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5391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

2、黄帝时期:

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

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禅让制的实质:

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

推举出的首领先后有尧、舜、禹。

5、大禹治水:

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2、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夏朝制定了历法,今天的夏历就是夏朝开始的。

4、桀统治残暴是夏朝灭亡的原因,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商王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商王纣统治残暴(注意联系封神榜),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

 

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的义务:

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代表:

1司母戊鼎——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2四

羊方尊——制作工艺高超

二、甲骨文: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发现意义:

(1)甲骨文是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今天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这是出现春秋争霸和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

二、诸侯争霸:

先后当上霸主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春秋争霸的影响:

(1)消极影响:

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积极影响:

①出现了一些大国,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三、齐桓公首霸:

齐桓公首霸的原因:

1.任用管仲为相2.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3.政治上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

春秋时期的晋被分为赵、魏、韩

(2)田氏代齐,加上原有的诸侯国就形成了:

齐楚秦燕赵魏韩。

这一时期,各诸侯国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相互之间进行兼并战争,这些战争的特点有:

(1)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其中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这些战争的影响:

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背景:

(1)根本原因: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

秦国实力较弱,其他诸侯国看不起秦国,霸占秦国土地。

2、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1、政治上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上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3)

统一度量衡。

3、军事上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使秦国战斗力大增,秦军成为虎狼之师)

5.作用:

使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

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功能:

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

(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注意都江堰的地图)

第8课百家争鸣

(一)春秋时期的代表有: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的主要思想:

1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其对

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具有辩证思想;

3主张无为而治(无为——

无争无夺,无知无识,无是无非。

备注:

体会无为)。

2、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1)政治思想:

1核心思想是“仁”;

主张以德

治国;

主张实行德政。

(2)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成就):

教育: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教学: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二)战国时期的代表有:

1、墨家:

创始人是墨子,主张:

“兼爱非攻”;

提倡节俭。

2、儒家:

代表人是孟子,主张:

实行“仁政”;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民贵、君轻”)3、儒家:

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4、道家:

代表人是庄子,主张:

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法家:

代表人是韩非,主张:

以法治国;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

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

(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

(1)时间: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

(3)灭六国过程的方针(特点):

由近及远(自西向东);

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

(2)都城:

咸阳(3)开国皇帝:

秦始皇嬴政

4、秦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

1.确立皇帝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主管行政、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了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经济上:

A.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通用货币,B.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文字统一为小篆;

(4)交通上:

车同轨,开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5)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注意长城的地图,起止点)

3、秦的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朝的暴政的表现(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1)沉重的赋税;

(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3)刑罚残酷;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1、爆发的直接原因:

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②爆发的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2、爆发: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起义方式:

农民揭竿而起4、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经过:

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向西进攻,直逼咸阳。

结果起义失败。

6、历史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易错:

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1、项羽和刘邦起义:

(1)项羽: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成语:

破釜沉舟)

(2)刘邦:

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约法三章)

2、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四年楚汉之争)

(2)双方:

项羽和刘邦;

(3)目的:

争夺帝位。

(4)结果: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刘邦战胜项羽。

(5)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刚愎自负,一味依赖武力,失去民心;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根本原因是: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称为西汉,。

刘邦是汉高祖。

2、汉初实行修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汉初经济的萧条,社会贫困;

实行修养生息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吸取秦灭亡的教训,维护汉的统治。

二、休养生息政策:

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

(解甲归田)2.

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释奴为民)3.鼓励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高祖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可概括为:

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

1、影响:

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 

A.轻徭薄赋: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B.减轻刑罚: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C.提倡节俭:

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2、表现(治国效果):

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

★★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

启示:

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解决了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威胁中央的问题);

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2)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由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