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5674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优质说课稿Word格式.docx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本课从单元结构出发,立意是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性,理解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和对世界的积极影响。

教材以史实叙述为主,主要内容是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包括“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赋税制度”三目内容。

教材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注重活动与探究教学。

因为本课主要内容讲隋唐制度创新,一些制度措施难以理解,所以教学应注意结合史料,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文字、图表等史料,对比九品中正制,认识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公平、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巩固统一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省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比三公九卿制,理解三省六部制作为一种成熟的

行政体制在制约宰相专权、保证决策正确性、提高效率等方面起到的作用。

3.知道从汉到唐赋税制度的演变,通过了解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转变,认识两税法的先进性,理解其为后世赋税制度所树立的标杆作用。

(二)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

通过史料阅读的对比,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隋唐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赋税制度的作用,学会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

培养在隋唐时期这一特定的时空联系中对当时的制度措施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3.史料实证:

对获取的文物、隋唐时期的文献记载等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4.历史解释:

培养学生以史料为依据,对隋唐时期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赋税制度等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5.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这段历史,让学生明白隋唐时期制度的创新性,培养学生民族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先进选官制度的积极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两税法的先进性。

2.难点:

汉代、北魏、唐前期和前中后期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五、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部分内容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减少重复内容的教学时间。

但本课涉及制度的方方面面,范围很广,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有困难,需要学生前后联系,理解制度的因循变革和隋唐制度的创新性,并认识到隋唐制度的创新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制度保证。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本课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七、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收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八、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

导入新课。

1.师出示文字材料:

咏史(节选)“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

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2.生读出诗中反映的历史现象。

3.师以文学作品引出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激发探索兴趣,导入新课。

环节二:

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度

1.教师讲解:

①九品中正制的实行、评价标准(家世和行状)→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影响: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②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隋朝确立→唐朝完善

③《唐六典》进士、明经考试过程和内容(表格):

科举考试标准的进步性

④科举制的影响。

史料解读:

钱穆《国史大纲》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客观公正、中央掌握用人权、社会流动、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等)。

2.学生听课,思考:

①九品中正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②理解科举制度在促进社会公平、扩大统治基础、调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的影响。

(二)三省六部制

1.师讲解知识:

①内廷机构外廷化:

三省的形成过程。

②三省六部制结构示意图:

程序性分权:

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六部

特点:

多相制、决策合理性、对相权的制约、对皇权一定程度的制约、成熟的国家行政体制

③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史料解读——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2.学生探究活动:

①结合朝代更迭顺序,知道三省职能的变迁。

②结合三省的职能理解该制度在限制相权、决策合理化等方面起到的作用。

(三)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①从汉到唐赋税制度的演变表。

②租庸调制的问题:

一是赋税结构不合理,人身控制强;

二是人口自然增长,土地兼并严重以及战乱等原因,导致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

③两税法的实施和积极意义:

史料解读——王小甫《隋唐五代史》:

赋税结构负担更趋合理,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等。

环节三:

总结本课。

联系本课知识,理解隋唐制度对隋唐社会及后世历史的影响。

九、说板书设计。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

1.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创立和实行

2.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形成和意义二、三省六部制

1.魏晋时期三省机构的变迁

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影响三、赋税制度

1.从汉到唐前期赋税制度的演变

2.唐中后期两税法的实行和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