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6283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docx

《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docx

通过调查和系统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存在严重不足

〔二)家长忽视子女的劳动教育,小学生家务劳动的量不够

〔三)父母包办现象极为普遍

第三部分,改革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的对策思考。

针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出如下对策:

(一)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思想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训练小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要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兴趣,注意引导孩子承担适当的劳动关键词:

小学生,家长,问题,劳动教育

引言

据资料显示,美国城市小学生在家务劳动上,日平均1.2小时,而中国城市小学生只

有0.2小时。

教育界称之为“0.2现象”。

这个对比既显示美国人对孩子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又体现出我国在家庭劳动教育上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把家庭劳动教育提上议事口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学阶段劳动教育概述

(一)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涵义

“劳动教育”的定义参考《教育大辞典》:

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

主要任务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

使学生懂得劳动、劳动人民创造人类历史,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摈弃轻视体力劳动和工农的思想,懂得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

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是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艰苦奋斗作风,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果实,抵制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不良思想倾向。

(4)使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

其内容和形式受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制约。

[1]

由此可知,所谓劳动教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以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生产技术知识、劳动技能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并使他们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和实施的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劳动教育包含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劳动思想观念的教育,它与德育紧密相连,包括人们的劳动习惯,对劳动的态度,对劳动者的看法,对劳动成果是否珍惜;

另一方面是劳动技术知识的教育。

事实上,这是社会发展对劳动教育提出的要求。

如果说在远古社会,人们刀耕火种,对劳动教育的要求不高的话,那么,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门哪怕最简单的劳动,也要求人们具有劳动技术方面的知识,因此,今天的劳动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在劳动习惯、劳动观念上的增长与劳动技术知识的获得,有一个同步的增进。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所谓小学生劳动教育是指对小学生进行的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通过对小学生施加一种以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生产技术知识、劳动技能为内容的教育活动,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并使他们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目的是:

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小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特点

1、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小学生实施的劳动教育。

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1992)中安排的劳动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四个方面。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按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划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在总的劳动项目上,低年级主要安排一些自我服务劳动;

中年级除继续安排自我服务劳动外,主要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高年级除继续安排家务劳动外,主要安排简单的生产劳动。

2、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特点

与成人相比,小学生劳动教育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在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小学生劳动教育侧重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而中学生劳动教育侧重技术教育,在学校开设劳动技术课。

(2)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劳动的责任感。

如当好值日生,搞好室内外公共卫生;

会使用简单工具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帮助烈属、军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打扫庭院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注重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

能搞好个人卫生,学习使用针线,能脱、穿衣服并能洗头、洗澡、洗衣、叠放衣服,能注意保持学习用品整齐、美观,并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

(4)注重生活中常用工具的使用能力的培养。

认识并会使用常用工具及计算机的简单操作等。

(5)注重家庭生活各种技能的获得。

学会洗刷餐具,会摘菜、洗菜、淘米,学习使用常用炊具和做简单的饭菜,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并初步掌握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

(三)劳动教育的意义

家长、老师、学生应该懂得劳动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行动。

1、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和前提

从人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劳动不仅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本身。

人类凭借劳动才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房屋舟车、粮食衣物、音乐舞蹈、诗歌小说等都是劳动创造的即使是在现在的高科技时代,随着电脑机器人的出现,劳动作为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也并未因此消失和衰退,而是不断地转换和创新。

这些事实说明,不仅人类的出现和发展与劳动不可分割,而且人类的存在和完善也始终与劳动不可分割。

所以马克思说: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个小孩都知道的。

”劳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基础和重要地位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地位。

因此,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理性回归。

2.劳动教育能促进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

”在汗水的挥洒中,在脏、苦、累的体验中,他们才能逐步懂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从而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品格,因此,必须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吃苦精神,提高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道德素质以班、组为单位的劳动任务,往往需要大家同心协力才能完成,通过互帮互助,无疑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而在以从事校园环境卫生清扫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中,多数学生会逐渐感受到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必要,逐步增强了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

通过安排执勤,进行校园卫生、文明行为、校园治安的检查、监督,参与文明校园的建设,则培养了学生同不良行为和习惯作斗争的社会责任感。

尤为突出的是学生通过参加体力劳动,亲身体验到“一粥一饭之不易,一丝一缕之艰辛”,从而树立起勤俭节约的意识,培养艰苦朴素的作风。

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而又最需要养成的一种作风和品质。

3.劳动教育同时还是审美教育

艺术素养是人文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而且能陶冶思想情操,升华人格力量,因而是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

它通过使受教育者处于感官愉快、精神自由的状态,于怡悦中获得心灵的启迪、道德的升华从根本上来说,人类的审美感受产生于劳动,因为是劳动创造了美。

面对劳动成果,作为劳动者一种创造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是一股从心灵深处涌出的美的愉快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显示出的充实的精神生活,如不畏艰难、追求进步、运用才华、凝思创新等,更是具有美的特征这样,人们就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以劳益美之功效。

可以说,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生活,也创造了美的感受,劳动教育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高尚的美育。

(四)家庭教育对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意义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一般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

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

基础,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社会教育的特殊部分,也是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身心的健康发展。

2、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特殊性

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小学阶段由于暂时没有升学的压力,因而它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总是被作为最先考虑的对象和试点而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较少,思维水平不高,尚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仍然需要与父母保持密切的交往,从衣食住行到交友、学习,他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随时都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教育。

走读制是我国小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孩子接触父母的时间要比在学校接触学校教师的时间长,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仍然是对他们经常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因此,家庭教育对树立小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习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贯彻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理念,2006年9月——2006年11月,笔者就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在扬州市小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

扬州市部分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及学生家长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60份

回收问卷130份

有效问卷130份。

(二)目前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来优越,劳动观念却越来越淡薄。

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存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分析,小学阶段劳动教育还有待加强,小学生的劳动观念不强,家长的劳动教育意识也很薄弱,包办孩子自我服务劳动的现象也较为严重。

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

2):

1、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小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家长对子女的劳动态度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中,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家长对子女的劳动态度分布具体如下表(表1、表

表1—小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家长对子女的劳动态度情况(学生)

15 分以下16-18 分19 分以下

人数237433

所占比例(%)17.756.9 25.4

由表1可知,缺乏正确劳动态度的小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74.5%,也就是说只有25.4

℅的学生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还有近75℅的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不高,并且缺乏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

表2—小学生的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