合作的动力,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

(二)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机制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向学生提供的课程来实现的。

为学生提供的课程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

课程是专业培养计划的核心,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涉及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组合等,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影响到受教育者的知识构成、能力构成、发展潜力,所以是人才培养的根基。

这一问题是工学结合中学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

课程的改革既要符合企业的要求,又要符合职业课程的基本要求,体现职业知识的科学性、专业性、发展性、实践性和过程性。

(1)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拥有自身特征的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主要应按工作过程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通过职业分析,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设计出培

养专业核心能力的项目课程,这是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

专业理论融于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的又一特征。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将职业岗位、岗位能力分析形成的专业核心能力,通过载体(项目,任务或产品)转变成训练项目的项目课程(并融合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要求)。

将培养能力需要的共同知识点,结合学科基础的要求,进行整合与重组,形成专业基础课程。

大幅度改革通识课程,包括素质拓展和公共基础课。

(2)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技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